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三丨我的老娘

我的母亲叫张汉卿,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和千百万平凡的中国女性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她的坎坷经历和持家方法,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母亲1930年出生在水寨村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没有耕地,只有一间祖传的破瓦房。她小时候生活艰苦,因为贫穷,父亲先后卖过七次壮丁,九岁时父亲死在1939年河南会战的抗日战场上。据说那是非常惨烈的一次战斗,活着回来的人说我外祖父作战十分英勇,一个人打死十几个日本鬼子,最后被鬼子用迫击炮炸得粉身碎骨,死得非常壮烈。失去父爱,母亲的少年时代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苦难,逃过荒,要过饭,少吃缺穿,还饿死了一个弟弟,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在灾荒年还差一点被饿死,是靠外祖母的接济才活了下来。说母亲没有上过学是指灾难深重的1949年前,1950年之后,我母亲在我父亲的支持下是读过夜校的,还因为思想进步当过短时间的妇女主任。我父亲是个读书人,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独到的见解,经常说“书能克愚”。母亲记忆力特别好,她跟着我父亲学会不少字,她自己说他识的字能够抵上一个二年级学生,我父亲则说她至少是三年级文化程度。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辛辛苦苦养大八个儿女,累得腰弯腿疼,吃的苦难以说清。她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养育子女,像一切普通母亲一样任劳任怨,一分钱恨不得掰开花。我们说她勤俭得有些吝啬,她则说还不是因为穷啊,因为要养活你们一大群孩子。母亲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动乱岁月,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国破家亡,经历了大跃进的苦难日子,经历了“文革”的天下大乱,因此永远倡导节俭家风,经常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家中无粮好景不长。在大饥荒的时候,家中是不见炊烟的,偶尔获得一个窝窝头,娘总是舍不得自己吃一口,她掰开窝头分给孩子们,她永远说自己不饿,其实她饿得已经浮肿,路都走不动了,偷偷吃石头面,却不让孩子们吃。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娘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能够读书上学,她自己吃的全是野菜,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有一点粮食也拌在菜馍里让我们兄弟姐妹们吃,没有饭的时候她就撒谎说自己已经吃过了,有剩饭了三碗五碗全部喝完。娘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劳作,我们十口之家穿的一针一线无不出自她手,没有买过一件细布衣服,也没有让穿得破破烂烂。一个个夜晚,娘什么时候睡觉我们不知道,一个个黎明,娘什么时候起床我们也不知道,她纺花、织布、做针线活,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娘知道,我们也知道。由于母亲的节俭,我们家还盖起了六间瓦房,母亲很自豪地说:“幸亏我勤俭持家,四个儿子娶媳妇都有房子住了。”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日子好了,娘也不需要再那么操劳,在给子女照看孩子的闲暇时间里就读书认字,娘是虔诚的基督徒,每逢家中有喜事,她都说是上帝的保佑,偶尔有不顺心的事情,她说是魔鬼作祟,念念有词地说主与我同在。我不信基督教,她就告诫我遇到困难要说耶稣与我同在,可惜我一次也没有说过。老年之后的娘大多数的冬天是在我这里住,因为有暖气不冷,就一遍又一遍地看《圣经》,很多赞美诗她能背下来,有时候看孙子孙女的小学教材,断断续续地能读下来。她说过去因为穷不能读书,现在日子好了,要学点文化不寂寞,还能方便自己好好读《圣经》,理解上帝爱人的思想。母亲非常健谈,记忆力超人。前三十年后五十年的事情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说起古装戏来头头是道,连戏词都能背诵下来。说起家乡人民抗日的故事绘声绘色,说起大跃进的苦难经历潸然泪下。有时候我父亲记不住的那些陈年旧事,母亲连年月日都记得清清楚楚。母亲讲故事娓娓动听,比如耶稣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降生,比如耶稣如何蒙难,比如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这几年因为年龄关系和脑梗塞的疾病,母亲的记忆力有所减退,却特别爱学习。每天拿着我小女儿的旧课本读啊读,一些不认识的字等我下班回家的时候问我,我不在家的时候总问我的儿子和女儿,有时候见我的朋友来访,也赶紧问人家一下。可惜人老了,今天学会的东西明天就忘记,后天学会的大后天再忘记。可是老人家很有耐心,忘了再学,从不气馁。有一段时间母亲感冒了,咳嗽得厉害,吃了药才刚刚好一点,就又捧起《圣经》读,边读边咳嗽,逗得孙子孙女们直笑。我心疼地劝道:“娘,既然学了也记不住,不学吧,养养神多好,免得咳嗽。”她嘴上答应了,可是该怎么读《圣经》照样怎么读,还用颤巍巍的手写着工工整整的字。我劝阻的多了,她就不理我,还说让上帝原谅我的愚昧无知。说实在话,娘写的字比我大学毕业的老婆写得都好。

