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篷车企业“双品牌”操作,经销商怎么办?警惕被割韭菜!

近两年电动篷车市场快速发展,诸多品牌借助篷车的井喷爆发,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还有一些品牌看到市场快速发展实行篷车“双品牌”战略。三轮车快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双品牌运作均已失败告终,也有一些企业还在坚持,对于行业经销商,“双品牌”运作的篷车企业是否值得选择?

篷车双品牌操作的基础不在,市场需求量开始下滑

从2019年开始,篷车由于市场和地方政策的挤压,并没有出现以往的火爆情形,特别是客单利润已经逐渐下滑,有些渠道和终端一直持观望的态度。加上今年春节爆发的疫情,消费者无法出门,经销商无法正常营业,导致整个春节期间篷车销售遇冷,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篷车市场销量预计将下滑30%。市场容量的压缩,势必造成篷车品牌间更激烈的竞争,篷车“双品牌”同样难逃价格之战,谁来为此买单呢?

双品牌同质化严重,没有差异化陷入恶性竞争泥潭

目前市场上电动篷车平均售价在5000-10000元左右,基本无法实现双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但继去年原材料涨价电动篷车等低速车迎来一波涨价潮之后,今年又有不少品牌因原材料涨价、管理成本上升等原因发出了涨价通知。要知道篷车涨价带来的是产品在市场上性价比优势的削弱,篷车都是以价格低廉、出行方便快速抢占市场,如果价格继续飙升,势必让很多经销商、消费者变成观望姿态,从而被电三、休闲车等品类所取代!

双品牌操作的实质,就是割经销商的韭菜

电动篷车行业双品牌运作的实质,就是一个区域招多个经销商。如果篷车企业“双品牌”运作,没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出产品的差异化,没有切中消费者的消费痛点,毫无亮点,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篷车企业都会出来相同的“新品”。那么最终走向的必然是价格战。价格战对经销商来说就是噩梦,那么这样的篷车“双品牌”,经销商能离多远就多远,千万别被割韭菜!

篷车企业双品牌操作,是一种短视的尝试

渠道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篷车品牌只有拥有强大的产品制造能力,自主研发力,产品品质符合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才能被市场快速接受。随着消费观念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篷车行业知名的品牌都拥有一定良好的市场口碑,而对于“双品牌”运作的新生代篷车品牌来说,未必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支持与认可。

2020年,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经销商,都面临着销量、利润双下滑的困境,需要更多的破局之道,“双品牌”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但经销商一定要仔细考量,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