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何林的一封佚信引出的一篇佚文

刘璁

二0二一年四月,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印象博物馆展出了百名文学艺术界名人的百件手迹原品,并结集为《中轴的红飘带——永恒信仰 文化复兴·百名文学艺术界中共党员手迹展》纪念册。册中收录了李何林先生写给《鲁迅研究》编辑部的一封回信,另刊出了信封及信笺照片。

李何林在信中说:

九月三十日信和《改版的话》均收到,对后者我无意见。

王德厚同志几次催我为改版后的一期,写一篇短文,说别的付(副)会长都约写了,我也要写。我实在没有时间,不得已在国庆节假日,在改装土暖气的乱哄哄的敲打声中写了千余字,请审阅罢。

…………

这封信发自李何林当时的寓所——史家胡同五号,收信地址是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外大街日坛路六号中国鲁迅研究学会《鲁迅研究》编辑部。查河北教育出版社二00三年版《李何林全集》及大象出版社二00六年版《李何林全集补遗》,此信均未收录,称得上是一封佚信。

这封信没有注明年代,信封上的邮戳无法辨识,故而需要从李何林投稿的《鲁迅研究》中去寻找。

《鲁迅研究》由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主办,创刊于一九八0年,最初是以丛刊的形式不定期发行。由于学会的地位使然,在同时期众多的鲁迅研究刊物中,《鲁迅研究》堪称最具“官方”气质。一九八一年鲁迅诞辰百年纪念及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的出版,使全国上下再度掀起了研究鲁迅的热潮。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鲁迅研究》决定改为双月刊,并由编辑部向学会的主要领导约稿,希望他们为新改版的刊物写几句致辞和祝语。李何林信中提到的《改版的话》,便是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刊发在改版后的首期,即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鲁迅研究》上,其中提到:“本刊自一九八0年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以不定期的丛刊形式共出版了八期。现在看来,这种不定期的丛刊已经不能满足鲁迅研究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和鲁迅著作爱好者的需要了。……为了适应鲁迅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促使鲁迅研究工作更进一步繁荣起来;为了把鲁迅的宝贵文化遗产交给青年一代,促使鲁迅的革命精神在青年人中间更加发扬起来;为了使鲁迅研究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切实的作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的会刊《鲁迅研究》决定由丛刊改为双月刊,并准备进行一些改革。”

李何林信中提到的“在改装土暖气的乱哄哄的敲打声中写了千余字”的“应酬”之作,正是发表在《鲁迅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一期的题为《注解鲁迅作品、普及鲁迅作品》的文章,这一期刊物出版于一九八三年二月。由此可知,李何林致《鲁迅研究》编辑部信应当写于一九八二年国庆节期间。有意思的是,这篇《注解鲁迅作品、普及鲁迅作品》竟也未收入《全集》及《补遗》,堪称由一封佚信引出的一篇佚文。

注解、普及鲁迅作品,是李何林一以贯之、身体力行的主张。由于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在注释的标准和取舍上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又在正式出版时删去了由各大学中文系注释组撰写的八九百篇有关鲁迅作品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的全部内容,这种做法使李何林非常不满,他在多次撰文、演讲之中对此提出批评,强调注解鲁迅作品、普及鲁迅作品的重要性。一九八0年十二月,李何林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做演讲(后以《鲁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为题发表在《北京盟讯》一九八0年第四期),在介绍即将出版的《鲁迅全集》时提到:“不过这次注释我看也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原来各大学中文系注释的时候,每篇文章都注了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写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这一条注很重要,而又很难注,我是参加注过的。……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上级领导把它取消了,这不是'鲁编室的同志能够决定取消的,也不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做主取消的,那是有比他们权位更高的同志取消的。取消的理由是'与其注得不准确,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的好。我的老天爷呀!现在的读者怎样去体会呀!”(《李何林全集》第一卷,110页)李何林又说:“印有'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的《征求意见本》,现在成了宝贝了,大家都想要,可见删去'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是不得人心的。……是不是有些人不想我们的子孙看懂鲁迅的某些篇著作,而把约有八九百篇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全部删去了?”(同上,111页)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出版之后,李何林在《怎样普及鲁迅著作》一文中提出:“鲁迅著作是我国少有的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我们要做一些普及工作。”建议重新编印一部《鲁迅选集》,恢复被《鲁迅全集》删去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生僻字词的注音释义以及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也难懂或有争议的句子的注解,“因为这些注释对于帮助一般读者读懂鲁迅著作有益”。一九八一年五月,李何林在《评新版<鲁迅全集>注释的美中不足》中就删去“题解”一事再次提出批评,认为:“这样就给一般读者和我们子孙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学习鲁迅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是什么意思呢?”

