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二十七章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是可爱的——今天的爆料有点猛…

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二十七章。昨天讲到老子说“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意思是:有道的领导者,在人家眼里就没有不是人才的人,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您适合做这工作就做,但是不适合做的我绝对不是说您是废物,您一定有自己的特点,我把您放到您合适的位置上。在圣人眼里,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这是圣人的观点。其它的物体人家也不会随意浪费,这里面包含着环保主义,包含着普度众生的思想。老子两句话带有很深的含义。

今天讲“是谓袭明”,“袭明”的意思是:这种状态隐藏不露,“袭”是隐藏的意思。隐藏不露的,没有显露出来的明智、聪明、智慧。下面讲,老子说“故善人,善人之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的版本不一样,有的版本是“故善人,不善人之师。”我们现在帛书乙本写的是“故善人,善人之师”。接下来讲“不善人,善人之资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说,所以那种善良的人是“善人之师”,善良的人是善良人的老师。是这意思吗?反正古代人是这样讲的。比如说《韩非子》里边,他就说,周文王是善人,姜太公也是善人,善良的善人周文王以善良的姜太公为老师,所以才成功了。善人要向善人学习,这就叫做“故善人,善人之师也。”

说是老师是可以的,我们这样讲可以理解。但是“师”字我提出另外的讲法,“师”字就是单指老师吗?不对的。我们过去部队也叫师,率师南下、挥师南下的“师”。为什么部队也叫师?“师”字的本意是人众多的意思,大众的意思,比如说京师就是大众的意思。所以“师”是大众,广大人群。这句话如果按照广大的人群队伍,古代说2500人为一师,古代军队的师,或者是居住单位叫师。善良的人是高明的圣人,是高明的领导者。善人的师,他的主要部队,主要带领的人群。“善人,为善人之师。”善良人是他的主要队伍构成对象。

接着讲“不善人,善人之资也。”这里面的“资”意思是资粮,后备队伍。那些看似不善良的人,那些看似有问题的人,是这些善良的人,这些圣人有道管理者的后备队伍。您别觉得他没有用,我们只要稍加教育,稍加调整,他就变成“师”,变成主要队伍。

这样看“师资”的意思就很清楚,一个是主要人群,一个是后备团队。这两者放到一起,您不要觉得都没用,事实上都有用。您已经善良了,在我这儿是主要队伍。您稍微有点问题,还需要调整的,您是我后备队伍,我绝对不会抛弃您,这叫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人皆能为社会所用,为高明领导者所用,这叫“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这是一种新的解释。当然,我认为这种解释更合理,比当老师讲合理。要不干嘛就学老师,剩下的人怎么是资粮呢?这样两者不对称。这样讲,这个是对应的,一个是正规部队,一个是后备队伍,这样就对应上了。

各位朋友,这段老子在讲什么?老子在重复,在总结前面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之所以说这人无用,是因为您没把他放在特别合适的位置上。很多人其实一转身就变得非常优秀的人,比如说古代有大量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这个人一转身马上变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

我举个例子:三国时期吴国宜兴有一个人叫周处,这个人是典型的浪子,是一个街头混混,一个小霸王。怎么回事?他武功好,然后横行乡里,没事儿就欺负人。所以,乡人把他当做“南山之虎,河中的蛟龙。”我估计“蛟龙”可能是鳄鱼类的东西,跟这几个大害放在一起叫做“三害”,这“三害”是老百姓生活巨大的威胁。结果有一次周处听说以后很受刺激,把我当什么了?虽然是浪子,但是还有点自尊心,内心还有一丝善良。一听我是这样的人?这怎么行?丢人。一下反省了。上山刺虎,把老虎打死了。下河把“蛟龙”杀了,估计鳄鱼一类的东西。杀“蛟龙”的时候白浪滔天,搏斗得很激烈。然后许久没有上来,乡人都以为他淹死了。大家以为周处死了,大喜事,大家开始放鞭庆祝。结果周处把“蛟龙”杀死以后,爬上岸一看,老百姓居然庆祝自己死了。这人确实心里有一线善根,一听以后很受刺激。原来老百姓这样希望我死,这样恨我。所以,他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于是痛改前非,我再也不横行乡里了,我开始学习。于是就开始拜名士陆云为师,不断学习,后来成为一个地方非常有名的贤人,一方贤人,就是这个人非常有学问又很善良。

