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很平凡的药物,在肝胆炎、肝癌、糖尿病、烧烫伤上都有很不凡的表现

第 1647 期

作者 / 卢灿辉 吴春洪 卢永兵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虎杖临床应用举隅

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又名苦杖、蛇总管、大活血、活血丹、活血龙、野黄连。我国古代及现代不少中草药志有记载。虎杖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药源丰富。药用其根、茎。虎杖性味苦甘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通络功效。药理学研究,虎杖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推广草药应用以后,虎杖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科、皮肤科、骨伤科、妇产科中不少疾病,疗效满意。现将我们治验举隅于下。

1肝胆疾病

典型病例:曾某,男性,54岁。自觉右上腹胀痛并似有块状物。1991年4月22日到某某县人民医院检查,B型超声波见“右肝有一结节,12.1cm×10cm,内回声不均匀,意见:巨块型肝癌”。血液检查: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AFP20000ng/ml(正常参考值为50ng/ml)。在该院治疗一个月症状未见好转。5月23日往某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做CT检查:“肝右叶隆鼓,实质密度减低,范围12cm×13cm,密度不均,拟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CT号为5125。经其亲戚介绍前来治疗。

病者面色晦黯,右上腹胀痛,时有刺痛,右上腹肿块质硬,表面凹凸不平,体乏,纳少,溲赤,舌密布瘀点,舌下静脉扭曲。按上述处方治疗一月后疼痛减轻,纳增。5个月后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肿块逐步缩小。1992年1月5日在某某县人民医院检查,B超:“肝肋下1cm,肝脏光点较密至密集回声”。血液检查:HBsAg阴性,AFP50ng/ml。(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上方继续治疗。12月12日B超检查:“肝肋下不大,上下斜径12cm,肝未见明显结节,肝内管道行径清,脾不大,结论:肝脏未见明显异常”。1992年12月15日到某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复查:“肝脏体积基本正常,原肝内低密度灶基本消失,边缘清晰。”上方加太子参50g,熟地50g,杞子30g,白术30g,大枣30枚。浓煎去渣制成蜜丸分次内服。身体无不适,生活正常,恢复工作。追踪两年,一切正常。

2烧烫伤

3糖尿病足

4讨论

虎杖既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又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功效,因此,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骨伤科,尤其用于肝胆急性炎症黄疸及烧烫伤、糖尿病足,疗效都较可靠。对骨伤科血瘀肿痛效果也很好,临床用虎杖为主药配方内服,并煎浓液湿敷患处,比用膏药、药膏或药散更为方便,且可避免夏日皮肤过敏发痒。《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医林纂要》等均有记载虎杖疗骨伤。此药药性平和,药味微苦带甘,无毒,临床稍大剂量无碍。《药性论》说虎杖“尝之甘美……似茶啜之,且尊于茗”。但由于此药无补益作用,虚人之体,久用此药,应适当配补益药。正如《本草述》所说:“谓虚人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临床观察,配黄芪尤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