此外,李何林还在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八日北京市八单位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以及在一九八一年六月参加南开大学纪念鲁迅百年诞辰学术讨论会并作《清除鲁迅研究中普及与提高的思想障碍》的演讲中,都提到了普及鲁迅著作、提高鲁迅研究水平的问题。

这篇《注解鲁迅作品、普及鲁迅作品》无疑是李何林对以前文章、讲演观点的进一步阐释。在文章的开头,李何林首先表明了自己对《鲁迅研究》改版的态度:

我赞成《魯迅研究》的改版计划:把不定期的“丛刊”改为定期的“双月刊”,对读者和作者都好,是不言而喻的。开辟“鲁迅文学传统”“继承鲁迅精神”“争鸣园地”“鲁迅教学研究”“鲁迅作品欣赏”“鲁迅研究动态”“鲁迅研究在国外”等栏目,都很好。这些栏目对提高和普及鲁迅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很必要。

文中重点谈论了普及鲁迅作品的问题和必要性:

要想提高鲁迅研究的水平,现在有一个“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问题”(按:此为毛泽东语)。如今二三十岁的青年,对鲁迅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不但缺少具体的感性认识,连书本上的理性认识也很有限。何况在反动派的压迫下,鲁迅又不得不用隐晦曲折的笔法进行战斗,以致大多数作品对二三十岁的青年读者比较难懂,学习和继承就更困难了。……但是青年人如果看不懂鲁迅作品,则从鲁迅作品分析概括出来的研究文章,就更看不懂,也不会感兴趣了。……因此,现在迫切的工作是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提高”的工作现在只有一些人在做的,“普及”的工作现在就还做的很不够。首先要帮助多数青年基本上能够看懂,这就应该对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详加注释和讲解的必要。“鲁迅作品欣赏”或者“鲁迅教学研究”栏可以做这个工作。

接着,李何林又以较多的笔墨谈到注解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因为所谓“欣赏”,首先要通过注释和讲解帮助读者读懂,而不是在未读懂之前,听你分析如何好如何好。与其脱离对本文的讲解,泛泛地论述思想性艺术性,不如切切实实地注释讲解本文,在讲解的基础上同时“欣赏”。“懂”是欣赏的基础。要帮助读者基本上读懂,单靠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是不够的,还要加不少注释和讲解。尤其比较难懂的句和段的讲解,每篇的社会背景或针对什么社会现象、什么人的思想言论、行为的讲解,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的讲解,都要尽可能地交代清楚。

可以看出,在这篇千余字的短文中,李何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删去有关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的做法继续持否定态度。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李何林已经七十八岁,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又罹患“老年性白内障”,视觉模糊,写字颇为不易,然而他的文章仍然深刻、犀利,体现出一位坚定的鲁迅研究者的风骨。

(0)

相关推荐

  • 人文社与鲁迅作品出版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出版座谈会召开

    鲁迅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 9月25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人文社与鲁迅作品出版暨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作协.中国出版集团.鲁迅博物馆.中国现 ...

  • 纪念丨阅读王永昌先生

    鲁迅研究界的前辈王永昌先生于11月19日在京去世,享年91岁.最初得知讣闻,是因刘增人先生在群里分享消息.余生也晚,并不熟悉这个名字.读过宫立发表于2018年第4期<现代中文学刊>的< ...

  • 阎晶明|鲁迅:追寻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

    <鲁迅全集>及<鲁迅译文集>,均为1958年版,10卷本 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社会各界都在以文字.影像记录等形式回忆鲁迅,回味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人民文学 ...