您看这人之前典型一个祸害,但是祸害一改变,人只要认真学习就改变了。虽然这人是“不善人”,但是他是未来的后备队,您只要去调整他,发觉心中善念,这人很快会改变。这样的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太多了。我记得我小时候看一个叫《加里森敢死队》的电视剧,说几个人到德国去,不断在里面捣乱,把德军打得稀里哗啦的。这几个人基本没有好人,都是美国监狱里的小偷、诈骗犯等等,全是这样的人。他们到战场上,结果小偷偷德国军官的钥匙,诈骗犯装作德国军官等等,把德军搞得晕头转向。小时候我看《加里森敢死队》看得这个热闹,后来因为大家太爱模仿里面酋长的飞刀了,所以这电视剧后来不让播了,但是印象很深。这是最早我们看到的文艺作品,反映一群坏人他居然能变好的作品,这太生动了。像这样的事,其实生活中很多。

有一天有一个朋友留言说,“罗博士讲你之前的经历,我觉得你之前是一个渣男。”我说:“您太是夸我了,我哪是渣男,我之前是比渣男还渣男的人。”我之前没有读过经典,我虽然看多很多书,但是在道德思想这方面没什么提升。所以,37岁一事无成,还跟家里要生活费,37岁还跟父母要生活费,大家想想那是很困难。当时我父母生活还不错,可是他们不给我资助,我就很恼火。所以我说过什么样的话?我跟父母说:“早晚有一天,你们走的时候这钱都是我的,您早点给我,我早点幸福,你为什么现在不给我?”当时父母为什么不资助我?因为我父母想,我逼一逼你,让你自己痛改前非。但是当时我居然能说出这样混蛋的话,你想这绝对不是渣男能说出来的话,这是烂仔,无法形容。我现在要是遇到过去的我,我会打几个耳光的。

您说这人一生会不会性格改变?是会改变的。我现在有以前的朋友见到我跟我聊天,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朋友,跟我聊聊天突然就愣在那儿说:“我怎么觉得我面对的不是同一个人?”我以前性格是非常乖戾的,你想能跟父母说出这样的话,那得是什么样的人?自私、贪婪。看到中医书的药方,都把秘方塞到枕头底下,您找我开方,那好把钱先给我,然后我把这中药抓来磨成粉末,我再给您,我让您看不出来是什么方子,我有方子绝对不会跟你讲。现在乌鸡白凤丸治痛风,我那年头要是知道我绝对不这样干,我把乌鸡白凤丸花16块钱买来,我把盒拆掉,我把它重新换包装,360多元卖您,我能治痛风,绝招,大家都来找我来吧。您想那时候怎么样?为自己。结果人生一塌糊涂,因为您太为自己了,人家都远离您,所以一塌糊涂。后来是读中医博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被大家教育,大家都读经典,读圣贤之书,慢慢把我改变。这些同学们虽然比我小十几岁,但是他们把我教育了,我慢慢改变。

有一次看《金刚经》,我终于明白原来是放下自己利益,为大家做事,然后大家再来成就你,你才会越来越幸福。所以,先想大家,先为大家去做事,这叫利他。您利他之后放心,这老天爷一定会让您活得更好,因为大家都来成就您,您反而会更幸福,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一定要想清楚施与授的关系,一定是先施然后才能授,这是一个人间法则。

我明白这个以后,人生开始改变,开始为大家做事,现在有什么方子都跟大家讲。结果发现人生变了,之前那么混蛋的一个人,大家想能说出那种混蛋话的人,现在慢慢变得平和,因为为大家做事心里坦然,所以很开心。大家让我生活更加幸福,觉得自己有用了。所以人生可以转变,之前很可能是废物,但是这种废物只要经过经典的感悟,只要经过圣人的教育,慢慢提升了就改变了,他从一个后备队伍,就能变成一个正规军了,能够对大众做点有益的事。

