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 “无为”与“有为”之道!

非药物疗法

远树含烟 巫娜 - 禪踪

▲点击音频聆听美好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的“用药如用兵论”中提出:“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医者,应该如何保家卫国?古代道家的“无为”,儒家、法家的“有为”都是治国之道,今人怎样借来使用?读了张英栋老师的文章,你就知道怎样巧妙御敌了。

从治国看“无为与有为”

“无为”是道家的思想,主张顺其自然。作为治国方针在汉朝初年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形成了“文景之治”。

与“无为”相对的是儒家、法家思想的“有为”。汉朝初年经过休养生息后,开始处理内忧外患: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北方匈奴屡屡越过长城,侵犯中原。汉武帝改变“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变“有为”而治成就一番伟业。

针对历史,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如果汉朝初年就“有为”而治会怎么样?如果汉武帝继续“无为”而治会怎么样?为什么汉朝初年选择了“无为”而治,而汉武帝则选择了“有为”而治?选择是客观时空条件决定的、还是凭决策者主观意愿决定的?

这样的问题,提着提着就开始给历史“号脉”,寻找历史变化的道理。也对中医临床有了触类旁通的指导意义。

如果邪气交织,身体混乱不易找到头绪的时候,对于医者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深入探究、理清身体不良状况的千头万绪,这个很难;一是不得不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相信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等着自愈能力给医疗指明正确的方向。

这两条路可以同时走,并不矛盾。但需要指出的是,前者是理想主义的路,结果遥遥无期;而后者却是可以直接指导临床的法宝。当然,后者在“无为而治”的整体策略指引下,还要做积极“有为”的工作:原则上不干扰、但必须密切观察,这样才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才可以应付一些突发的情况,为总体上的“无为而治”创造条件。

在整体秩序混乱的时候,急于“有为”经常会加重混乱,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而在整体秩序已经逐渐恢复,问题明朗的时候,不“有为”则无法实现整体上的无为。

“无为”属于阴,“有为”属于阳

用睡眠和工作的关系来解释“无为”“有为”会帮助大家理解。工作是“有为”,是阳;睡眠是“无为”,是阴。工作可以帮助更好地休息,而休息又会帮助更有效率地工作,此谓阴阳和合、互生、互用,进入良性循环。

要让人更好地生活,需要明了阴阳的道理。这个道理在治国中同样适用。汉朝的天下没有“有为”是打不下来的,但是汉朝初年如果继续“有为”下去,则会出现有阳无阴、只伸不屈、难以为继的局面。经过汉朝初年一段时间的“无为”之后,如果继续“无为”下去,又会有阴无阳、只藏不用、国将不国。

同样治国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治病的整体策略和具体措施的相反相成。

“无为与有为”相互为用

笔者临证时提倡“能攻邪时首攻邪”。攻邪属于“有为”,这个问题分两种情况来看:一为身体秩序混乱需要“无为而治”的总体策略时,有不得不解决的突发问题就需要攻,不攻不足以实现“无为”的战略意图。二是身体秩序相对较好,有外来的导致气血不和的问题,身体达不到“勇者气行则已”而自愈的时候,需要“急攻之”。

在实施“有为而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字:“不得不”,即不得已而攻之。在统筹兼顾战略意图后,如果确定要实施攻邪战术,一定要全力以赴,集结优势兵力务求迅速扭转局势。《伤寒论》中治疗三阳病多用攻邪法,足资效仿。

《伤寒论》中大剂量的麻黄、石膏、大黄、柴胡等三阳用法均应作攻邪法来解读。需要注意的是,攻邪时一定要随时准备踩刹车,“中病即止”,《内经》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古训不可须臾遗忘。

笔者临证时同样重视“治病就是治脾胃”。守住脾胃可谓“无为”。在病情不紧急的时候,培养脾胃的缓冲能力、培养后天之本的运化能力,可谓休养生息之举。很多学者把着眼点放在脾胃上,但理论的高度还有欠缺。

