千古益气清热养阴第一方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一张名方。治疗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伤寒论方
竹叶石膏汤 7味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斤(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发热疾病后期,虚弱少气,乏力没劲,胃气逆欲吐者。临床上辨证属气阴两伤,余热未清、肺胃气逆者,均可用本方治疗,取其清虚热,益气阴,降逆气之功。本方系白虎汤加减而成。白虎汤以清热为主,生津为辅,而本方则以补益气阴为主,清热为辅。两方都用石膏,而白虎用知母,不用麦冬而用知母。竹叶石膏汤则不用知母而用麦冬。麦冬以补液为长,而知母则长于清热。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各个药看看。竹叶石膏汤第一个药当然是竹叶,我理解竹叶轻清药,还能利水,尤其清心热,除烦躁。因为心主神志,心经有火则烦躁。比如导赤散当中也有竹叶,清营汤也有竹叶,其功用就是清心除烦,导热从小便而出。李时珍《纲目》直接点明:"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石膏,清热良药。仲景在白虎汤,木防己,越婢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等都加石膏,主要清肺胃之热。民国名医张锡纯在治疗瘟疫、痧疹、寒温等实热证时擅用石膏,或“无论为内伤、外感,凡遇险证,皆煎一大剂分多次服下”,“恒有令人获意外之效。”张锡纯视“石膏为寒温实热证之金丹”、“为寒温第一要药”、“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为“退外感实热,诚为有一无二之良药”、“为药品中第一良药,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我在临床也常用石膏,少则30克,多则60克,90克,根据病情酌加量;对症效果卓著。归纳石膏主治烦渴口干。凡病烦躁者,身热者,谵语者,及发狂者,齿痛者,头痛者,咽痛者,其有烦渴口干之证也,得石膏而其效核焉。
麦冬养阴,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凡是养阴侧重上焦肺胃心大都用它;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清营汤,复脉汤等可以看出应用范围,不可多得养阴良药。
粳米,我认为就是大米,煮汤也是养阴,配合麦冬石膏竹叶清热养阴。粳米《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以上可归纳粳米在这里也是养胃阴也能止渴。
人参:古代人参不是现代人参,是上党人参,主要也是益气养阴生津液,类似现代太子参西洋参功效;所以我临床本方常用太子参等代替。因为热病后期,伤阴耗气是常态,病人经常乏力气短,口干,补养非用人参不可。
半夏:偏温燥主要化痰健胃。这里功效我想主要治疗恶心呕吐,因为本证虽然阴虚,胃气上逆,不适合温燥药,但是大队养阴清热药当中加一味半夏也有反佐之意,并不妨碍。有的医家提出竹茹代替半夏避免半夏温燥之性伤胃阴,大可不必!
炙甘草:甘草生用解毒,蜜炙则补益,比如复脉汤炙甘草就是补益,这里也是益气补中气。
综合全方益气清热养阴除烦,止恶心,对于气阴不足,兼有热邪胃气上逆最为合适。
曾经我治疗杨,女,23岁,初诊2018年2月19日
主诉:咳嗽
母乳期,孩子17个月。目前乏力心慌头晕,气短,口干口渴,偶有咳嗽痰黄,大便日两次,尿黄,脉浮数
辨证:哺乳期气阴不足,肺胃阴伤,又兼外感咳嗽。宗竹叶石膏汤生脉饮加减:
太子参24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石膏30克,山药15克,浙贝母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竹叶15克,
三剂日一剂
分析:这个咳嗽是哺乳期,因为喂奶,所以正气不足,气虚阴亏,舌红苔剥脱可以看出伤阴较重;因此选用竹叶石膏汤清热养阴益气为主,选用太子参,而且重用24克,又加五味子收敛,合了生脉饮,养阴之力更加强大。对应心慌乏力气短。口干口渴符合石膏证,因此加石膏30克,半夏化痰,山药养阴代替粳米张锡纯经验。浙贝母前胡桔梗加强化痰止咳,针对咳嗽咳痰,竹叶一味清心除烦透达余热从小便而出;如此对症三剂咳嗽而愈。这样搭配不仅治咳嗽,而且还针对她体质做了治疗,标本兼顾;丝丝入扣,故而效果较好。
我们再看一下刘渡舟老治疗一例发热病人;张某某,女,25岁,昌藜县人。患乳腺炎已作手术,而发热至38.5℃,高则39.5℃,西医认为感染所发,乃用各种抗菌药,皆无效可言。又用“安乃近”注射液,汗出甚多,而发热暂退,旋又上升,因屡经发汗,而身体虚羸不堪,虽呕吐不欲饮食,心烦,头晕,肢体振颤,口中于涸,刘渡舟诊其脉,数软无力,舌质红而苔白黄。
刘老又问主治医李君,这是西医什么病?答曰:恐为败血症,然而刘渡舟则认为气阴两伤,胃中津液竭乏,故尔发生虚烦”吐,后处方用生石膏30克,麦冬2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粳米15克,竹叶10克,党参10克,此方共服四剂,则热退呕止,而能饮食,其病因之愈。
【临床运用】
①本方为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②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者,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天花粉、知母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③常用于糖尿病、小儿夏季热、中暑、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等属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