老子讲这句话非常重要“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我们的缺点。缺点经过圣人,经过经典教育得到提升,每一个人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都是“善人之师”,都是他的正规军。

这是老子这句话的重要的一个智慧,我们明白这个以后,您再看其实有些人不用着急,缘分到了自己会转变,您不断向他传播。我们听完《道德经》大家互相传一传,互相转发一下,不一定哪句话触发到某个人的心灵深处,他说我要改变,这一改变,人生从此变化了。因为我就是读了《金刚经》,一次读《金刚经》把我读哭了,然后我明白了道理,要先付出,放心,你尽管为众生付出,不要想回报,但是大家会让你活得更好,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人生就变了。有的时候机缘到了,不一定谁听到您转发,一听这个好,这句话打动我了,我开始转变,人生就变化了。我们学习经典就有这个好处,我们互相促进,我们不断提升。您放心,这一提升以后,每个人都会对世界,都会为众生做出很大的贡献的,而且自己也会在这种过程中越来越幸福。

朋友们,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后备队的资粮,变成前面的正规军,变成“师”。我们一起努力。

今天我们先分享到这儿,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一个智慧,人人可以转变,没有一个人是绝对没用的,每个人都有其大用。老子讲了两个角度:一个是换了一个位置就会改变,每个人都有改变。再讲一个提升一下,每个人都会改变的。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以后,看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明天接着跟大家聊《道德经》,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感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共读 第27章

    道德经共读 第27章

  • 不是孔子和老子不够意思,有话不明说,而是你我不懂他们的意思

    如果说1/1000的人理解到孔子的境界,那么可能只有1/10000的人能理解老子的境界,他们的言论影响了几十亿人几千年的时间. 普通人对他们可望而不可即,但都会参考他们的言论,去指导自己的生活,然而对 ...

  • “善行者无辙迹”“是谓袭明”?是老子写错...

    "善行者无辙迹""是谓袭明"?是老子写错了,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梼筹策,善闭者无关键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约而不 ...

  • 道经之二六、人无弃人,物无弃财

    帛书校订本: 善行者无达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胃神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 ...

  • 《道德经》第27章所说的“袭明”,属于一种更加高明的处世之道

    老子<道德经>中透露了许多天道,继而告诫人们正确的"圣人之道". 比如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也应该效仿天地,选择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女娲图的秘密》第二十七章:上官萍(三)

    女娲图的秘密 长篇奇幻小说 <女娲图的秘密> 即将出版 免费抢先看 连载中-- 第二十七章 上官萍(三) 第二十七章 上官萍依然微笑着问:"是,蛤蟆奶奶好,请问您的蛤蟆多少钱一只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上)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上)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

  • 《莲花争霸》同名小说第二十七章江湖生涯(上)

    刚才那一番举动,赤松道人和铁头没看见,但一直在暗中观察的沈冲却看了个真切.他对一梅的举动似有疑惑,但转念一想又恍然大悟了. 夜里,赤松道人与铁头两人又来到白日里的茶棚.茶棚已经关门打烊了,他们便在外面 ...

  • 《江花》连载:第二十七章 雪地生子(上)

    王红义走后,大妮二妮从灶间走了出来,坐在了江花的身边.老杨说,今天,咱们召开个家庭会议,商量商量咱们家的大事儿.王红义逼咱们家年前要搬离王家庄,你们是啥思想,我想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江花想了想,就把王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解析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海南岛".三个层次:告别.流放.苏过. 彼时的海南岛和现代的不是一个概念.那是没有开化的荒蛮之地,大多数是少数民族黎人.苏轼远离中原文明,不知道以他花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 ...

  • 《少年进德录》第二十七章 达观

    子沈子老矣,无田可耕,无园可锄,无屋可处.大率皆无耳,更愿于身无病,于心无念,于人无往还,于世无交涉,于妻儿无爱恋,则亦于死生无凝滞矣.天地万物,同归于无,岂不快哉? 可怜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处事要妙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