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策儒剑说文解字】连载50 | 诸、稽、豕
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根本。我们以5000年华夏文明而自豪。仓颉造字,以自然鸟迹象形,然而尴尬的是我们迄今并不知道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甲骨文字的起源原型迄今未在中国境内找到,华夏的根本到底在哪?本连载系列将是一个关键转折,为大家奉献对众多汉字起源原型和形成过程的解读,让今天的汉字与5000年前的象形原型直接对话,感受真实的历史再现,让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地理解汉字。以切实考古证据,还原华夏文明精神之根,再竖文化信心之本。
160. 诸 zhū
汉典: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象形字典:“者”是“煮”和“诸”的本字。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造字本义: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
古埃及原型:
根据《国语》记载:“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秃姓舟人,则周灭之矣。”秃姓、舟人、诸稽、豕韦皆是源于彭祖的姓氏。已判断第五王朝为彭祖后裔建立的王朝,首位国王乌瑟卡夫名字为秃发,第二位国王名字为舟人。《淮南子·墬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高诱注:“诸稽、摄提,天神之名也。”
内弗尔卡拉(NeferirkareKakai)是第五王朝第三位国王。萨胡拉金字塔建筑群神道上的铭文显示,内弗尔卡拉可能是萨胡拉(舟人)的儿子,另外观点认为他是萨胡拉的弟弟。内弗尔卡拉的皇后是Khentkaus II,他们有两个儿子都做了国王,分别是兰尼弗雷夫和纽塞拉。内弗尔卡拉修建了自己的金字塔以及几个神庙,在内弗尔卡拉金字塔旁边有他皇后Khentkaus II的金字塔。内弗尔卡拉金字塔本来打算建52米高,第一阶段是六层阶梯金字塔,后来扩展至大约72米高,是阿布西里金字塔群中最大的一个。他的神道和山谷寺在他死时可能还没有完成,最终他的儿子完成了神道和山谷寺的修建。其墓内发现现存最早的由僧侣体写成的莎草纸文献(Abusir Papyri),以及镶满宝石的精美花瓶。古代对他的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仁慈的统治者。
(内弗尔卡拉时期的文物)
内弗尔卡拉可能也是第一个拥有两个不同椭圆圈王名的国王,这两个椭圆圈名分别以树蜂(君)和“太阳神之子”(朕)符号做标识,成为以后国王的登基君名和出生朕名的标准形式,到此从第一王朝到古王国前期的荷鲁斯“字”和两女神“名”被新的“名”和“字”符号替代。“朕”和“君”两个椭圆圈名此后成为历代埃及国王两个椭圆圈形式的标准名字,并最终影响到以后普通中国人的“名”和“字”的取名习惯。而荷鲁斯名、两女神名和金荷鲁斯名作为历史传承,虽然被后续法老是继承。
(“两个椭圆圈”名形成过程)
内弗尔卡拉是他的君名,学者翻译他的Neferirkare椭圆圈名意思为“拉的灵魂是美丽的”。诸稽二字与Neferirkare的名和字在外形上存在相似之处,但证据还不充分,仅把Neferirkare暂时对应“诸稽”作为参考。内弗尔卡拉君名字与“诸”存在相似性,有眼睛、心脏气管和卡三个符号。
(内弗尔卡拉的名字)
161. 稽 jī
汉典:形声。从禾(jī),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阻滞。
稽,留止也。——《说文》
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周礼·司稽》注
象形字典: 未收录。
古埃及原型:
内弗尔卡拉仍然保留了荷鲁斯名,有狗头颈、太阳升起和鹌鹑三个符号,意思为“强大的鬼魂”,三个符号组合与“稽”字存在相似性。内弗尔卡拉君名“诸”和荷鲁斯名“稽”的相似性交叉验证,进一步加强判断第五王朝第三位国王内弗尔卡拉正是诸稽。
