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主治症候(会用者如获至宝)
十二经络之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本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血丑,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
十二经络之手太阳小肠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目黄,颊肿,肩臂外侧后缘痛等。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腰扭伤,目黄、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十二经络之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汗出,颊肿(腮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无名指运动不灵等证。
十二经络之足少阳胆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
十二经络之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症候
本经穴位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十二经络之足阳明胃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齿痛、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如肠鸣腹胀,水肿,胃肠病、目、神志病、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血丑,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十二经络之手太阴肺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呼吸短促,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手臂内侧前缘痛,缺盆(锁骨上窝)痛,肩背和上肢掌面桡侧痛冷,肩背寒冷、疼痛等证。手心热,烦心,小便频数,尿色亦有变化等。
十二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下痢,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十二经络之手少阴心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咽干,口渴,目黄,胁痛,手心发热等。渴而欲饮,手上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
阴液耗伤手少阴心经穴位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
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
心脉痹阻则心痛;
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十二经络之足少阴肾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病证。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便秘、泄泻。
十二经络之手厥阴心包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十二经络之足厥阴肝经
主治症候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