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有55字,才暴露了李世民的为人
前言: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历史纪录的更多的是胜利者的丰功伟绩,而失败者的生平事迹却很少被人们所知晓。
对于“贞观之治”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唐太宗李世民也听过他的传说和故事,对于这位皇帝的丰功伟绩也是被史官记录并流传于世,可唐太宗李世民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毕竟传闻李世民曾命史官改写历史,至于真正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不能十足的确定。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最关键的一步,众所周知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逼父退位,杀兄夺位之事,虽然并不道义,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大唐在他手中也是繁荣昌盛。而至今西安出土李建成的陵墓,墓碑刻的55个字,让后人对李世民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开国元勋,但功位不符
要说李世民为什么争权夺位?纵观李世民的人生,发现他争权夺位也是情有可原,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自己跟随父亲多年,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各种战役,自己也是兢兢业业,而且李世民也是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更是在前线奋战杀敌。
而李渊和李建成却在坐享其成,且不说李渊身为唐高祖对于自己儿子的评判有自身的过失,就说李建成所以手握重兵,但所建功绩远不及李世民,仅仅凭着嫡长子的地位,就要继承李世民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换做是别人,内心也会有很大的不平衡。
所以从客观角度,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也是情有可原,毕竟这大唐的江山很大的功劳,有他李世民的一部分,而他作为这大唐江山的开国元勋,却没有得到一个属于和自己功绩相符的地位,以至于逼自己的父亲退位,杀害自己的兄长。
虽然并不仁义和道德,但是如果李建成继承了皇位,而身为次子的李世民肯定也是功高盖主,将来也可能会面临来自李建成的威胁和迫害,与其这样,还不如他先发制人。虽然在名义上并不好听,但是李世民继承了皇位,而大唐的江山在他的手中也繁荣昌盛,也算是有一个好的结局。
二、广纳贤才,盛世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在世人眼中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也算得上是一位丰功伟绩的皇帝。这得意于他广纳贤才,不计前嫌的做法。虽然唐太宗李世民逼自己的父亲退位,杀害了自己的兄长,但是对于父亲以及兄长下的贤才人士,不计仇恨,招揽他们加入自己的集团阵营,让他们为自己服务。
最好的例子便是魏征,魏征曾是李建成手下的一位贤士,李建成死后,被李世民拉入自己的旗下,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总是发生冲突,魏征也是直言,那届丝毫不顾及李世民身为皇帝的尊严,但也正是这样的忠臣,才得以塑造一位明君。
虽然魏征多次惹得唐太宗李世民大怒,几次都想杀了魏征,但因身边之人多次劝诫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也免遭杀身之祸,以致后来魏征病逝,唐太宗李世民悲痛欲绝,称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李世民对魏征还是十分爱戴的。
也正是他李世民广纳贤才,也正是有像魏征这样的一系列忠臣,才造就了大唐的“贞观之治”也造就了他这个盛世名君唐太宗李世民。据史料记载,在“贞观之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超级大国,最繁荣的时期,一斗米才几文钱,这样富足的生活不得不说古今中外都难得一见。
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造就了大唐千所未有的盛世,但是“玄武门之变”始终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即便他命令史官改写历史,但依旧无法改变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而他对于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多多少少也存在一些亏欠和隐瞒。
三、李建成墓碑现世,深入了解李世民
李建成死后,肯定是李世民为其埋葬,而埋葬定有墓碑,撰写墓主人的生平事迹,而随着西安出土的李建成的陵墓,墓碑上仅有55个字,这55个字记录了李建成身死的时间,以及下葬的时间和地点,还有就是李建成的谥号,按理说,墓碑上应该记录墓主人的生平事迹或者是奉献功绩,而李建成的墓碑上仅有这55个字,其他的一些关于他个人的资料什么也没有记录。
而李建成死亡以及下葬皆是和李世民有关,所以为什么没有生平事迹,这肯定也和李世民有一定的关联。
为什么不给李建成的墓碑上写上他个人的功绩以及生平的事迹?可能是因为两兄弟为争夺皇位反目成仇,而李世民对于李建成的功绩和过往不想提及,也不想被后世之人所知晓,毕竟李世民身为皇帝,是当时历史时期的统治者,本身就杀兄夺位,要是再写上李建成的功绩,那岂不是更让后人来议论他的过错,于是干脆直接不写便罢了。
而最主要的也是最让历史学家所注意的就是李建成的谥号,为什么李建成的谥号这么被重视,因为一个人的谥号代表着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而李建成的谥号则是一个“隐”字,而这个字肯定也是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毕竟李建成下葬和陵墓的修建都出自他李世民之手,而这谥号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而这个隐字是一个中性词,也就是说,李世民对其兄长的评价也是不恶不善的,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因为李建成的谥号没有确切合适的,曾经进行过多次改动,也就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对于兄长的评价可以说是十分谨慎小心。既不能将自己的兄长评价太低,以免后人对自己有所批判,也不能将自己的兄长评价太高,那样的话自己杀兄夺位更是不对。
而这个“隐”字则刚刚好,不褒不贬,评价自己的兄长,合情合理,也避免后世之人对自己有过多的评判。而这“隐”字,也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想隐去这一段自己曾经的过往,或者说是想隐去兄弟二人之间的隔阂。
无论怎么说,唐太宗李世民对于自己兄长的评价,存在一定的避讳和隐瞒,可见李世民是非常小心谨慎,更是重视自己名誉的一个人。毕竟“玄武门之变”是他自己的一段黑历史,他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后世之人对自己有过多的批判。
但无论怎么说,虽然他杀兄夺位,逼父退位,但是大唐在他的手中并没有凋零败落,反而繁荣昌盛,对于这样的功绩,对于他曾经做过的措施,也可以大度的抛开不计了。
结语: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有褒有贬,有功有过,但这善恶曲直没有绝对的概念,毕竟每个人物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之中,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和背景之下,他们所做的可能是对,也可能是错,作为后世之人,我们只能客观、片面的评价一些历史事件和事物,毕竟我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全部状况,所以对于人物的善恶评断,各持己见,是非曲直留给后世之人去谈论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