诸稽是上古时人祝融之后,史载祝融之后封有八姓,其中封为彭姓者有诸稽大彭及豕韦各建为国。诸稽受封于浙,建立了诸稽国,但因诸稽“僻居夷狄,故莫之数矣”。清代考据学家郭凤沼认为浙江“诸暨”即“诸稽”。浙江良渚地区与古王国关系极为密切,良渚玉器上留下了第四王朝雷吉德夫(董康)的名字,第五王朝萨胡拉记录下了到Punt(渚)的远征。雷吉德夫的父亲胡夫(昆吾)在红海岸边建设有多个港口。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曾从三个角度考证越王的先祖是祝融八姓之一,属于彭姓诸稽氏。依据是越王名“者旨于睗”中“者旨”被认为是“诸稽”,其次,越国有诸稽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国语·吴语》则作:“乃命诸稽郢成于吴”,这些都被认为越国源于诸稽氏的证据。“诸”的字形和发音后来演化成与“渚”字存在相似性,或存在诸稽后裔在良渚地区建立政权的内在联系。
162. 豕 shǐ
汉典: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
小洲曰渚。——《说文》引《尔雅》。传:“渚,小洲也。”
两涘渚涯之间。——《庄子·秋水》
象形字典: 豕,甲骨文像猪,长嘴圆腹短尾的动物。造字本义:肉墩墩的猪。甲骨文中“犬”(狗)与“豕”(猪)字形相似,细微区别在于尾的长短:长尾的为“犬”,短尾的为“豕”。
古埃及原型:
纽塞拉(NyuserreIni)可能是第五王朝第五或第六位国王,他继承了兄长兰尼弗雷夫的王位。现代学者对他的在位年数意见不一,大约至少有30年。他在西奈半岛继续挖掘铜矿和绿松石矿,也在Magharah留下了“第一次打击东夷”山谷浮雕。其位于阿布西尔西北方向不远的Abu Gorab的太阳神庙是埃及最大和最完整的神庙之一。柏林博物馆藏有该太阳神庙的许多浮雕,浮雕上有羊、鱼、鸟等很多动物描绘。纽塞拉葬于阿布西尔的一个金字塔中,其金字塔紧挨着他父亲内弗尔卡拉金字塔。慕尼黑博物馆收藏有纽塞拉年轻时和年老时的双人雕像。
(纽塞拉双人雕像)
(内弗尔卡拉和纽塞拉金字塔)
纽塞拉也有两个椭圆圈名字,其中太阳神之子朕名包含有一个尼罗河罗非鱼符号
。他的荷鲁斯名则有王位符号
,以及心脏、小圆面包和两块土地符号。学者翻译他荷鲁斯名的意思为“两块土地的心脏地方”。在他的太阳神庙有一个祭坛,祭坛中间圆的部分也可能代表了太阳,四边为朝向四个方向的霍特普符号,其图案与“韦”的一个甲骨文字形颇为相似。另一种形式的甲骨文“韦”字也可以看作是他荷鲁斯名的两块土地夹一心脏符号象形。豕(shǐ)代表猪,但甲骨文字形的“豕”也不能排除最早为罗非鱼的象形。纽塞拉太阳神庙内浮雕有许多动物造型,可能为“豕”的本义产生流变提供了一个基础。豕韦氏又称为“狶韦氏”,《庄子·大宗师》有载:“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得之,以袭气母……”,《大宗师》篇历数古今得道之人(神),以狶韦氏居首。司马彪《庄子注》认为狶韦氏是“上古帝王名”。狶(xī)字应该是纽塞拉朕名中的罗非鱼、棕榈叶、水波纹符号组合,发音当取自于棕榈叶i发音。豕则是取狶字中罗非鱼符号的简写。
(纽塞拉的名字)
《诗·商颂·长发》有“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这里“韦”可能就来自于纽塞拉。纽塞拉的“名-字”也可能就是“豕-韦”。目前这个名字也仅是一种推测,以后更多考证证据或能揭示更多真相。
《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说:“韦姓出自风姓。颛顼之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豕韦、大彭迭为商伯,周赧王时,始失国,徙居彭城,以国为氏……”。《史记》载:夏帝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以养龙,龙死,刘累惧,逃鲁山隐居姓刘。仅过八年,元哲豕韦复国。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刘累后人刘咏投靠成汤,成汤再次立刘累后人为国君,随后被取消,元哲后裔再次被立为国君,元哲豕韦再次复国。武丁五十年,刘累后人又被武丁立为国君。商武丁所灭的豕韦国,它的部分后裔北迁为室韦。根据这些考证,可以认为古埃及古王国祝融八姓的一些后裔随商人或周人或独自迁徙到东亚中国境内,并建立封国,但后来又分别被商周给灭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兵策儒剑说文解字》连载为 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