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仙氏家族(下)

宁 国 仙 氏 家 族

高生元

微信版第841期

宁国仙氏聚居地——“仙家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改名仙霞村。村落地处宁国市东南、皖浙边陲,是宁国市云梯、杨山及安吉县章村镇、临安市於潜镇通往宁国市区的必经之地。

05
仙 氏 名 人

仙氏家族奉行笃行教化,受儒家“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视读书入仕为正途,奉修身齐家为准则,读书则勤勉好学,为官则踏实行事。常设私塾,延师课子,入黌宫者比比皆是,历代子孙中入选民国县志“名宦”5人、“乡贤”2人、“文苑”2人、“懿行”3人、“隐逸”1人、“流寓”2人、“耆寿”2人;进士4人,举人5人,贡士等数十人,为宁国名门望族。今撷取数位主要人物简介之。

仙柏龄,宁国仙氏一世祖,原姓先,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太学生,曾任职宣州佥判。北宋末年,曾预知将要发生“靖康之难”。高宗回忆柏龄前言,如仙人所料,因赐姓仙氏。柏龄生子二:立、本。建炎二年(1128)三月二日,高宗敕封宣州佥判仙柏龄:“介可律贪,明可破剧。驭民以安,养亲惟色。昆山一壑,白璧允同。曰廉曰孝,不愧昔贤。”

仙立,字绍初,宣州佥判柏龄长子。建炎初,扈驾高宗南渡,以功授殿前都虞侯,寻转武毅郎。仕至右武大夫、惠州刺史、殿前司统。卒于杭,葬杭州西湖北边九里松。绍定五年(1232)三月一日,理宗敕封仙立:“领军押衙,讨寇有功,进封都虞侯赤心报主,白发忧民。风行蛮貊,电扫烟尘。诚昭代之良将,间世之伟臣。”清《宁国县志》将其列入《名宦》。

仙仲友(1111—1180),字辅仁,仙立子。生于政和辛卯年四月初三日,武举出身。绍兴六年(1136)伪齐国主刘豫发兵进攻南宋,其子刘麟、刘猊统兵攻淮南。仙仲友随从杨沂中在藕塘(今定远县东南)与刘猊作战,大破刘猊。仕至武经大夫和宣、歙、广德三郡郡巡检使。驻扎防守于浙皖交界的宁国孔夫关,因喜爱长安山(在孔夫关西),举家定居于朗山下(今为仙家村),遂为宁国仙氏始祖。淳熙庚子年(1180)十月初六日卒于官邸,谕葬于宁国县云梯茅里。兵部员外郎杨仙盛称之:“韬略直本于孙吴,功绩追踪于韩(世忠)岳(飞)。赤眉虎踞,破巢而覆刘猊之师;白骨蝉联,发墓而丧元人之胆”。

仙崇礼(1171—1243),七世孙,字子敬。生于乾道辛卯五月初三日,殁于淳祐癸卯年。娶汪氏,生于乾道己丑年(1169),继娶杨氏,生于淳熙乙未年(1175),生子二:长士宾,次士实。仙崇礼重友情,“如孔子之于司城贞子也”(司城贞子春秋时为陈国大夫。时孔子在鲁国、卫国感到不快,又遇到宋国的桓司马企图在半路上杀害他,就改换了衣着悄悄通过宋国。这时孔子正遭危难,便寄住到司城贞子家里4年,司城贞子待孔子如亲人)。学识鸿博,门生众多,曾任宣州教授。1268年任宁国知府的文天祥追忆他的品行时,赋诗赞曰:“和璞孕秀,栗然肖形。谛瞻正色,学也大成。私淑葩经,蚤服庭训。爰暨济美,宦绩同郡。”

仙源,八世孙,字士宾,生于淳熙丙午年(1186)三月初八。娶赵氏,生于淳熙乙巳年(1185)十月初二日,卒于景定甲子年(1264)。仙源幼时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尤爱伊洛性理大全诸书。理宗朝绍定年间(1228—1233),任河北固安县令,后入朝为官。蒙古进攻西蜀,仙源提出了积极有效的保蜀策略,蜀中方得安全。仙源保蜀之功甚伟。蒙古忽必烈军队南侵,攻陷南宋的樊城、襄阳。度宗赵禥命学士吴咏草诏罪己,内有“赖有仙源有以议,后而蜀道得以安全”之言,肯定了他的保蜀之功。《宁国县志》将其为列《名宦》。

