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街记忆》4200字精选留言比原文更精彩!
前言
谢谢“慧明”阿姨的精彩留言
慧明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泰安街的记忆是有差别的。
公私合营前泰安街上小店非常多,因为那是唯一通往东乡十八镇的街道。锁澜桥往总管庙那一段就有:两家石灰行(龚、言)、三家米行(徐、陶、史)、一家茶馆(沈)、一家馄饨店(老板叫阿陶)、一家桐油店(顾)、一家粉坊(朱)、一家蛋行(储)、一家油条店(朱)、一个皮匠摊(赵)、一家铁匠店(顾)、一家糖果茶食糕饼店(汤)、一家小糖坊(潘)、一家木匠店(王或黄)。
清早川流不息的挑着各种时令农作物的农民,沿街叫卖,也有急冲直奔城里去的。总之是蛮闹热个!公私合营时尚年幼,有些店铺也许解放后就已关掉。
有留言中所提的铁匠店,和琴达新一一地区机械厂完全没有关系。泰安街中段毛恒顺酒店东面的铁匠店是农具社的门市部,农具社总部在总马桥堍,七十年代中期搬到陈家市。原址成了鞋厂,再后来成了农贸市场。农具社又和竹藤厂合并成了通用机械厂,通用机械厂再和虞山机械厂合并成了千斤顶厂。千斤顶厂在总管庙东重建厂房后,就从陈家市搬到了大东门外三里桥附近,现在那里是住宅小区一一香格丽花园。
锁澜桥过去是很高的一座石桥,桥顶东侧栏杆外有一棵石榴树。从泰安街上塘过桥左拐即肉禽站,收购生猪集中后运往大城市。每当傍晚装猪时,卡车停在上塘桥边,从桥顶到车厢架起几块阔跳板,两旁加扎栏杆。肉禽站那边也用栏杆扎成通道到桥头,然后把猪赶过桥进卡车。
总管庙早在民国时就开办了锁澜小学(初小)直至1964年,从65开始成为完小,本人是第一届锁澜小学毕业生,校长陈伪珠、班主任黄维芳。我读书时学校隔壁是粮库,大殿上还有神像。
城东小学在熙春桥弄底,往右有一条小路叫臭弄(解放前许多人家的粪缸都放在这里),能走到河边颜港街,再往右又能走回到熙春桥。转角处有三开间烧坏的屋基,里面种着多棵无花果树。转角叫《大东门碾砣角》,那种无花果的院子从前是我家的祖传老屋。
作者的祖父大概是住在邹家的房子里,沿河进门是老式房子,有些昏暗。但是楼上原房主的房间比较洋派,一只房间非常大,有一堵板壁两边上下可以沿着墙壁自由移动。邹家有一女儿和我曾是同学,所以六十年代中我常去邹家。那房子里住着多户人家,有一李姓男生也曾和我同学,他父亲比较瘦小,毌亲微胖。
向你叔叔问好!也许他早巳不记得我了,我是王永昌糖坊里的小女儿。我们都是文革前参加最后一次小升初的落榜者。五十年代初鼓励生育,却没有给这些人准备受教育的场所,考试成绩也不公布,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读书的权利。我们城东分社进补习班复读准备明天再考的孩子就有百人有余,还有不准备再考的。
大漠孤烟
@慧明 你是否是家住王市轮船码头边上的那个女孩?你对泰安街如此熟悉,你是否还记得轮船靠岸时王市来卖瓜果的农民吆喝的市声?你是否还记得寒夜里河面上船家欸乃的櫓声?锁澜桥尚在,石榴树不再,孩童已成翁媪,古老的街道失去了她曾经的魅力,我们也走入了暮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慧明
大漠孤烟你好!我从有记忆起至63年前住在锁澜桥往东沿河沈家的一个小房子里,那是我外婆的娘家。住房的东面沿河有很长一段无房屋直至桐油店顾家,我家东墙外有一大水棧,曾经有一段时间停泊过王市轮船。看来你也是住在附近的,也许我也认识你。@大漠兄: 你可是史家的可宝?
