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成十几块的国宝,差一步被投入熔炉,修复后惊艳世界
湖南宁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在商周之时,被认为是生产力落后的不毛之地。然而,近年来却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就包括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铜瓿“兽面纹大铜瓿”,大名鼎鼎的国之重器“四羊方尊”,另外还有虎食人卣、商代兽面云纹铜铙等等。因此宁乡也被誉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在1959年,此地又爆出惊动文物界的一个新闻。
那是在黄材乡的一处山地,有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不小心一锄头挖出一件纹饰独特的方鼎。当时的人文物意识淡薄,农民不知道这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他只是当作普通的铜器,打算卖掉换点钱。然而,他一个人并不好抬走,便咬牙用锄头将其砸成了十几块。
这样一来,携带起来就方便多了。这位农民将碎片放入箩筐里,分几批带回了家。然后,他利用进城的机会,又将它们卖给了当地的废品回收站。
这个消息迅速在十里八乡传播开了,有人向湖南省博物馆举报了线索。省博的工作人员立即行动,前往当地勘察,并向该农民询问详细情况。可惜的是,等到专家赶到时,那批铜块已经被运走。文物工作者抱着极大的责任心,穷追不舍,终于将线索追到了长沙毛家桥废铜收购中心。
等到工作人员赶到时,已经有装满一大卡车的废铜即将发车启程,前往工厂熔炼。他们亮明身份后,便在满车的铜块中寻找。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10块碎片。经过简单地拼接,再根据农民的回忆,还缺少了方鼎底部和一条鼎足。他们只好返回宁乡,根据转运路线,终于在株洲废铜仓库又找到了这两块碎片。
如同寻找拼图一样,12块碎片终于全数找齐了。经过专家的精心修复,这尊方鼎终于又重新复原。当它再次面世的那一刻,古朴凝重,神秘纹饰真正惊艳了世界。毫无疑问,它就是一件国宝文物。因为它的腹部内壁上有“大禾”两字铭文,所以被称为“大禾人面方鼎”。
方鼎并不奇怪,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方鼎,那“人面”二字作何解释?原来,这件青铜鼎高为38.5厘米,口长为29.8厘米,宽为23.7厘米。从外形上来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是商代方鼎的标准器,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的鼎腹的四面都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这就是“人面”的来源。
人面作为装饰物,这在青铜器上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然而,如此夸张而显著的装饰,却是非常独特的。它非常写实,特征也非常突出,高颧骨,双目圆睁,眉毛弯弯,嘴唇微闭。在肃穆的表情之下,仿佛又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神秘微笑。
对于这样一件精美的青铜器,这样有些诡异的人面,专家们提出过各种猜想。有人认为这是古代氏族的神祗,被工匠制作在作为礼器的青铜鼎上,就是为了供人膜拜的。有人也认为,它应该是属于传说中“有首无身”的怪物,表示吃人的凶兽,多处古老文明中都有类似的模型。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形象,被当时的先民做记录下来。
另外,“大禾”两个字也引起了专家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在此之前,人们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就看到过“禾侯”这个词,有一份卜辞的大意就是“上丝会见禾侯”。曾经就有专家提出存在有禾侯国,只是地理位置未知。大禾人面方鼎的出土,与甲骨文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印证。极有可能,宁乡就是当时的禾侯国所在。
这件惊艳世界的重要文物,当年差一步就要送去熔炉销毁。因为机缘巧合,因为文物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才得以重见天日。它至今还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中,虽然还有很多谜团未能解开,但它依然代表着那段神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