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郭才书丨舌尖上的“林州精神”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舌尖上的“林州精神” 

□ 郭才书 /  文

你津津乐道的疙瘩汤、糊涂面,你自我陶醉的炒米汤、炒面茶,你沾沾自喜的红薯面糠、炒糠饼,你引以为豪的小米干饭、小米稠饭,因为抢饭似疯了一般、林州人钟爱一生的大锅烩菜,等等,你煞费苦心晒出来的这些手艺,都只能是孤芳自赏。在外人眼里,这些饭菜的品相都让人大跌眼镜、惨不忍睹,会被人嗤之以鼻,甚至沦为笑谈,更别奢谈激发味蕾、勾起食欲了。
从舌尖上看“林州美食”,真的算不上美食,根本就登不了大雅之堂。中国八大菜系咱先躲着,只能在省内圈子里混的“河南烩面”“逍遥胡辣汤”咱也别碰面,仅仅想“冲出林州走向安阳”都是痴心妄想。即使在饮食界的小众品牌里,都没有你的立锥之地。
林州美食,只适合在原地打转!
林州人,虽不敢说在全国是绝无仅有,至少在河南,是最不懂“吃”的人,是最不会“吃”的人!有在林州建筑工地上待过的外地民工,因为忍受不了林州人的饭菜而选择逃逸,更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工头竟然也能和普通民工一样,端起一碗白菜卤面条,或者半碗菜汤、两个馒头,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吃下去。
别人都说,林州人很抠!是的,林州人是抠,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婚丧嫁娶,招待宾朋的,还是离不开那锅大烩菜。自己不舍得吃倒也罢了,就连招待客人吃饭,也要“看人下菜碟”,崇尚“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在外打工的林州人,偶尔也会“奢侈”一把。天热的时候也舍得去饭馆里要一盘凉菜,开几瓶啤酒,吃一碗烩面;天冷了会去超市拎两瓶“牛二”,带回几包油炸花生,几个工友围在一起,吹着牛皮,喝着烧酒。外地工友遇上了,会惊出一脸茫然,不可思议地问:没有硬菜,这怎么喝得下去?
外地人喝酒,讲究的是酒,在意的是菜;追求的是品味酒菜,留心的是酒菜的品位。
没有硬菜,可林州人就能喝得下去!林州人喝酒,喝的是交情,喝的是感情,喝的是心情,喝的是豪情。酒菜好坏根本就无所谓,甚至,也可以连凉菜、花生米都没有,直接对着酒瓶子吹。
咽得下林州的饭菜,就吃得了所有的苦:天可当房,地能当床;每天6两口粮,不够吃就上树摘野菜,下河捞水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劳动十二三个小时;10年时间,一锤一钎,硬是在太行山上“抠”出了一条1500公里的长渠。
吃得了林州的饭菜,便不再“知冷知热”:不出正月十五就別妇抛雏、背着行囊走出家门,腊月二十三小年还没回到家中;零下10几度仍然能在楼顶上干得热火朝天,40度高温依然敢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那双硬朗朗的手,硬是把一砖一瓦,在天南海北“抠”成了无数大厦高楼。
林州市的市歌《推车歌》中有两句歌词唱得好:“山里的人他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只要有一碗糊涂面条,就比那吃肉喝酒的气势还要壮!”
事实就是如此!
蜿蜒八百里,巍巍太行山,土薄石厚、十年九旱的地方不计其数,为什么“人工天河”红旗渠偏偏选择了“鸡鸣闻三省”、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这片土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土地上,摩天高楼,鳞次栉比,在数以万计的建筑队伍中,为什么“林州建筑”的名片能够脱颖而出?
全国2000多个县,为什么林州市的542个行政村,10多年来,每年的重阳节都会自发开展主题相同、形式各异的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和60岁以上的老人同吃敬老餐,为他们发放鸡蛋、大米、食用油、棉衣棉被等节日礼物,把活动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让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走在了全国的前头?
为什么每家商业银行,到了河南,最想进驻的就是林州?林州市的十多家银行,为什么各家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在河南省都排在了第一?
中原大地,国企民企如过江之鲫,刚刚发布的2020年河南100强企业榜单中,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河南瑞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大成建设有限公司荣耀上榜,百县之一的林州,弹丸之地,为何却能够独占三席?
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验收,林州市为什么能那么顺利通过,并能够在全省排第一、全国排第五?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为什么是林州市委书记,作为河南省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唯一代表,上台接受颁奖,领取“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舌尖上的林州,给出了我们答案。因为,林州人讲究的不是吃饭,而是吃“苦”!因为能吃苦,所以吃得开!因为吃下了太多的苦,所以走过了太多的路。放宽了眼界,喂大了格局!抠,不是缺点,不是毛病,而是优点,是长处!是林州人“常将有日思无日”,是林州人“不把无时当有时”,是林州人心有远虑,是林州人能解近忧。
林州大锅菜,把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材烩在了一起,烩出了林州人舌尖上独特的美味,烩成了林州人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念想。甭管钱挣多少,甭管官做多大,甭管尝过多少山珍野味,甭管吃过多少生猛海鲜,回到这方水土,一样能站起来端起那个碗,一样能蹲下去吃了那碗饭,因为这就是林州人,这就是红旗渠的儿女!
如同那锅大烩菜一样,林州人把“抱朴守拙、永葆本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最优秀的品质,有机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和吃草根啃树皮的长征精神、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抗美援朝精神一脉相承而又独具特色的“林州精神”。
林州精神,在修建“引漳入林”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州精神,继“战太行”之后,在雄壮的“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三部曲的战略实施中,又极大丰富了红旗渠精神。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林州人都舍不掉那口大铁锅,舍不掉那锅大烩菜。因为,那锅大烩菜,是林州人的专利,是林州人的最爱;是林州人的根,是林州人的魂;是林州人不变的本色,是林州人的来路和初心!