大漠孤烟
@慧明 少小离家老大回,家在桥堍斜对面。
红色曼陀罗
我的老窝被你留影2次。听说有人要锁澜桥的原型照,我貌似有。找了半天只找到半段桥身的,黑白照还有几张不知所踪。
感谢“红色曼陀罗”的泰安街下塘照片
木末清风
早前的泰安街不仅充满烟火市井味,还有比较前卫的工业。如殷家弄往东几十米就有一家当时全城最大的化工材料店,据说当时学校实验用化工材料均出自此店,不仅如此城乡百姓染布用颜料也购自此店,为常熟化工翘楚。往东不远还有一家打铁店,据说常熟机械行业祖辈琴达新就是该店与几爿店组合而成。
殷家弄不要小看它短短百米,恰恰于此设立了两家戏院。此弄往东有一石库门,门里还有一家卫生院(所),造福泰安百姓。再有泰安桥旁还设立一家由工商所管辖的菜市场,场内公家卖,场外农民卖,热闹非凡。老一辈大多乘鹤已去,活着的七老八十的大都已撤离,泰安遗事遗风只能留下遗憾啰。
泰安街商市不能遗忘的是街上几爿酒肆,从早上四、五奌钟到午后一时许,再从下午三、四点到傍晚时分,每个店里七七八八基本上坐满了从漕泾荷花九里上城卖货置物的老乡客,有的一斤老白酒一碟下酒菜独酌,有的数位乡友一起几壸老酒几盆小菜呼喝二落大快朵颐,城乡连接处连接着城与乡情和意。酒肆不乏有恒源盛、鼎源隆、毛源盛、恒源祥等等。
泰安街上还有一家布厂,其名曰祥裕布厂,据说老板家里还建有篮球場,那时泰安街上组有一个名叫“东燕”的男子篮球队,比赛总名列前茅,在常熟城里很有名气咧。
与一条泰安街还有几座颇吸引乡友的茶室,清早人声鼎沸,人气满满。夏日晚上街上也十分热闹,沿街两边乘凉小孩早早聚在一起静静地候听怪诞故事。不会儿近乡的农人扛着甜芦粟、背着装有紫熟菱、玉米等馋人小吃,给平静又带来一阵骚动……泰安街美好的回忆满满的,俱往矣,诋留下蒙蒙的回忆。
孔德仪
鸭潭头有一个轮船码头,是福山班轮船的停靠上客站,记得好像每天两班,上午九点,下午两点。因为小时候我爸爸带我乘过去谢桥,当年我爸在谢桥中心小学任教,寒暑假老师护校他会带我一起去的。好像经过毛家桥,陈家桥,肖家桥,然后就是谢家桥了!年久记不清了!
泰安桥堍还有一条街叫柴场,是不是?那个时候农民摇船上城卖菜,卖稻草都是把船停靠在那里,菜挑上岸去卖,稻草就在那地方卖。我小时候经常要跟着母亲去买柴草的。
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那里停满了各个公社、大队、生产队来接下乡知青的船只,我也是在那里被贫下中农接去接受再教育的。忘不了那地方!
布衣
本人儿时住熙春桥堍西,或许还有年长的看着我长大的呢。记得小时候好公常去泰安街上那个茶馆喝茶,有时候也会带上我,曾也在城东小学就读3年。后到九十年代又在泰安街楼房住了有十多年,直至泰引线拆迁。
看到这里泰安社区大聚会,哈哈,这里都是泰安有缘人。记得仍留有幼儿期的成绩单,似乎还有拆迁前的几张照片,下次如能翻到,找出来看看。你拍下的一系列老照片,让我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忆往昔有了更为清晰的印象,谢谢!
晨曦晚霞
哈哈,拜读了你的“泰安街”,回味孩童趣事,近的记不牢,远的忘不了。泰安街一文童趣十足,电机厂以东百来米沿河有个码,再过一点座北朝南有一杀站,再向东则北面村庄良田,南侧梅塘划舟。
长发隆对面还有一爿好像叫“源和”的副食品店。那时春节发了香烟票,凭一张“几号”券买几包香烟,有时候偶尔有的店里故意说缺某一牌子的烟,曾记得持票窜几个店,全数购香烟。所以从长发隆窜到对过源和是常态事。
遥望星空
我小学在锁烂小学,至今对学校的老师很多都叫得上名,不过有不少已离世。我二哥在东门义务消防队里,就是在泰安街药店西隔壁,队长叫王元生。现在王元生,我二哥都不在了。我后来进轮船公司开轮船,住在鸭潭头原福山班轮船码头。我和你大伯、叔叔是同事,你大伯与我同一条轮船上工作,开江阴班,后同调到岸上,同在轮船公司开的南泰农贸至退休。你叔叔是岸上机务科的,你爷爷原也是轮船公司退休。
我因为生长在泰安街,所以有些地方印象太深了,要写出来有很多很多,实在篇幅不够!
