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老师谈“文心”
昨天发了微信《会写作文的标志》,其中我与徐如松老师的对话,引起了一些讨论,大家对写作技法在作文教学中的位置,有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链接:会写作文的标志 (请点链接,读一读)
张祖庆老师给了一个@。
浙江张祖庆 2017-08-20 16:09:21
@陆生作 陆老师,大家并没有否认技法的作用。叶圣陶、朱自清以及台湾的王鼎钧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研究技法。当下的语文老师,也有不少在教技法的。我们反对的是为了技法的技法。作家、语文老师,切勿彼此看不起,而要相互取长补短。没有哪个作家说自己的写作方法是一定管用的,也没有哪个语文老师说自己的方法是最管用的。做好各自的事,殊途同归,即可。善于研究技法的,好好研究,总结提炼一些真正有用的技法;善于激发写作动机的,好好激活儿童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适度点拨。另,无论哪条路,都离不开大量阅读。离开博览群书,技法可能只能停留技的层面。
我觉得这个回复非常中肯、客观、理性。
因年段不一样或能力不一样,内容、技法着力点会不一样。打一个蹩脚的比方:我们去饭店点菜,总希望菜是色香味俱全的,而不是填饱肚子而已。——学写作也这样,先有得写,再写好;先解决温饱,再吃好。写作技法,就了为了写好,比如来个倒叙什么的。
在讨论中,张祖庆老师提醒大家聚焦问题切口: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是文技大于文心,还是文心大于文技?
文技,好理解。文心,我知道刘勰的《文心雕龙》,叶圣陶、夏丏尊的《文心》。但当它与文技“对立”起来,我内心是模糊的。所以,我很认真地请教了张祖庆老师。对话如下。这之间有其他群友发言,我做了调整。
陆生作 22:01:59
文心是什么?
浙江张祖庆(86569184) 22:05:43
@陆生作 叶圣陶 夏丏尊写过一本书,就叫《文心》您有空可以找来读读。蛮好的。
陆生作 22:06:08
@浙江张祖庆 读了,摆在书架上。
浙江张祖庆 22:06:28
@陆生作 那就再读三遍。
陆生作 22:07:28
文心与文技摆一起的时候,技法,好理解;文心,如果给个实在的解释,可能更好。
《文心》当时面向的读者是中学生。今天在几个群里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少老师强调:小学作文教学,姓“小”。
@浙江张祖庆 我是很认真向张老师请教,文心是什么?比如《文心雕龙》也是讲写作的书…… 以张老师的高度,将文心做一个实在的解释。
写作,因技法而讲技法,肯定是不行的。皮不存,毛没地方长啊。
浙江张祖庆 22:20:49
@陆生作 马上来解释
浙江张祖庆 22:31:20
@陆生作 下定义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既然您这么执着,我就不揣浅陋,试着做这样一个解释:文心者,写作者对作文之态度也。它包括写作意志、写作动机、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等。有坚毅的写作意志,有端正的写作动机,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有良好的习作习惯,也就是拥有好的文心,这样的学生,遇到明师点拨,技巧如虎添翼;反之,若不顾文心,求技巧速成,若孩子不喜欢写作,厌恶写作,纵然请鲁迅先生亲自教技巧,也未必使其喜欢作文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文心如何培养?激发、唤醒、鼓舞,让孩子享受写作的快乐,适当淡化技巧,增强其体验写作的快乐,让他喜欢写作,欲罢不能,进而痴迷写作,在此基础上,适当点化,则习作事半功倍矣。潘新和说“在写作之途,想写就好”;张祖庆也曾说“在写作之途,成功是成功之母”。
陆生作 22:33:27
@浙江张祖庆 谢谢张老师!
浙江张祖庆 22:34:32
感谢大家参与,洗洗睡。每个人思维都有黑洞,讨论,让我们常常看到自己的局限。向各位学习!@陆生作
陆生作 22:34:44
我们来讨论,是不带情绪的。
讨论能越辩越明,而不是自说自话。讨论不是对抗、树敌,而是引来一些志同道合者。
浙江张祖庆 22:35:29
@陆生作 嗯,您看到我有情绪了吗?哈哈!有,愉快的情绪!
陆生作 22:35:42
《文心雕龙》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浙江张祖庆 愉快的讨论。哈哈!
浙江张祖庆 22:36:29
@陆生作 《文心雕龙》也是人写的。
刘绪源先生还写过《文心雕虎》呢!
张祖庆老师对“文心”的解释,帮助了我的思考。
《文心雕虎》我还没看过,抽空要看一看。
另,对“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我查了“用心”二字。感觉取“想法”之意比较合适。
(我查的是汉典网)
如果你对文心、文技有自己的看法,请留言。不吝赐教啊!!!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ongmingzuowen
加入我的付费QQ群:528037856
《文心雕龙·序志》有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赵仲邑先生译为:“本书称为‘文心’,是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而这“为文之用心”不期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思”条的解释——做文章或创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相合。(摘自一粟《“言为文之用心”——谈<文心雕龙>有关构思的论述》)
提要: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认为:“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一方面将“文心”指向创作过程的起点即写作的本质,认为“文心”的生成与抒发是自然的,另一方面又将“文心”指向创作的终点即写作的目的,认为要发挥文章传统的政治伦理功用。当两者之间产生对立时,又主张“情与气谐”式的自然融合。
首先,刘勰认为“文心”的特质在于抒发人的自然感情。
其次,刘勰认为“文心”是在感物中自然产生的。
再次,刘勰认为“文心”是在感情郁积到一定程度时的自然抒发。
在论述文章的本质属性(“言为文之用心”)上,刘勰将“文心”指向一个“情”字,认为文章是自我感情的自然抒发;但当他论述文章的功用(“为文之用心”)时,认为“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将“文心”指向了政治伦理。(摘自姜晓云《刘勰论“文心”与“为文之用心”》)
从刘勰作《文心雕龙》的目的是“言为文之用心”观之,“言”可同今日之“论”,“为”同于“作”或“做”,显然是“论述作文的方法”。自古至今,凡用文字记录的语言,便是文章,而文章自古至今又既包括社会生活中各种实用性文体,又包括具有审美艺术和愉悦性的有韵文体和无韵文体。刘勰“言为文之用心”的特点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言”,既站在了写作者的角度去“言”构思、用辞、造句,又站在了读者的角度去审视作品的各个方面。在审视作品的同时又对作家的道德人品进行了品评,在品评的同时也对作家的德、才、文提出要求,而且把“文”提到了“道”的高度来认识。这种从主观到客观,从自然到社会的全方位的审视要求,构成了《文心雕龙》的立体多棱和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座文化宝库。文论家开门一望,看到的是文学理论;写作理论家开门一望,看到的是写作理论;文章学家开门一望,看到的是文章学理论;兵学家开门一望,看到的是兵学理论;哲学家开门一望,看到的是哲学理论,等等。我想无论是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还是子书或是美学理论,都应当包涵在文章学之中。(摘自朱文民《<文心雕龙>性质再认识》)
刘勰在《序志》中已经点明:“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心 哉美矣,故用之焉。”此处的“文”指的是一切文章,而非仅仅是文学作品。整句话指的是如何运用心思写作文章。接着又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 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即是说从古以来的文章,都很注意文采,而他写 作这部书就是要研究如何做文章,所以将全书命为“文心雕龙”。(摘自李源《<文心雕龙>的写作之道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