——  The  End——

郭才书   芝兰园签约作者

网名品茶悟禅,1968年生,林州市横水镇人。爱好文学和书法。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

  • 太行之秋【元拴吉】

     太行之秋 秋末冬初心神怡 正当登高赏景时 层林尽染菊争艳 不怕疾风寒霜迟 太行风光最神奇 青松翠柏两相宜 黄华流水颠倒颠 柏尖红叶醉人痴 且看龙凤山锦锈 更喜湖光碧波漪 彩带绕山人不断 人工天河红旗 ...

  • 河南:红旗渠 · 纪念馆(下)

           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起步,蜿蜒1500公里,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十易春秋寒暑,她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跟时代 ...

  • 【一吐为快】郭才书丨我说抖音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我说抖音 □ 郭才书/ 文 去年某日,在一好友的"怂恿"下,我下载了抖音软件. 抖音里真的是一个花花世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妇孺童叟:形形色色:包罗万象, ...

  • 【一吐为快】郭才书丨生命随想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生命随想 □ 郭才书 / 文 春节在家里待了20多天,没有了柏纸黄表,没有了礼花鞭炮,倘若不是还有春联在,本就愈过愈淡的年,哪里还能看出一点年的味道?倒是其间耳闻目睹的几件事, ...

  • 【专刊】郭才书丨 雨在河南,爱满中国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雨在河南,爱满中国 □ 郭才书/文 过去的这几天,14亿人在揪心的焦虑中无眠. 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肆虐河南,1个小时降雨量超过200mm,像150个西湖那样多的雨水一小时内倾泻 ...

  • 【在人间】郭才书丨情长纸短话“糟糠”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情长纸短话"糟糠"  □ 郭才书 /  文 一 这是一段青涩的.甜蜜的记忆,那样的刻骨铭心. 两炕中间的煤火欢腾得很,蓝色火苗窜出壶底,时不时地把壶盖掀起. ...

  • 【地域文化】崔秀丽丨春在凤宝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春在凤宝 □ 崔秀丽/ 文 管业公司宿舍前的桃花耐不住寂寞悄悄地张开了嘴,它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脸涨得通红,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容.桃叶随着桃花的绽放,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开 ...

  • 上古荐书丨汉上易传

    上古荐书丨汉上易传

  • 郭成志|舌尖上的记忆

    郭成志|舌尖上的记忆

  • 【地域文化】李林燕丨且敬岁月一杯酒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且敬岁月一杯酒 □  李林燕 / 文 提起人民街,十之六七的老林县人大都会一脸茫然:"哪,你说哪?"但一说"电影院那条街.邮电局十字路口" ...

  • 【辽宁·阜新】疏影丨舌尖上的辽西——粘豆包

    舌尖上的辽西--粘豆包   作者/疏影     变老的节奏吗?突然回想起儿时的生活--并且回味无穷,直流口水,那个年代物质贫乏,偶尔吃点好吃的,却一辈子忘不了的美味啊!辽西的孩子们,记不记得?黄米面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