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进入花椒采摘季,男人在家蒸馍女人下地忙碌,大叔:女人手快
近日,笔者和朋友到晋南中条山下的一个村庄采风,进入村子后,只在巷道里见到几个中老年的男人,或带着年幼的孙子玩耍,或在翻晒门前的花椒,不见一个女人。走进一户人家,一名两鬓花白的大叔正在窑洞里忙着蒸馍,他告诉我们,现在村里的人都忙着去地里摘花椒,男人摘椒不如女人手快,看孩子、做家务这些以前都是女人做的活,这一段时间全改由男人来干了。
大叔姓薛,今年58岁。他介绍,当地是花椒种植基地,塬上坡下种满了花椒树,花椒产业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每年7、8月是花椒采摘的季节,特别是进入8月以后,为防止树上的花椒干裂脱落,家家户户不分年幼都要到地里摘花椒,甚至一些在外打工的人也要回来帮忙。图为村外一处山坡上,人们撑着遮阳伞在采摘花椒。
“摘花椒讲究手快,男人不行,摘得慢,一天满打满算能摘五六十斤,女人手快得多,同样是忙一天,女人可以摘100多斤。所以,谁家要是有小孙子要照顾,现在基本都交给男人在家里带,家务活也是。”薛大叔坐在窑洞里对笔者说,他们家一共四口人摘花椒,是他和老伴以及儿子、儿媳,但家里的馍少了,为了不影响吃饭也不耽搁摘椒,他就留在家里准备蒸一锅馍。
薛大叔之前在外打工时是在灶上给工人做饭,对于蒸馍是熟门熟路,也有一套娴熟的技巧。他说,那时候为了不耽误工人吃饭,几点和面、几点上锅,都是掐着时间的,而且一蒸就是百十斤面粉,所以对于家里蒸馍根本不算啥难事儿。图为薛大叔端着满满一盆发好的面走向窑洞内的案板,准备揉面、做馍坯。
“这一盆用了40斤面粉,能蒸70个左右的馍。”薛大叔熟练地将发好的面从盆中抱出来,放到案板上,然后撒上面粉,开始一遍遍地揉面。因为面多,他用刀将面团切成四份,揉好一份再揉另一份,每一团面都要揉四次。“农家馍好吃,一个是用传统的酵子,另一个就是揉的次数多,再加上是大灶大火,完全保留了麦子的香味。你们在城里没法这样做,买的馍又太软,没这个好吃,我们吃不习惯。”
薛大叔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了,儿子也成了家,给他和老伴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孙辈,一家人过得挺幸福的。“我的父母今年82岁了,和我们一起住,但老人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吃,说吃不习惯,让我每月把面、油、菜等都给他们准备好,他们自己做。我拗不过,加上他们都能自理,也就照办了。所以,这一锅馍,放到冰箱里,够我们一家6口吃半个月。”图为面揉好后,薛大叔熟练地将面团切成了一个个的馍坯。
切好的馍坯大约要醒20多分钟,期间,薛大叔把笼屉和麦秸秆做的篦子找出来,逐一清洗干净后摆放在了炕上。他说,家里的地种的都是花椒,因为摘椒全靠人工,所以7、8月是最忙的时候,“这两个月,我们每天早上5点多就下地了,中午1点多回家,简单吃点饭2点再去,晚上7点半才回来。”图为馍坯醒好后,薛大叔将它们一个个摆放在笼屉上。
“晚上回来后,还不能马上休息,要把当天的椒清理一遍,晾上,防止捂热发霉,弄完也就9、10点了,一天干10多个小时,非常累,晚饭都不想吃就睡觉了。”薛大叔边说边跑到院内,将水窖的抽水机打开,将水抽进水缸。因为村里的自来水没有引进家里,这个水窖是他们家的饮用水源,装满后可以吃上一年,如果加上洗用,则能用七八个月时间。
水抽好,把锅搭到灶上,添上水,薛大叔抱来一捆干树枝,开始热锅。他说,水开了,就能往上搭笼屉蒸馍了。据薛大叔介绍,今年雨水好,花椒长得非常饱满,按照三斤多湿花椒晒一斤干花椒来算,一亩地可以收一千多斤的干花椒,但丰产却不丰收,因为今年的价格比往年要低很多。
“目前,根据花椒的质量,一斤干花椒的价格在22到25元一斤,而往年则是在35到40元。”薛大叔说,今年价格低的原因,一是花椒丰收了,多了,另一个是因为疫情影响,饭店开得少了,花椒卖不出去。图为薛大叔将装着馍坯的笼屉搭到热锅上。因为蒸馍需要大约40分钟时间,看着天色已晚,我们婉拒大叔留我们吃馍的好意,踏上了返程的路。
大河乡土原创作品
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