一日,与同道交流,谈到:饮食入脾胃,药也只能入脾胃,所有的功效应该都是脾胃运化后的体现。治疗可以从精、气、神三个层次来体现,精的层面是养生惜精、核心是少耗;神的层面需要修身养性、核心是守神;用药来调节的只有气的层面,而气的层面要靠脾胃的运化来实现,于是“治病就是治脾胃”的观念再强调都不为过。

脾胃在中,治疗的目的在“致中和”。当然针对身体的“无为而治”还有其他的内容,“不药而治”与“候气来复”等都有“无为”的意义在其中。只是用药调整脾胃是更为临床医生所接受。

临证中,笔者在机体攻补局势不容易明朗的时候,多会用到六君子汤、保和丸等方,用药时对于甘草、大枣给予比别人多一些的关注,均为“无为”之法。

只有懂得人体应该从整体策略上“无为”,才可以实现长治久安;但如果没有在具体战术上的“有为”作保障,长治久安同样是镜花水月。

无为与有为在医学上有其他的称谓,如中医学界经常说的“道”和“术”,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确可从某一个角度说明无为与有为之间的辩证关系。

“无为”是阴,是“阳之守”;“有为”是阳,是“阴之使”。

在医者处理人之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守阴用阳”以“无为”、顺应人体自然而然趋势为主;以偶尔的“有为”,帮助人体更顺利地自然而然为辅。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两面性,一味地舍弃其对立面会造成天平的倾斜而失衡,从而会与目标背道而驰。治病亦是如此,只有把“有为”与“无为”适时适当的结合,才能打会出最大的效应!

(0)

相关推荐

  • “针魂” 刘德会 | 带你进入古典灵枢针法入门

    跟随"针魂"刘德会老师带你进入古典灵枢针法入门! 中华文化的根本在哪?在道. 中医文化的根本在哪?在于医道. 中医便是一种以术载道,以道为核心的古老文化.我们常说医术医术,殊不知中 ...

  • 如何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重建中西医科学文化认同是关键

    中西医并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要使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而重建中西医之间的科学文化认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

  • 中医大热,浅谈中医馆的成功经营之道!

    随着中医被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也开始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始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就医习惯,中医馆热潮也急剧升温,专家表示,中医馆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经营是煞费苦心的.大众会有一个接纳 ...

  • ​浅谈中医:心、肝、脾、肺、肾五脏异常会出现这些症状【推荐好文】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着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在这 ...

  • 浅谈中医如何降压?

    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药降压从整体调节,用药针对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在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病的伴随症状有较大优势,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血压 ...

  • 浅谈中医文化与李少波真气运行

    樊正伦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就是那个点 ,叫做太极.这个太极阴和阳是混合在一起的,是一 一个没有划分的统一体 .经过若干年的不断运动,发生着变化,在逐渐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二.简单的看,就是有了天,有了地. ...

  • 浅谈中医与传统文化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中医学,被现代科技的冲击,不被人们所接受,被列为了那种"经验医学"和"神秘医学"的范畴,离所谓的"正规医学"越来越远了. ...

  • 浅谈企业精益生产落地之道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精益生产的实际操作也总会遇到这种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地精益生产? 企业的现场是动态的,问题也是动态的.没有标准答案或解决方案.问题的真正解决取决于问题的实际情况和 ...

  • 中医健康讲坛丨浅谈中医治疗慢阻肺

    融媒记者 沈怡婧丨责编 宗芸丨编辑 周芸 主讲嘉宾:吴江区中医医院肺病科主治中医师 刘侠北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是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出现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这种下降不完 ...

  • 浅谈中医放血疗法治疗“极病”

    浅谈中医放血疗法治疗"极病":陈博士按,中医放血疗法在临床甚至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我小时候,见到我家里人帮别人治疗的时候用碎瓷片刺舌根下的静脉放血:放血的工具很多,常见的比如注射器 ...

  • 浅谈中医医师临床用药经验要诀(纯干货,拿走不谢)

    中医临床用药心法要诀(纯干货) 用药如用兵,全在医者调配.用兵,在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用药,必须识药知病,才可药中病所.调配得法,效如桴鼓,调配不当,贻误病机:要领重在明药理,多实践,熟则生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