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的孩子“叛逆”?作为父母,或许应该知道这三件事
最近有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我八岁的儿子乖巧懂事,一边夸赞的同时,一边又在苦恼。
原来他那个6岁的小孩儿开始进入了叛逆期,按照他的原话来说就是:
“我小孩儿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对我的话言听计从了。”
于是他问我当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应该怎么办?
我笑着说:“其实你是没看到我孩子叛逆的时候,可能比你的小孩儿还让人头痛。”
事实上在3到6岁这个幼儿期,孩子的心理年龄随着接触的人、事、物,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会有各不相同的发展。
就大体而言,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产生了自己独立的意识,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因而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有点像朋友的这种情况。
所以说,这个阶段的“叛逆”实则并非我们常态理解的叛逆。
因而对于幼儿期孩子表现出来的“叛逆”,作为父母,我们或许应该知道以下三件事情。
01:“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在我小孩儿一两岁的时候,亲朋好友们都喜欢说这样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玩儿’的年龄。”
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会太过于调皮,对父母的话也是言听计从,而且时常还会给大人带来不少欢乐。
说白了,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带。
可当孩子长到3到6岁,进入到幼儿期时,就会表现出有更多独立思想的状态,这个特殊的阶段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叛逆期”。
由于父母常把“你长大了”、“你是个男子汉了”、“你是哥哥/姐姐了”等话挂在嘴边,所以孩子受此影响也开始在言行举止上向父母发出了一个信号:我是个能干的人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可以做主了。
可这种“做主”的表现,通常都是通过反对父母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而在大人眼里,他们的种种行为就有点“反叛”。
因此,“熊孩子”便养成了。
实际上,无论家人有多么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有多严格,“熊孩子”的表现都是一个幼儿期孩子成长的必然现象,也是正常现象。
至于说“别人家的孩子”,那其实就像我朋友夸赞我孩子一样:只看到一面罢了。
所以说作为父母,我们或许应该知道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熊孩子”现象是个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烦恼。
02:给予孩子更多释放精力的机会。
喜欢养狗的朋友应该知道,每天我们都要把狗狗放出去遛一遛。
遛狗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在释放狗狗的精力、活力。
因为一旦狗狗运动量不足,那么它们因为精力过剩,可能就会“拆家”。
其实养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小孩到了3到6岁时,精力会非常旺盛,而且也是思维尤其活跃的年纪。
要是每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企图孩子像你一样安安静静地看书、写字,那是不太现实的。
精力过剩,孩子就会“折腾”,他们的潜意识里无非就是想要获取你的注意力,让你跟他们一起“闹腾”而已。
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3到6岁的孩子之所以闹腾,其实并非“叛逆”,而是你没搞清楚他们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幼儿期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这既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机,也是让孩子探索世界、了解社会规则、释放精力的机会。
所以说,我们需要借此机会有效地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不只是看书写字那么单一。
精力得到了释放、综合能力得到了促进,孩子自然不会表现得“叛逆”。
03:面对孩子的“第一叛逆期”该如何做?
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茁壮成长。
所以无论孩子如何“叛逆”,家长都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面对孩子的“第一叛逆期”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正面管教》系列丛书中给家长们提供了不少不错的建议。
我在看完书中内容后,归纳了三个步骤,希望能够帮到更多家长。
首先,父母要对孩子的“第一叛逆期”有正确的认知。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叛逆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应该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家长不要一味地坚持“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否则你会无比烦恼。
其次,父母要多用正面、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也就是“正面管教”的核心观点,对于认知、判断尚且不足的孩子来说,用“反话”、“讽刺”、“逗乐”等方式来表达观点,容易造成孩子的“理解偏差”。
理解不到位,父母就会觉得孩子不够“听话”,实际上这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结果。
最后,予以有理有据的鼓励或批评。
很多家长常犯一种错误,就是对于孩子的“夸奖”或者“责骂”通常不讲出根据来。
比如孩子在墙上画画,家长常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的方式来批评。
而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用“予以鼓励”+“提出问题”+“更好建议”的公式。
如:你的画色彩很美,但有个问题是画在墙上不容易擦拭,不如我们画到纸上,这样我们以后可以收藏起来随时翻看。
结语感悟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幼儿期只有一次;而对于多数家长而言,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孩子只能单纯地接受父母的“爱”,他们没有更好的判断力、认知能力,所以只能全凭自己的潜意识来指挥自己的行为。
但家长则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孩子。
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就好,绝大部分家长其实都算不上是合格的父母。
因此,父母理应主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给予更多的幸福、快乐给他们。
《正面管教》系列丛书中从心理学入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明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看完这些书籍,或许你能发现自己曾经认为很“正确”的行为实则并非真的是对孩子好。
作为父母,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责怪孩子,而是应该多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通过学习更好地引导他们,跟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