毛先
赞作者的精心编辑,使我们更多了解大东门泰安街的历史变迁。我是1959年起住在当时理发店楼上的,当時楼上有一市场管理委员会的,楼下对面是大饼店,是一哑巴的。
现在改桥名的人肯定不是本地人,以前锁澜桥不是这个“澜”字,是这个“栏”字,因河道里有乡下船只停靠在沿河水棧头時的含义。
竹叶
我也是在殷家弄长大的,殷家弄分上殷家弄跟下殷家弄,我就住在下殷家弄的大院户里。前面是一个诊所,旁边是一条小弄堂,我们就是从小弄堂里进出的,门里面有三进有好几十家。我的隔壁就是化工店,斜对面就是桂兴饭店。我小学是城东小学上的,就是那个臭弄里。作者所提到的历历在目,说不完也道不尽就次打住。
木子
写的好象不全,泰安桥西、北是月城湾(沿护城河一带都为苏北来常下塌之地),桥西,南边叫柴埸(因市民日常用燃料,包括老虎灶等),其中还有常发隆是酱园店不是食品店,对面是点心店(馄饨汤团店),隔壁是元和食品店,再隔壁就是规模曼大的理发店,再隔壁是民间的救火会,再隔壁是药店,过路是新新百货店……
叮当猫
小时侯外婆家住在熙春桥弄底,自行车从高高的熙春桥上趟车下来是最爽的。记得门口有个小学,邻居顾师母是居委会主任,还有院子里那每年夏天都结果的无花果树,果子甜甜的,我们一群孩子每天研究哪个果子熟了。河边还有一家编竹席的店铺,经常去看他们编竹席。
九里尚难子
宾汤门是迎接水泽的意思,但发大水又不行,故在宾汤门外筑桥名锁澜。泰安街东面是护龙桥开始的,护龙桥西有民宅和总管庙(后改粮站和花园小学与城南二中),然后是皮革厂皮革车间,轮船码头,锁澜桥,水沟头。
雨中心情
如此看来你爷爷和我住泰安下圹5号门房,我住第二进楼上,你爷爷家有一个估计今年70岁左右,人家都他小瘌子。我龄还小,叫什么名字记不清,反正姓李,他家有一个是他爹,还是他哥,已记不清,当时在轮船码头工作。
飘叶
勾起了儿时的回忆。轮船还有途经古里,去往支塘方向。轮船码头往东好像还有肉联厂,天气好时大园内外晒满了肉皮,浓浓的油脂味。文中所提几家老店也是有影像的,但已记不清楚了。
天有常形、民有常生
泰安街——是我去水沟头轮埠乘吴巿轮班插队下乡必经的艰辛路和励志路。短短八百多米的街距承载了我们数十年沉重的青春足迹。是历史的印记,更是人生的路标。
水心
电机厂以西有一爿小酱油店,兼卖零拷黄酒,还有猪头肉等熟菜,门口放一小方桌供客堂吃。曾在电机厂工作,工余偶尔在此咪小酒,店名叫做毛衡顺。
世上湖山
在城南中学(东部)念了一学期的书。从西言子巷经东言子巷、河东街、东门大街、泰安桥、泰安街到总官庙后面就是学校了。往事历历在目。
润泽
80年代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在泰安桥取景,有过去的护城河道,方塔,塔后街等,可以找到一点老味道。
人龙
蔡诗生先生和我父亲是好友,他去沪时常去我父处,我也从小熟悉他,|也来过我报慈家,他借住过报慈浜。
昭文草民
在五十年代,东门大街过泰安挢,右边是熙春挢,过桥走到底有一座学校:开智小学。
大师兄
想想那个时候一直住在殷家弄,对面桂兴饭店一碗面基本上天天吃个。
薛建国
殷家弄口对面有服装门市部,就是做衣服的。
陆益民016
作者年龄应在七十岁左右,用笔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常熟记忆”公众号感谢各位的支持关爱
泰安街记忆
李笛
泰安街,东起总官庙,西至泰安桥,在梅塘北侧。泰安桥,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是常熟古城大东门(宾汤门)的城关桥,跨护城河。
泰安街因桥得名,虽在城外,但地处去往常熟东乡的水陆要道,几百年前就已形成街市,因此和横街、南门坛上一样,一直被看作城区。如何区分从前的城里城外,只要看改开前的户口本,属于城东、南、西、北办事处的是城里,属于琴南、城郊的是城外。
1980年的泰安桥(图片来自网络)
泰安街全长847米,在常熟街巷中仅次于河东街(982米)、北门大街和西门大街。幼时人小脚短,有一次跟大人到总官庙乘轮船去吴市,觉得走了好久,泰安街好长。
四十年前,爷爷家住在泰安街下塘、熙春桥堍,从我家西门大街、读书里口过去,要走大半条西门大街、穿过老县场、整条东门大街、过泰安桥,现在看来只有3里路,但小时候觉得真的好远。幸亏这一路穿过常熟传统商业区,可是兜里没有半毛钱,只能解解眼馋。这段路上最有看头的,是寺前街和泰安桥堍。