母亲八十岁时眼睛不花,头发不白,只是耳朵有些悖,她不厌其烦地向孙女请教学问。我女儿说普通话,很多读音她听不懂,老打岔。比如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她跟着读,读着读着就读成:草上莺飞二月天,不提杨柳追春燕。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烟。母亲读错了,逗的孙女咯咯咯笑得喘不过气,不管怎么纠正她就是读不准,后来干脆说我女儿教的不好,仍然把不会的字记下来,等我下班了才问我。老母亲识字虽然学了忘,忘了学,但她孜孜不倦,天天学习,让我很感动,每每以她学习的劲头教育子女好好读书。更让我感动的是母亲思想很进步。元旦的夜晚,一家人在看电视,电视里国家主席正在发表新年贺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听不懂,但是指着电视机说:“这个人肯定能够当时间长,他对老百姓好,我看出来了,他是好干部。”我故意问:“娘,你说一说这个人都哪里好?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他叫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好人。种地交皇粮是老辈子定下的规矩,现在不交皇粮还补贴种庄稼的人,你什么时候听说过?现在学生上学也不交学费了,你说说哪朝哪代有过?你们小时候因为学费娘东挪西借可是没少作难。咱老家的街坊邻居都说现在的领导好,老百姓看病政府还贴钱,他们是真心对老百姓好。”“那当然,你没有看见现在的中央领导过元旦都和老百姓在一起过,他们亲民爱民。”“嗯,人家就是亲,你就对我不亲……”听母亲这么说我吓了一跳,急忙问:“娘,我哪一点对你不亲了?”娘把拐杖高高举了起来,我以为她老人家要打我,心里有些发怵。她却说:“你看看,你看看,这拐杖拄着老滑,有几次都差一点摔倒,你也不给拾掇拾掇。”我羞得满脸通红,母亲眼中的国家大事其实不光是老百姓不纳粮、学生不交学费、穷人能够看病,还有她天天作伴的拐杖。我急忙接了母亲的拐杖,找了一个橡皮瓶盖,钉在拐杖的末端,递给母亲说:“娘,你试一试看还滑吗?”老娘拄着拐杖走了几步说:“好,这回好了,不滑了。我就说你不会那么忤逆,不向电视上的好人学习,现在我的国家大事也安定喽!”老娘笑了,我也笑了。

