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赏析】联题遵义会议
出题:张新阶
点评:章甫
组稿:罗春安 胡孙文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在生死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完全可以说,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走出延安、西柏坡直至北京这样一条革命的历史轨迹。因此,我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以遵义会议为题撰联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期对联紧紧围绕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重大成果而精心创作,题材宏大,意境高远,思想深邃,手法隽永,收获颇丰。不仅重温了波澜壮阔的党史,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马华:
遵义城头灯塔立;
长征路上雾霾消。
简评:这副联言简意赅,并以象征手法见长。其中灯塔的象征意义尤为精切。灯塔象征光明。它为一切暗夜行进的人照明道路;为江海所有迷茫的船只指引航向。遵义会议所树立的灯塔,就是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党和红军新的领导核心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一光辉的灯塔,为处于生死关头的党和红军照耀了前进的方向。雾霾则喻指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及其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遵义会议终于予以终结。一个立,一个消,彰显了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重大成果。联语中,灯塔是偏正结构,雾霾是并列结构,但都属名词词组,它们对应,亦属允许范围。斯联虽在语法上略有微疵,但从整体看不失为比较好的作品。
王明清:
云封赤县,雾锁红船,遵义聚贤推舵手;
高举红旗,频穿赤水,毛公奋臂挽狂澜。
简评:遵义会议从理论、路线、领导权等方面扭转了乾坤,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神来之笔,用实战获胜开创了长征的新局面,力证了遵义会议的正确。此联从遵义会议的时代背景、重大成果、成功实战,条分缕析地娓娓道来,用楹联的语言,颂扬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讴歌了英明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在手法上,两个分句自对,象征(云封雾锁)与实写(红旗赤水)并用,亦显特色。
曹光兰:
黛瓦青砖,昔证长征神转折;
丹霞赤水,今成圣地脉绵延。
简评:这副联追昔抚今,在热情赞颂遵义会议这一伟大转折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重点落在了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上。黛瓦青砖,代指遵义会议会址;丹霞赤水,泛指红军杀敌陣地;会议上的唇枪舌剑,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连同那些历史的见证物,今天都己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教材和永恒基地。联语选材集中准确,比喻形象生动,而且在创作手法上,前两分句自对又互对,足见功力。只是'神转折'和'脉绵延'之间,前者偏正短语,后者主谓短语,它们互对是否失工,有待商榷。
王书文:
巨手举高开路斧;
湘音引爆震天雷。
简评:这副联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气势磅礴的词语,热情歌颂了毛主席的英明伟大。长征,是中国红军完成的伟大壮举。但在遵义会议前,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红军屡屡受挫,导致軍心不满,人们怀念和热切盼望毛主席的领导。遵义会议实现了红军的愿望,从此,红軍踏上了从胜利走向成功的征途。'开路斧'喻指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挥动巨手,千军万马便奋勇向前,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而湘音即象征毛主席的声音,在毛主席的伟大号令下,一呼百应,红军有如震天惊雷,暴发出万钧之力,所向披靡。'引爆'一词的使用,更显独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年一触即发的情势,彰显了毛主席湘音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张新阶:
续长征,步康庄,幸有危亡彰领袖;
遵道义,圆梦想,岂无信仰主沉浮。
简评:这副联依然是歌颂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上联为语法倒装,其本意是处于危急关头的党和红军,幸而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的长征才能延续,并且逐步排除万难,走上了康庄大道。下联'岂无信仰主沉浮'则是整个联语的联眼和亮点。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是否持有正确的信仰能够决定其命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不同境遇雄辩地证明,只有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中国革命就成功;反之,就会沦为失败的结局。
附优秀作品
宋良泽
雨合潇湘流水,启英雄列宿;
星罗遵义古城,开历史长河。
胡友法
共产党创千秋伟业,迈开大步;
毛泽东率万里长征,力挽狂澜。
吴丕中
叱咤风云挥巨手;
峥嵘岁月挽狂澜。
陈宝初
旗从遵义开航道;
路向金沙甩敌兵。
尹登云
遵义城头,驱散阴霾行正道;
长征路上,踏平坎坷越雄关。
王良松
砥柱中流排险阻;
航程万里挽狂澜。
萧文厚
三军排险阻;
万里亮明灯。
刘世益
我党成熟日;
红军自主时。
薛维平
何去何从,遵义驱迷雾;
识时识势,红军脱险关。
胡孙文
确立主心骨;
点燃希望灯。
向 章
驱散阴霾,万里晴川朗朗;
越过雪岭,千秋丽景幽幽。
罗春安
一手救危,正航线;
三人引路,接曙光。
李錦松
赤水惊涛,红船摇浪,遵义举贤方稳舵;
娄山鏖战,捷报壮威,麾军跃马再冲锋。
王金玉
一朝为领袖;
万里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