四十年前的泰安桥堍非常热闹,去江阴沙洲的长途汽车、去谢桥福山的轮船,都要在此上下客。有部班车的路牌上印着“北漍(右半边是简体)”,字典上查不到那个字,让我困惑了好多年。
我爷爷,轮船公司退休职工、原鸿文轮船局富生老板,就坐在泰安桥西堍、环城路口的东门邮电所外,套着红袖箍、吹哨子。当年的泰安桥是座高桥,改开后护城河上第一批新建桥梁(红旗桥、元和桥、颜港桥、服一桥)也是高桥,因为护城河还是主航道,桥下常有大型船队通过。
《常熟市志》988页
泰安桥堍西北角是家小杂货店,和邮电所之间有条下坡小街,在环城绿化带建成前,环城路和护城河之间还有很多民房。桥堍西南好像有一排红洋瓦简易房,记不太清了。
过泰安桥北侧沿河路是鸭潭头,进去一百多米是常熟酿造厂,河边堆着很多酱菜坛子,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酱油味道。
泰安桥东堍到熙春桥路口,是一段带弧度的下坡路。记忆中,泰安街南侧第一家是蔬菜商店,然后是门面高耸的长发隆食品商店,再过去是大饼油条店、生面店、文具店。北侧中间是新义兴点心店,三开间老式店堂空空荡荡,最显眼的是中间几根立柱,卖筹窗口在西侧,高中同学曾在新义兴打工数月,我去蹭过绿豆汤。东侧是理发店,规模不大,我去理过一次发。然后是健民药店,柜台里摆着刺猬皮、乌龟壳和干乌梢蛇,一股中药香味飘到路上。
熙春桥路口东北是百货店,很大一间平房,里面光线昏暗,各种商品混合出一股复杂的味道。东南转角门面是食品店,也卖水果。路口向北走进去,是一个敞开式大棚的菜场。
查阅《常熟商业志》,我记忆中的这些店分别是:泰安街2号城东蔬菜商店,18号泰安大饼油条店,22号泰安生面门市部,24号泰安街食品商店。泰安街3号新义兴点心店,9号美容理发店,19号第四百货商店。长发隆前身是1929年开业的长发隆酱园,其规模、资金、营业额在解放前后是常熟同业之冠。
以下图片摄于2006年
熙春桥也是高桥,向南过桥左拐,下坡路中间就是我爷爷家,进院门还要下几级台阶,三进老宅很幽深,没有院子只有天井,常年发散着黄梅雨季的味道。住在里面的蔡诗生先生和他的孙女,后来竟然成了我的同事。
沿泰安街下塘向东50米是七一布厂。布厂红砖厂房,大门朝北对着梅塘开,对面就是桂兴面饭店的临河窗户。每次去爷爷家,我都会去河边观望桂兴饭店,看里面的食客推杯换盏、面红耳赤。桂兴面饭店(泰安街52号)门面不大、店堂却很大,饭店简陋、生意却很好,改开后东乡进城卖菜的、做小生意的农民兜里有点钱了,就喜欢在此打尖、小酌。
桂兴对面的殷家弄,是近年消失的常熟老街(巷)之一,我在2006年泰引线工程时拍了它的路牌。据《常熟地名志》载:殷家弄在泰安街北侧,南起泰安街,向北30米折东50米再折南至泰安街,长108米。殷家弄北口向东有家布店(泰安街31号庆丰棉布店),再过去是电机厂。
电机厂以东的泰安街,是儿时记忆的空白。摘录《常熟商业志》中1982年图表内容,供熟悉泰安街的朋友回忆:49号向阳化工商店,89号泰安旅社,223号树新文化杂品店,40号琴东日杂店,134号丽华理发店,280号泰安百货商店。
1990年,泰安街锁澜路口芳芳羊肉店开业,后来搬至华山路,去年又搬至衡山路,我一直是她家的拥趸。
2006年,泰引线改造开工,我从此踏上了拍摄记录常熟古城之路。12月2日,我的“常熟记忆”博客始发图片帖《泰引线拆迁全程记录》,前言是:
上午经过泰安街下塘,锁澜桥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梅塘两岸到处是瓦砾、空屋、破楼和废弃用具。透过临河那些洞开的门窗窟窿,能看见对面泰安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情不自禁地举起了相机,这时,旁边经过一位蹬着小三轮车搬家的老人家,看见我在拍照就说:“俚点照片拍下来有意义个,常熟个老街快要呒么哉!”即将消失的泰安街、东门大街、引线街,记录着常熟历史上曾经的繁华,也给几代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我要尽可能地记录下一些所见所闻,相信过不了几年,这些照片就会成为常熟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