  • 为什么河北师范大学重要(十)| 鲁迅研究的奠基者李何林

    李何林(1904-1988),安徽省霍邱县人.鲁迅研究奠基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奠基者,全国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创建者. ▲李何林 李何林,1904年 ...

  • 刘运峰 | 《鲁迅佚文全集》出版的前前后后

    刘运峰先生长期致力于鲁迅佚文的发现和研究,他的<鲁迅佚文全集><鲁迅全集补遗>对鲁迅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鲁迅佚文全集>是刘运峰先生的第一本书,出版过程并不轻 ...

  • 优秀丛书推荐和收藏(四)名家全集

    "全集是用来藏的,选集是用来读的"是读书界的一个不成文的顺口溜,也是大多数爱书人的共识.一部好的全集作品是许多爱书人梦寐以求的收藏精品. 以下推荐几套宜读宜藏的作家全集作品: 1. ...

  • 陈漱渝 :平常心,是非感,爱憎情——读鲁迅随感

    原创 陈漱渝 随笔1979 前天 如何看待鲁迅,是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从"保卫鲁迅"到"平常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而此过程中又伴随着鲁迅被消解.歪曲. ...

  • 彭林祥:一封茅盾佚信引出的艺文往事

    茅盾 在<申报>1933年3月30日的"电影专刊"版中,刊出了<更正消息两则并志>,其中一则以<茅盾君来函>为题刊出了茅盾写给<申报> ...

  • 丁玲的一封佚信

    近段时间翻阅旧刊,发现丁玲的一封佚信,未收入<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和丁玲作品集,也未在丁玲年谱等其他文献资料中提及过.佚信刊载于1946年4月11日<消息> ...

  • 顾颉刚的一封佚信

    顾颉刚说他一生交友上万人,认识的人既多且广.顾颉刚所写书信除了全集收的部分外,还有大量书信散在各处.浏览顾颉刚书信会发现他特别爱提携年轻人.凡有学术专长.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荐,或介绍安 ...

  • 刘宜庆:一封沈从文佚信中的文史交谊

    沈从文 王献唐 沈从文致王献唐函 沈从文致王献唐函信封 2016年12月2日,笔者在青岛书房看王献唐诞辰120周年信札手稿书籍展.在展柜发现沈从文致王献唐信札一通.沈从文的章草高古.简约,独具一格,一 ...

  • 艾伯维 “价格欺诈” 被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发传票,委员会:三封质询信之后,该方仍不配合调查

    近日,外媒报道称艾伯维(NYSE:ABBV)接到了众议院监督委员会的传票,起因是艾伯维在此前被指控虚高定价之后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充证据进行说明.委员会现任主席卡罗琳 · 马洛尼 (Carolyn Mal ...

  • 好转的开始:一封短信

    壹·苏醒 到了今天,突然觉得洗碗也是生活,拖地也可以很开心,下棋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久别重逢, 这种简单的快乐. 积极治疗,每天吃药,时有三个月,作为人的乐趣逐渐复苏了,就在今天重写日记时,看到 ...

  • 阮玲玉临终前凄凉一幕:丈夫掌掴,喝下毒粥,仅留两封绝笔信

    1935年3月8日,夜晚. 阮玲玉在自家厨房亲自熬了一碗粥. 她看着这碗粥,颤抖的双手将一大包安眠药放在了粥里. 细勺和粥碗发出了"叮叮叮"的响声,那时候,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她梦 ...

  • 侠客给你的一封道歉信

    各位书友: 昨夜11点左右,侠客发表了一篇<肮脏的米芾>引起广大书友的讨论,有支持,也有反对. 实在讲,这篇文章,我是奔着论文去写的,只是用了一种另类(偏批判)的写法.光是整理资料,我就花 ...

  • 黄国平博士的一封致谢信,为什么看哭了千千万万寒门子弟?

    酷玩实验室作品 这两天,一段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刷屏. 我先把原文再贴一遍. "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论文送到你面前." "把书念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