2012年进入冬天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很多地方受灾,有些地方房屋倒塌,停水停电,灾情严重。我的单位让干部职工给灾区捐款,母亲听说给灾区捐款,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平时节省的零花钱说:“你替我捐了,感谢上帝,让那些受灾的人平安吧,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女,应该得到爱。这样的大雪,要是在过去是要冻死人饿死人的,娘经历过。对了,把我的棉衣也捐两件吧,让灾区的老太太们穿上不受寒冷……”我说:“娘,这是10月10日(农历八月廿五)你过生日儿女给你的钱,留着自己慢慢花吧,我替你捐。”娘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那可不行,你是你我是我,娘是从大灾大难中活过来的人,可知道灾难无情啊!这灾难要是放在过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感谢上帝,让灾民们都好好活着,不忍饥挨饿!”我接过母亲的钱,忽然觉得平时非常罗嗦的母亲,今天老人家的话特别明白,驼背的她好像比我还高大……可是没有让我想到的是,这场寒冷天气,也让心脏不好,还有肾病的母亲没有逃过劫难,她突然出现昏迷状况,我们赶紧送母亲到医院里抢救,两天过去了,母亲的病没有减轻,反而听医生说已经出现肾衰竭症状,我们兄弟姐妹哭了,知道母亲的大限来临……母亲没有拖累我们,于2012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五),在未过83周岁的冬季,很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她带着对村庄和邻居的眷恋;带着对儿孙的百般牵挂,带着她读了千万遍的《圣经》,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们说母亲去世了,基督教的信徒说母亲是去天堂享福去了,但愿如此……娘走得太匆忙,她没有过几天好日子,让人痛心疾首!儿女现在想再尽孝却没有了机会。娘,一生要强,一生勤劳,一辈子善良。我没有能够再孝敬她几年非常遗憾,只能在心里说:娘,一路走好,不管在天涯海角,有什么需要的就给儿女托个梦吧,儿女一定照办!儿女们也一定会像娘一样,做个好人,勤俭持家,富有爱心……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到了,平安夜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左顾右盼,才想起今年的平安夜少了弯腰驼背的老娘,立即悲从中来。圣诞节是耶稣的生日,相当于西方人的“春节”。 母亲一生笃信基督教,当初是因为害过一场大病,跟着别人唱赞美诗调整了情绪,疾病慢慢好了,她就成了虔诚的基督徒。在母亲眼里其他神统统是魔鬼,只有耶稣是真神。在过去的岁月里,每逢平安夜都是母亲最兴奋、最忙活的时候,她一边和我们一起看电视,一边准备好了钱要去捐给教堂,让耶稣保佑全家幸福安康,她换了新衣服要在圣诞节这天早早和我的妹妹到教堂里去唱赞美诗、吃大餐,沐浴上帝的恩泽。今年母亲不在了,在平安夜里我越发想念母亲,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唱赞美诗的神情,在心里说:娘啊,在天国里好吗?腰疼的毛病痊愈了吧?我是不相信感应的,可是在圣诞节的凌晨早早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就又想起勤劳善良的母亲,于是就写了《圣诞节怀念母亲》的诗:人道天堂美,慈母可安居?人言天国好,老娘可有依?娘有老胃病,寒暑可得医?娘有腰疼症,在彼怎疗疾?今日圣诞节,思亲泪如雨。三更人难寐,逆子枕上泣。来年平安夜,接娘共团聚。举家乐融融,永远不相弃。诗写好了,就编辑成短消息发给四第,没想到他在平安夜也难以入眠,立即回复了这样的诗句:家慈键且寿,暂居天堂里。吾辈遥相嘱,高堂迎有期。天明起床,迎着朝阳去上班,虽然寒风刺骨,县城的圣诞节气氛却很浓,虽然不能和春节相比,可是洋节也悄然而至,被很多人重视起来。在以后的岁月里,每逢圣诞节,我都会想起母亲,因为这个节日和母亲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母亲的节日,我也“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 者 简 介王鼎三,字“嵩铸”,1958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官场小说《谁主沉浮》六卷、历史演义小说《洛阳 洛阳》,小说连续获得洛阳市第四届、第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另有散文杂文集出版。

(0)

相关推荐

  • 母亲的咸鹅蛋

    昨天下午 去了一趟大姐家 拿来了 娘让大姐给我带来的咸鹅蛋 娘在农闲之余 又在院子里 养了三只大鹅 不但剩菜剩饭有了去处 还能看家护院 每当有人进入院子 它就直直地伸着长长的脖子 尖尖地嘴巴凶猛地冲过 ...

  • 耄耋老人出门不肯拿拐杖,原因是怕别人说年纪老

    ☆☆☆☆☆☆ 拐杖(散文) ☆☆☆ 我们去爬黄山,下山的路上,两腿酸疼.多亏我们上山时买了拐杖,否则真下不了山了.这支藤条拐杖,好像是天然生成的,又轻便又美观.回来时,我们给父亲买了一支,满心以为父亲 ...