仙遇(1315—1397),十三世孙,字德新,元代隐士,生于元延祐乙卯年(1315)三月十七日,饱饫书史,娴习《礼记》,工于诗律,隐于天目山西北的北姑山。元末,朱元璋帅军驻札於潜县,仙遇以布衣觐见,呈赋于统帅朱元璋,其中有诗曰:“天生圣武主中华,四海茫茫混一家。咸喜举头瞻日月,独怜晦迹锢烟霞。芹暄素志应难泯,葵藿孤忠輙自嗟。伯乐漫垂青眼顧,肯教骐骥困盐车。”“天生圣武主中华,四海茫茫混一家”之句,预言朱元璋将统一中国,朱元璋札授(相当于委任状)仙源为宁国县训导,仙遇固辞不受,乃隐于北姑山下,乃真隐士也。洪武辛未(1391)冬,重修北姑山下昭烈武成王庙。卒于洪武丁丑年(1397)十一月二十日,享年八十有三。

仙克谨(1562—1642),二十世孙,字仲恒,号偓如,宁国县仙霞乡仙家村人。幼时有僧奇之曰,此儿异日必开府。长颖慧,善读书,尤殚心经术,万历甲午(1594)科举人,万历丁未年(1607)进士。初任隆平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知县。隆平县缺水大旱,俸禄掘井720口,民称其为“仙井”。又修建了县城城墙。任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令时,值水灾为患,他带领官员,组织民众大兴水利建设,疏通河道,筑堤建桥,变水患为水利。自己并捐俸济民,灾区百姓深受其惠。万历壬子年(1612),仙克谨参与福建省乡试评卷工作,后来成为大学士的杨景辰和大宗伯张维机皆出其门(中举)。约在此年,仙克谨被调入京城工作,任兵部职方司郎中,随后转任山西兵备道副使之职,驻大同府阳和卫(今山西省阳高县),开始了前后达10年之久的守土戍边的戎马生涯。

天启元年(1621),仙克谨出任山西兵备道副使之职。仙克谨驻守在四省交界处的长城脚下,桑干河上游的阳和卫,北临蒙古前线,西接陕西,东邻河北,为山西最北端。他是文官,但治军有方,关爱士兵,不扰民众,军队训练有素。闲时农耕种粮,解决了军费供应不足之难题。修筑城墙,加强防卫。详察地形,绘制成地图《全辽考》《中边图制考》,条防边策,洞悉机宜,尽在其中。边关遇有战事,他指挥有方,能亲自参战杀敌。他在边关声名大振,蒙古诸部慑于他的声威,五年不敢犯境。他在山西还编著《筹胜必览》《三晋奏议》,阐述安民之法,治边之策,护关之算,保家之方。他在边关的一系列举措,受到明熹宗朱由校的重视和赏识,提升为山西右布政使。

崇祯元年(1628),朝廷下玺书赐与他巡抚山西副都御史,提督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巡抚仙克谨立即移镇汾州,指挥阻击,狠狠地打击了入窜山西的陕西流寇、兵匪。刚从陕西宽松抚局中逸出来的王子顺等,对强硬的仙克谨恨之入骨,并用重贿买通山西人氏,刺杀仙克谨,仙克谨身受重伤。崇祯三年(1630)因伤乞归,皇帝朱由检以忠勤再三挽留。四年(1631)屡疏方许。归里筑室“清来阁”于仙家村溪上,号“声溪主人”。崇祯五年秋,帝叙前勋,锡诰起复仙克谨。仙克谨时因老病,固辞不复出。

仙克谨居家十年,闭户著述,著有《思居草》《鹦言集》《备云要程》《声溪药言》(大都散轶)等书,置义田、立义学、捐义冢,造福乡里。所撰《全辽考》《中边图制考》《筹胜必览》《三晋奏议》等书,文章内容主要是如何抗击女真、蒙满民族侵占中原,以及涉有诬蔑满清的有关文字(如称蒙满族人为鞑子等)而遭劫难,被清代列入禁毁书目而失传。

《宁国县志》收录有仙克谨所撰《修边垣疏》《安边疏》《灾异疏》《卜戬甫先生德教记》《庙学记》《禄青桥碑记》《尹洞庭修路记》等文章,并收录仙克谨的16首诗。

清康熙四十一年,仙克谨被崇祀乡贤。

仙汝泰,二十世孙,年十二岁游泮,工诗,古文著作颇富,有《家庭训言》《述祖颂》等书。子孙贻义皆遵家教,有祖风。《宁国县志》列入《文苑》传。

仙作舟(1594—1626),二十一世孙,仙克瑾次子,字木初,又名之舟,号五松居士。8岁能属文,9岁时,宣城李某前来为其祖父祝寿,出句“特造仙乡,奉祝春秋八十岁”,作舟随即作揖应答“多承李老,辱光道德五千言”。他聪慧过人,茹古含今,披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古书,酷爱《庄子》《离骚》《史记》、李贺诗。精钟繇小楷,尤工画墨梅墨竹。文辞逼古,其侄孙仙祖谟称“读其遗稿,古奥如章罗,而光焰过之”。以恩贡让梅际春。后由禀生列乡试副榜之后赐进士第,行取户部清吏司员外,差九江钞关抽分主事。忽得暴疾,年三十卒于郡邸。

