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得越少,管理得越好

    导语:

    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彼得·杜拉克

    假如有效性像音乐天赋和艺术天赋一样,也是人类的一种天赋,那可能就很少有成功的管理者。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务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就是可以养成的,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但每个正常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天才是极少的,也就是说有效管理是大多数人可以学会的。

    彼得·杜拉克曾认识许多有效的管理者,并一直关注他们。那么他们和常人的习惯有哪些异同呢?结果发现他们能力不同、脾气不同、性格不同;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法、原则不同;他们的个性、志趣和知识深度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人人都具有做“对的事情”的能力,都有能发挥有效性的共同习惯。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习惯,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付出多大的努力、拥有多出色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他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管理没有天才,在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的工作中也有过问题。他不断地从问题中总结经验以警示后人。

    在1944年到1945年间,杜拉克接到第一个大型咨询项目——研究通用汽车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二战之后,通用汽车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杜拉克的任务就是向公司提出变革方案。于是他经过大量调查后,写下了题为《公司的概念》的咨询报告,这部作品阐述了通用汽车公司在组织管理上的独到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总结了通用汽车公司管理上存在的四大问题。

    结果整个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对杜拉克都相当不满意:一会儿劳动关系部门的人说他们不喜欢这一条,他就把这一条删掉了;一会儿是通用所属雪佛兰公司的人说他们不喜欢那一条,他又放弃了那个建议……

    后来,又有设计部门的人员明确告诉他,他们坚持对汽车采取统一的设计,使人们一看就知道这车是来自“通用汽车大家庭”的。虽然在市场调查中杜拉克发现:美国公众对统一的设计风格并不欢迎,但最后他还是把这一条建议改得模棱两可。

    所有的人都看出来杜拉克是在玩文字游戏。他没能说服劳动关系部门的人、雪佛兰公司的人……以及设计部门的人改变想法,而他们当中也没有人支持杜拉克,甚至连通用公司老总斯隆先生更是在任何场合都不提及这本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报告,从而导致了这次变革的彻底失败。最终杜拉克的咨询报告,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杜拉克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尽管他的管理思想先进,但却仍然存在着是否适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是否愿意接纳这些思想的问题。事实上,在这些先进的思想中,不论是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还是有效实施“目标管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公司员工应该是“知识工人”,而真正意义的“知识工人”,追求“自我实现”是其必然的追求目标。

    从那以后,杜拉克在做决策的时候,再也不会被那些“谁会不同意这个方案”或者“这个方案谁会满意”之类的问题所困扰,他首先会想好什么是正确的决策。

    杜拉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它在管理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但他的管理思想在通用汽车公司也经历了失败。这更进一步证实了他自己的思想:管理没有天才,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

    杜拉克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企业界,也影响着学术界,甚至是所有人。不仅在企业管理上没有天才,扩及到人的一生当中,不论是学习还是搞文学创作,也不论搞科研还是进行经营管理,或者从事其他的任何职业,任何领域里都没有天才。

    杜拉克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使企业家们从中受益,走向成功。杜拉克系统思想管理的有效性已经被世界各国企业领导人的实践所验证。甚至人们所推崇的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李嘉诚和张瑞敏等等,他们都深受杜拉克思想的影响。太多企业家都将他们企业管理的成功决策归功于学习杜拉克的思想。

    “天才”与“庸才”的关系是双向的,它们可以互相转换。换而言之,“庸才”通过正确的方法不断地练习,最终会成为“天才”;而那些“天才”如果沾沾自喜,不知进取的话,也一定会变成“庸才”。

    每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都在不停地学习管理。由此可见,即使人与人之间有某些不同,也只是努力的多与少的区别,少有天才存在;同时也说明,只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管理实践:

    管理是可以学会的,但是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员的变更,理论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昨天的失败不等于今天的失败,昨天的成功也不等于今天的成功。”所以既要学习管理,又不可照搬,这是大师的忠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