  • 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二卷 安心处 4

    听娘慢慢叙说,肖承均了解了洪先生及老太太的家庭出身,军旅生涯,工作履历及信仰渊源.老太太一直没有受洗,她只是随着丈夫聚会.读<圣经>,但她觉得自己是老资格基督教徒,说到受洗,她辩解说:&q ...

  • 西方绘画里的永恒主题

    上周,我们的话题止于毕加索以几个不同流派完成的<草地上的午餐>,其实很多经典主题都是画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甚至有些画家还有以同一主题创作多幅作品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西方绘画中的重要 ...

  • ​“家故事”征文|老娘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老 娘 作者:周江林 吃过午饭,我准备回合肥了. 母亲坐在桌边,一直看着我吃,时不时地往我碗里夹一块鱼或肉,全然不顾我已"三高&q ...

  • 【留住郷愁】快快回家陪老娘

    午夜醒来,就这么睡不着了. 是兴奋?是忧伤? 每隔两三天,例行长途电话,这几天,得知7o岁的老娘身体有些不好了. 她说,右手打森着(突然)半边痛,后背心也扯得痛. 打了几天针,不见效,不晓得么回事? ...

  • 王鼎三丨美哉洛阳

    洛阳,东临嵩岳,西望潼关,北靠邙山,南对伊阙,横跨伊.洛.瀍.涧四条河流:纵连汴.郑.洛.陕四大州郡.黄河挟带八百里秦川古韵东出峡谷,敞开胸怀,拥抱中原大地:伊洛囊裹五千年河洛文明北顾山峦,放慢步履, ...

  • 王鼎三丨龙门的传说

    龙门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龙门东西香山是连在一起的,没有伊阙,伊河,在连绵起伏的山峰之间汇聚成一望无际的湖泊,名叫汝阳江.在汝阳江的岸边居住着一个大财主,外号叫"假善人",假善人个 ...

  • ​王鼎三丨诗说2019年

    雪 漫天飘洒映窗台,疑是梨花节后开. 三辨方知不同种,因无香粉透帘来. 情人节 平凡日子平凡月,任凭庭前风与雪. 倘若夫妻心意通,天天都是情人节. 忆旧时妇女 纺花织布趁明月,缝补衣衫映白雪. 磨碾备 ...

  • 王鼎三丨结缘诗词

    我是8岁上的小学一年级,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狂飙还没有刮到农村,教室里挂的是主席的像,第一堂课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课本上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正儿八经学习了一年,在二 ...

  • 王鼎三丨读书

    大多数人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也听说过"书能克愚"的古训.因为读书能够决定人的一生是贫瘠还是丰厚.当然,像刘邦.项羽.朱元璋这些人,是不读书靠造反走向成功 ...

  • 王鼎三丨家有勤俭妻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男人,平时不洗衣服不做饭,家务事基本上是妻子大包大揽,衣服放在哪里,自己不知道需要妻子取来才更换,家里的柴米油盐放在哪里从来记不全,平时除了上班挣工资,就是写一些不值钱的文章.和妻子 ...

  • 王鼎三丨序高志强《洗砚集》

    <洗砚集>作者简介:高志强,男,1962年6月23日出生,伊川县彭婆镇东高屯村人.医学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主治医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8岁入 ...

  • 王鼎三丨年关

    谚语说:三星正南,就要过年.这是说时届岁末,晚上八点钟的时候三星(老百姓说的福禄寿三星)在正南方,年就要到了.人们就该忙忙碌碌置办年货,准备过年.过去穷人过年如过关,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物质极大丰富,过 ...

  • 王鼎三丨豫西人过年的那些习俗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对过春节是非常重视的,在这个节日里,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食品多种多样,时间跨度较长,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喜庆. 春节的前奏曲是腊月的初八,也叫腊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