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同千万人民一起,共同绘就红色苏皖的美好画卷!
1946年
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调集重兵对苏皖边区发动进攻
苏皖边区的土改不得不在战争中进行
因此边区出现了
“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
和“前方打仗,后方分田”的壮观场面
在一幅幅由人民绘就的画卷中
有这样两位女同志
其中一位在后方
让“苏北米粮仓”的农民们
有了自己的田地
而另一位则在前线抬起担架
给予伤员们妈妈般的呵护
她们是怎样和苏皖解放区人民一起
为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的呢?
她“坚”持《五四指示》的“真”理
将地主富农多余土地分给贫雇农
李坚真是30位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女战士之一,她在土改工作中出色的工作能力,给邓子恢留下深刻印象。
(图: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五四指示》)
中共中央决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把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标志着党的土地改革政策从实行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转变。
为切实贯彻《五四指示》,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的邓子恢决定成立土改工作队,以淮安石塘区鹅钱乡为土改试点,由华中分局民运工作部副部长李坚真担任队长,带队进驻鹅钱乡。
1946年初夏,让邓子恢、李坚真永生难忘的苏皖边区土改在苏北平原轰轰烈烈地展开。
被誉为“苏北米粮仓”的鹅钱乡有8个自然村、728户、3318人、6601亩土地。占全乡总户数仅四成的35户地主竟霸占了全乡91%的土地。
李坚真和工作队来到鹅钱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展“清算”运动,查清地主占有土地的实际情况。
鹅钱乡佃、贫农占到了七成。李坚真和工作队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于一望无垠的绿色稻田里。李坚真也在全乡群众大会上号召大家挺直腰杆向地主清算。
《五四指示》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护中农利益不受侵犯,防止将富裕中农划为富农。李坚真提出了团结中农的口号“自己田自己种,别人不能动”。
为稳定中小地主,李坚真大胆提出“农民有田分,地主也有份”的土改口号。邓子恢对李坚真提出的“由点到面的推广与突破”的思路,让李坚真茅塞顿开。后来,在山东和广东农村的土改工作中,由点到面的工作经验使李坚真获益很大,她还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
鹅钱乡把地主和富农多余的土地拿出来,把这些土地分给雇贫农,达到了平分土地的目的,邓子恢将这一土地政策概括为“中间不动两头平”。既保障了贫雇农,稳定团结了中农,也保障了地主和富农的基本生活。
随着政策的落实,鹅钱乡成为苏皖边区乃至华中地区首先胜利完成土改的地区。经过详细调查和准确测算,鹅钱乡平均每人都可以分到两亩土地。
为进一步推广鹅钱乡土改的成功经验,邓子恢还特地撰写了《从鹅钱乡斗争来研究目前的土地改革运动》,指出鹅钱乡“创造了华中土地改革第一个典型范例”。
分到田地的广大群众感觉“地里的土都是香的”,他们憧憬着好日子能够天长地久。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却打破了这美好希望。
她是代夫出征的花木“兰”
抬起担架支前抢运伤员
1946年6月,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很快调集重兵对苏皖边区发动军事进攻。人民选择跟定共产党,保卫自己的土地。
随着边区各地土改的陆续完成,用枪杆子保卫家园和土地,成为广大青壮年踊跃参军的原动力。1946年秋天到1949年1月,淮安县就有8万多青年报名参军。
“河里鱼儿要水来养,老百姓的军队要由老百姓来养,老百姓来养,新四军打仗在前方,老百姓帮忙在后边”
来自苏皖边区淮阴县张集乡的李兰贞,是当地有名的抗日骨干。因丈夫有心脏病,李兰贞便代夫出征,主动报名参加担架队奔赴前线抢运伤员。李兰贞3次参加担架队,走过数百里路,抬过不计其数的解放军伤员。
她抬的担架又快又稳。每到中途休息时,她还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盐买菜买花生,为伤员补充营养。很多战士为了记住这位“妈妈”,便将李兰贞的名字写到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李兰贞被评为支前特等功臣。她和她的担架队成为苏皖边区人民奋勇支前的杰出代表。
解放战争期间,苏皖边区共发动支前民工107万人、担架1.5万副、小车825万辆、牲畜18260头、船3400条、粮食5700万斤、军鞋数百万双,用血肉之躯开辟了第二战场。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那一刻起
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初心
它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苏皖边区政府如同一座丰碑
镌刻着中国共产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本集导演:李军
海报制作:田丁
编辑:王自晨
主编:陈曦 姜黎 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