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得“套作”也不得“套改”

2021年高考作文共八套题,有六套提出“不得套作”要求。如此集中地强调不得套作,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个题外“亮点”。

“套作”本是一个农作物种植的专用词,指在前一季作物生长的后期种植后一季作物。是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长季节,增加种植收成。我最熟悉的是就是小麦地里套种棉花。套种(套作)过程衔接有序,结果符合种田人的期望。这种套作无可指责,而作文不得套作,是否借用不当?

在评价作文中使用套作,不过是说这是一种仅次于抄袭的投机取巧写作行为,文章无新意,流于假大空。究竟多大程度地模仿、改编别人的作品,怎样机械地照模具做出产品算是套作,不知考生知不知道,反正我不知道。

在外延不清的套作里,可以说大凡学生初学写作,都会有套作的过程,即使到了高中,也会有高一层次的套作。平时说得更多写作套路,应该包含了套作。除了一篇文章宏观的仿写和模拟,用某种原理分析某种社会现象,用某种成熟的格式表达某种观点和想法,用某种流行的文字风格抒发某种感情与情绪,这算不算套作?有朋友说,最高级的套作,是让人看不出套作。同样的套作,有高手看出套作,一般人看不出套作。怎么界定?

依我看,即使用旧瓶,只要装出了自己的新酒,不宜以套作一概否定。是否套作,应以内容为主,不是以形式为凭。如莫言吸收运用拉美文坛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成中国的文学作品获得诺奖,高中生一定程度的套用或者模仿,似不可泛泛指责为套作而全盘否定。

今年的高考作文马上要进入阅卷,“不得套作”既是高悬在考生作文之上的一把利剑,也到了检验阅卷老师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识别套作的素养,手中有没有像检测抄袭一样度量套作的客观工具,这是教育及阅卷机构必须要落实落细的工作要求,不宜用抽象的感觉去决定每一篇作文的命运。当下最重要的是要拒绝作文阅卷中的“套改”。

这样说并非否认阅卷老师,而是因为阅卷老师也是生活在当今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之中,衡量和评价一篇文章,难免会有自己形成的基本套路,还会将平时社会上并非宽容理性的标准带进到阅卷中来。比如,台面上谁都不会否认“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批判明显错误的观点好说,如果是用负面或反面的例子来证明正面的观点,虽然更接近真理和真相,但有些血淋淋的,似乎有碍观瞻,就有可能被有的阅卷人否定。这类现象,在现实中的许多报刊网站审稿和修改中屡见不鲜,我就不信阅卷老师能够超凡脱俗。很多语文老师平时就使用套改。警惕高考作文阅卷套改,并非危言耸听。

有“人民是阅卷人”的说法,给青年学生的文章阅卷,就应该站在人民立场上。站在人民立场上,就应该摒弃习惯性思维、个人喜好和偏见。其它科目及客观题可以“套改”,唯作文不能套改。做不到一文一改法,但至少应该做到:允许思维方向多维,思想观点多元,表达方式多变,内心世界多彩。少些猜想出题人想要答卷者说什么,多些理解答卷人自己想说些什么,给一切预设的正面说法的对立面多留些空间,多一些情有可原的理解。

在阅卷结束后,在媒体和其它正式渠道披露每年“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时,不仅要秀出“文言文作文”或“高冷作文”这样形式上奇葩的作文,更要有真情实感、创意纷呈和价值观富有冲击力的文章进入我们眼前。给以后的高考作文作出“不套作”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