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骑驴大闹县衙,放出狠话翩然离开,后世文人纷纷效仿
古代武将们的坐骑自然是高头大马,那古代文人的交通工具除了马车、轿子以外,还有什么呢?当然是驴!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留下了一段佳话,骑的就是驴;李贺四处寻找灵感,收录在袋子里,骑的也是驴;就连杜甫,自述骑驴的诗歌就三首。钱钟书先生曾说:“驴是诗人特有的坐骑。”引领这个千年经久不息时尚的人,就是诗仙李白。
与杜甫生前的默默无闻不同,李白很年轻时就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在诗歌王国中,他依然是最耀眼的,他的诗歌一经推出就万人传抄,圈粉无数,甚至连皇帝唐玄宗也是头号粉丝。唐玄宗还下诏迎接李白入宫,封为翰林学士。
本来,成为天子近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功立业是李白生平所愿。但是,他发现唐玄宗待他虽然客气,却并不向他咨询国家大事,只是将他看作普通御用文人,用来谱写新诗取乐而已。灰心绝望的李白提出辞行,也得到了赐金放还的待遇。
其实,这是中国诗歌史甚至文化史上的大事。它不仅保留了文人的傲骨,更延续了历史上最伟大诗人的生命力。如果李白继续呆在工作,闻的是胭脂气,听的是宫廷乐,看的是霓裳舞,脱离了百姓大众的滋养,怎么能写出万古长青的诗篇呢?他的文学生命会逐渐凋零,以一个宫廷诗人的身份了却残生。
多亏了李白性格中的旷达和不羁,才有勇气踏出宫门。从此之后,他无欲无求,更加随心所欲。带着主角光环的李白,演绎出一幅幅极有意思的画面,华山县就有幸见识了诗仙的风采。
当时,李白游离四方,来到华山县。路过县衙时,喝得醉醺醺的李白骑着毛驴,缓缓而前。按照当时的规矩,在县衙门口必须步行,李白却没有下驴,这被当地知县看到了。
知县平日抖惯了威风,看到骑驴的李白,怒火中烧:“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说罢,他还命令左右将李白拿下,并要带入府内,写下详细的经过。
这么一闹,李白醒了一大半酒。不过,他见多了大场面,认识过太多的达官显贵。一个小小的县令,无非就是仗势欺人,并没有让他慌张。面对凶神恶煞的衙役,他轻描淡写地放出了一段狠话: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李白说自己酒醉的时候,曾经用皇帝的手帕擦拭污物,皇帝不但不怪罪,还亲自我为调制醒酒羹。我写文章的时候,贵妃为我捧砚磨墨,高力士为我脱靴。即便是天子的宫门之前,我尚且可以跑马,没想到区区的华阴县内,竟然不让我骑驴。
这番话可谓胆大包天,惊世骇俗。然而,知县和衙役们在错愕半晌之后,马上意识到面前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全天下的百姓,早已在街头巷尾听过李白的种种逸闻,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主角,已经骑驴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知县惶恐之后,马上向李白赔礼道歉,换了一副毕恭毕敬的嘴脸:原来是翰林驾到,罪过罪过。李白倒也不会为难这个小人物,骑着驴依然不紧不慢地离开,只留下空中弥漫的酒气。
其实,小珏感觉这个故事很浮夸,但却是记载在《唐才子传》中。虽然有些荒诞,也经不起过细的推敲,却很能彰显李白的个性,也成为了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驴这样的动物,在脚力上远不及马,本来不被重用的,即便是到了两汉时期,开始受人喜爱,往往也只是作为赏玩之物。
只有李白骑驴的故事传播以后,它才沾染了几分仙气,几分才气。自此之后,文人骑驴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纷纷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