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法要有善观分别去观照的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家学法要有善观分别去观照的心
在惠空法师《禅宗看心》之“破”这个章节中,“此无知凝暗心体——“不会”,由看,照破黑暗觉、无知觉,渐渐消散,如风吹云散,如日出冰融,渐渐破消失体,此即看心“破”之作用。”
法师引用佛眼等禅师的开示,要我人参“不会底”是从哪里来?心里知道这个“不会底”既无来处,也无去处,浮在表面见不到“底”。
从“破”的角度进入,还是一直去看,看这个“不会底”是什么面目与体段?它到底是什么?究竞是什么?禅师的开示告诉我人:这个时间用回光返照,在痛自鞭逼的力量下,时刻提撕,念念相续日久省察,则久而久之自然有相应时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人从这一法进入,觉得文字只是提供了我人参学的一个方便,关键处还在多体验,要发长远心,勤于“亲证实修”。谈何容易,没有得到那个鼔门的瓦砾,那是耽误时光;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在握中,按我人之根性,是很难到达这个究竟地的。
在此,我想说点题外话,有不如理如法之处,祈请师父、同修们扶证。
我觉得修学禅宗法门,最基础还得如何从“心安,达到心一境性”处,在次第上入手才行,先得将妄想“粗心”修到无念、无住“细心”才能有“摄心一处”的功夫,并且掉弃我们初学时一步步渐进的“观呼吸、数息”等经验拐杖,等修学到了“定”的功夫,才好渐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参禅悟道,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我们在家人学习佛法,要从培养自已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知”观念契入,不管我们是出去或是回来,我们所有做事做人的动作、进退举止,都要保持着正知正念,要能善观分别,要舍得放下包袱,我们的身心都要融合当下,对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能够善观察,要有觉知、有分别。
这对我人初学者来讲,我们如果不能善观分别,就没办法去做到“真正的没有分别”。包括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善、是恶我们要清楚分别,我们生起的瞋恨心、嫉妒心、还有我们的心量窄宽,都要善观分别去观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些培养与修炼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参加方便禅七的时候,禅修中师父开示里讲过的。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网媒”大行其道的当下,可以说它既是我们修学的障碍,也是我们修学的助缘。每天所接触的信息量相当充盈,这就需要我们有个“善观分别”的心,不管我人修学那个法,都要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地去学。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说每个法都很殊胜,那个法最适合自已,选定了就“一门深入”。
回过头来,我们今天坐下来学的是《禅宗看心》,那我人就要弄懂弄通这颗心应该怎样去“看”?它要具备那些条件?才能达到“看心”的究竟,我认为应该从法门的次第上下狠功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合安:《禅宗看心》研讨学习会上的分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