酷嗜李长吉(即李贺)诗,著有《系辞说解》《大易内外爻象辨注》《淮南鸿烈解注》《摛藻掞英集》等。《宁国县志》录其《书清来阁》诗一首,诗曰:“雾气当空敛,天清不染尘。树声徐入牖,月影似窥人。夜静双眸炯,形孤四壁亲。只今高卧者,谁识梦中身?”《宁国县志》列入《文苑》。

仙作砺(1602—1668),仙克瑾第三子,字石初。自幼聪明伶俐。少小随父辗转隆平、建安县,稍长知书算,帮助父亲做饭、缝补衣服。其父入京为官时他才11岁,即入国学学习。在朝堂习朔望之祭礼,有成人大雅之风。稍长由中书办事升武英殿中书舍人。在官署潜心典故,举凡军册、饷籍、舆图、兵制无不穷搜披览,考究精核,博学洽闻,具杜武库经济之才;练习时事,熟谙形势,使用火具甲盾别施神巧。其父在边镇勋绩与韩琦、范仲淹齐名,他有内助之功。边事孔棘,他为父驰骋,视躯命如朝露。崇祯三年侍父归乡,惟以终养,以尽子职。崇祀乡贤。

仙和来,字乃中,由邑庠入监,中翰作砺子,砺兄解副作舟早逝,和湔裙入继,甫成立,遘乱离。和奉继母,翼生父、友于无间言。清初,浙寇弥山谷,为宁害,和来佐父力请防弁捍卫,一乡得安堵。庚午岁大祲,捐粟赈饥。一连数年屡荒,赈亦如之。戚某以蜚语祸不测,又某以命案牵,俱和来倾囊解之。先是,有某乾殁,其继母宦赀千金置不问。四十余年,絃断,义不再续。没之日,焚券若干。前与局修志,祖绅者,其叔子也。《宁国县志》将其列入《懿行》。

仙祖谟(1635—1715),二十三世孙,字允言,号忞庵。幼有大志,从陵阳徐夫子游学。康熙甲子年(1684)取中第十一举人,丙子年(1696)贡,乙酉年(1705)奉功而恩免廷试,选授儒学训导,力辞不赴。晚年键门著书,有《系辞全稿》《通鉴评注》《朗山文集》《翰典类隽》等,为家族增修谱牒。虽寿跻耋岁,手不释卷。

仙祖绅(1659—1720),二十三世孙,字予书,号雪蕉、蕉野。康熙辛酉年(1681)考中秀才第二名,壬午年(1702)以一等第二名补为禀生;乙酉年(1705)汇考,取为安徽诗人第一。任丰县司训。康熙帝南巡时,他被拔为诗元而名传安徽八府。康熙年间知县陈养元主修《宁国县志》,聘为校对并加以考证。癸巳年(1713)四月为县志作跋。他倡建神宇,鼓励斯文,修谱牒。他擅长赋诗,著有《鸴笑轩集》。清、民国《宁国县志》录其山水诗9首。其诗格调清新,状物生动逼真,情景交融,如《过万绿庵》:“环翠精蓝矗远林,溪桥迅屟足幽寻。午风忽酿花时雨,吹动寒湍一曲琴”;《宿梅岭》:“山顶衔清梵,松杉暗远晖。偏宜空翠静,消受白云归。懒策依僧定,忘机迅鸟飞。漫予劳太息,名利此生微。”

仙贻珍,二十四世孙,字子上,监生,为人诚朴。训族以耕读,本支子弟无力从师者,捐田八十亩,助修脯。乾隆乙亥,岁大祲,施粥济贫,全活甚众。其他封孤坟、赎鬻子、施衣絮诸义举,虽费巨,不少惜。年八十卒。孙庚,恩贡,候选直隶州州判;焘,丁酉孝廉,任安庆府教授。清《宁国县志》将其列入《懿行》。

仙庚,二十六世孙,字明甫,恩贡生,任天长县教谕。严立课程,行己简肃,一循白鹿洞规,毅然以圣道为己任。《宁国县志》将其列入《名宦》。

仙焘,二十六世孙,字光宇,乾隆丁酉年(1777)举人,拣选知县。历任泰兴县训导、娄县教谕、署亳州学正、来安县训导、安庆府教授。训士有法则,日夕讲授,兢兢业业,若为童子师,崇实学,敦名节,能勤其职。他在南唐时建的乌石古城遗址作《城头古治》诗:“壤接钱王战鼓挝,南唐锁钥驻高牙。五关虎踞岩疆固,双凤蝉联书锦华。赛会剩留隍庙古,溪流犹绕旧壕斜。时平久泯干戈迹,遣垒萧萧集暮鸦。”《宁国县志》将其为列《名宦传》。

