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钩沉:满洲皮革株式会社】
从东药总厂沿北二路向东走,刚走过肇工北街十字路口,马路北那块地,便是百年前满洲皮革株式会社所在地。
满洲皮革株式会社,是当年东北地区最大的制革企业,原为张作霖创办的奉天陆军被服厂制革厂。始建于1919年,当时只有200人左右。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
——下图红圈内,即是当年奉天东北军陆军皮鞋厂旧址的大体占位。
——“9.18”事变前东北军军官皮靴均出自该厂。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后,工厂于1934年改称满洲皮革厂。除鞣制皮革毛皮以外还生产皮鞋及皮件装置。满洲皮革株式会社全盘接收了该企业。1944年5月2日“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派遣所在此设立。
——下图为二战时期设在奉天的俘虏收容所。
——下图为侵华史料《满洲グラフ》1944年1月特辑记载的奉天俘虏收容所等内容。
——下图为奉天战俘营的部分日军看守合影。
二战时期设在奉天的盟军战俘营并非一个单纯关押战俘的收容所 ,而是一个由日军与日本企业签订“派遣劳务协议”,奴役英美战俘充当廉价劳动力的劳务战俘营。从而通过战俘“劳务”,达到战俘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下图为战俘劳动场面。
当时“满洲皮革株式会社”的工场 ,从事皮革生产劳动战俘150人。被送到满洲皮革株式会社劳动的战俘们,从事的是鞣熟皮革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糟糕,工作强度也很大。日本人每天给他们吃两顿饭,早晚各一顿,战俘们吃的东西是在战俘集中营那里一次性做好送过来的。好多食物要一连吃好几天。有时到了最后一天,饭都发霉变质了。
——下图为战俘派遣所驻地。
满洲皮革株式会社的“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派遣所存在了一年零三个月,随着日本战败而消失。
1946年3月,国民党政府接收,该厂改成联合勤务总部沈阳被服厂总厂制革厂。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先后改名为东北军区军需部第三局制革厂,东北军区沈阳炮兵装备厂,东北军区后勤部被服局第六工厂,东北军区生产部308厂。1957年转为地方民用生产企业,改名市皮革综合厂。
几经易名,直至到文化大革命前期,满洲皮革株式会社原址上的几个厂名是:西南角成为沈阳第一制革厂、西北角成为沈阳皮革机械总厂,东南角成为沈阳皮鞋一厂。一直延续到被拆除。
沈阳第一制革厂,位于北二西路26号,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79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人。主要产品有猪、牛的正面服装革、绒面服装革、软面革、鞋面革、猪磨花服装革等。
1984年由意大利、南斯拉夫引进了片皮机、削匀机、伸展机、熨平机、喷浆机、真空干燥机、自动崩板机等20余台。第一制革厂于2009年企业破产。
沈阳市皮鞋一厂,位于铁西区北二西路18号,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22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人。主要产品为各种皮鞋及轻机液压件、军需装具等。2005年企业破产。
沈阳皮革机械厂位于肇工北街11巷1号,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899人,起重工技术人员53人。主要产品为平板熨平压花机、去肉机等系列产品。本号编者查询了该厂工商信息,显示营业状态为“存续”,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36号407室,
满洲皮革株式会社工厂遗迹现已无存,原址成为瑞盛家园小区及瑞盛国际汽配城。
——下三图为瑞盛家园小区部分场景。
——下列组图为瑞盛汽配城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