仙大治,二十七世孙,字鲁三,乾隆四十二年贡士,考授州同,拣选贵州,著有《黄冈山房集》。他登盘山锦城桥侧的奎星阁,有《题盘山奎星阁》诗,曰:“气象巍峨起万千,文峰文笔两相连。由来造物钟灵地,自有英才迈昔贤。彩焕龙章窥剑影,辉联凤藻仰星躔。鳣堂世泽缥緗旧,好趁藜烟次第编。”等等。

仙氏自始迁祖世居宁国仙家村者过半,也有散居宁国县城里、杨山、云山、虹桥、虹龙、大龙、九岭、竹峰等村,还有迁往山东济宁、浙江安吉、河南、河北、辽宁、新疆、湖北等地。晚清,太平军与清军在宁国县展开拉锯战,同治元年(1862)五月爆发瘟疫,兵燹、瘟疫、灾荒接踵而至,以致土著民户十不存一,百姓几乎灭绝。直到2009年,宁国市仙氏人口才恢复到400人左右。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拓展阅读

宁国仙氏家族(上)

周赟简谱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上)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0)

相关推荐

  • 「儒林街」缪家大屋与缪氏家族

    缪家大屋与缪氏家族 在芜湖古城花街中段,曾经有过一座外表貌不扬,却极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人们称之为"缪家大屋". 据相关资料记载,缪家大屋坐东朝西,原本是四进二层楼房,每进二楼皆以 ...

  • 《武昌县志》中有关城隍庙的记载

    <武昌县志>中有关城隍庙的记载 <武昌县志>中有关城隍庙的记载 在清光绪<武昌县志>中,有关城隍庙的记载还有如下几条:1.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武昌 ...

  • 【兰溪儒学】兰溪儒学大事记

    兰溪儒学历史大事记 大事记记载唐咸亨五年(674)兰溪建县以来儒学历史.文化.社会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及境域变更等事. 唐(618-907) 咸亨五年(674)八月,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置兰溪县,溪 ...

  • 宁国仙氏家族(上)

    宁 国 仙 氏 家 族 高生元 微信版第840期 宁国仙氏聚居地--"仙家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改名仙霞村.村落地处宁国市东南.皖浙边陲,是宁国市云梯.杨山及安吉县章村镇.临安市於 ...

  • 东晋著名科学家葛洪与宁国 ——宁国市青龙乡葛氏家族简介(下)

    第403期 东晋著名科学家葛洪与宁国 --宁国市青龙乡葛氏家族简介 高生元 导读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研究团体发明了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从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发明灵感正是受葛洪 ...

  • 探秘司马氏家族大墓中的宝藏(下)

    古代艺术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 当考古队员在对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进行发掘时,意外的发现了一组木制漆屏风.这是一组人物故事彩绘描漆屏风,每块木板高81.5厘米,宽20.5厘米,出土时共有5块.屏风上绘 ...

  • 下何村的私人记忆(二)-----叶氏家族树

    在<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读书课第七讲,李峥嵘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画你的家族树,重新认识自己的过去,重构记忆,把自己的生命和家族链接在一起:或者可以做家族口 ...

  • 下何村的私人记忆(三)-----叶氏家族树图片

    接上文(下何村的私人记忆(二)-----叶氏家族树)下何叶氏始祖如富.如有两兄弟,如有(金有)更有能力,当年除了造25间房屋,还造有水碓,用来碾米:他留下的子嗣也更多.如有(金有)生有六子,孙子十五, ...

  • 给国王喂猪肉 给御林军下泻药 大长今崔氏家族崛起史

    诸位看官,上回书讲<大长今>中的崔氏家族崛起之路.崔氏家族以前不过一般庶民家族,虽然家中成员有资格成为宫女,但一直地位卑微.因为景泰年间用食物相克之法谋弑朝鲜文宗.由此才开始垄断最高尚宫之 ...

  • 泾县汪氏家族对古代宣纸产业发展的贡献(下)

    泾 县 汪 氏 家 族 对古代宣纸产业发展的贡献 黄飞松 近期,应旅居上海的汪欣先生邀请,为其在家乡建成的"六吉亭"撰写碑文.为此,我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写成<六吉亭碑记&g ...

  • (李蓉)兴隆水流岩、岩下、滩子口、九曲水演绎傅氏家族千古风云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千古风云说傅家 文/李蓉 川南叙永县兴隆乡有一大瀑布,人称"水流岩".瀑布下居住有一傅姓人家,是明朝后期由湖北"麻城县 ...

  • 【原创】高万祥:沈氏家族文化之旅(下)

    三.沈家多出文艺精英 自古沈家多人才.而且,千百年来,沈家的文学文艺文化精英特别多. 历古以来,沈家子弟没有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翻遍唐诗宋词,也很少有姓沈的名字.直到沈周横空出世,成为沈氏家族最大的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