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增加癌症风险,该如何预防?

作者简介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根据上海申康医联数据库,从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确定了410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20-99岁),并随访其癌症发生率,直至2017年12月。

结果:总共鉴定出了8485例新诊断的癌症。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男性中,前列腺癌,血液(白血病,淋巴瘤),皮肤,甲状腺,肾脏,肝脏,胰腺,肺,结肠直肠和胃癌的风险显着增加,食道癌的发病风险降低。

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中,鼻咽癌,肝,食道,甲状腺,肺,胰腺,血液(淋巴瘤,白血病),子宫,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和胃癌的风险显着增加。相反,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胆囊癌的风险显着降低。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总体和某些特定部位癌症的风险显着增加。我们建议为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定期针对癌症的特异性筛查和预防护理的策略是必要的。

大部分的恶性肿瘤在发生之初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做好常规体检,能帮助大家提早发现身体的异常之处,防止肿瘤发生。

如何预防肿瘤发生?

发生恶性肿瘤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我国相对于国外来说,晚期肿瘤发生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我们没有做好一级、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就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肿瘤一旦发生,如何在其早期发现它,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肿瘤的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就是: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促进健康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

1)戒烟戒酒,

2)合理膳食,

3)健康锻炼,规律作息。

通常情况下,做好一级预防,大部分的肿瘤就能够被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所有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不是几天、几个月就完成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为: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粘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如果我们能在原位癌的时候发现肿瘤及时的把它局部切除,后期做好的定期复查,就不会发展成为我们常见的癌症。

这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意义所在:如何发现早期恶性肿瘤。首先,有一些高危人群,需要尤其注意

肺癌高危人群

1.对于烟龄超20年日均吸烟超20支的45周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常规CT检查,如有咳嗽不止、咯血、胸痛的症状及时就医;

2.对于长期接受大量放射线级化学有毒物质的人群;

3.对于常年吸二手烟的人群;

4.常年烹饪的厨师及中年女性;

5.有肺癌家族史者;

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针对性体检。建议不做胸片,改做低剂量的螺旋CT平扫。

胃癌高危人群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饮食不规律、喜食腌制、烧烤、隔夜菜等的人群;

3.长期酗酒、吸烟的人群;

4.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对于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肠癌高危人群

1.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

2.长期高脂、低纤维、低钙饮食的人群;

3.长期便秘者;

4.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肠病的人群.

对于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及结直肠镜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1.对于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生育年龄晚,未生育及未哺乳的人群;

2.乳腺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一人及以上为乳腺癌患者,建议查BRCA1/2基因,例如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3.长期口服雌激素治疗的女性。

对于3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半年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一年行一次钼靶检查。

肝癌高危人群

1.有慢性乙肝感染史或(且)肝硬化的患者;

2.长期酗酒者;

3.常吃霉变食物的人群 ;

4.有家族聚集现象。

对于40岁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AFP)等常规肝癌筛查。

宫颈癌高危人群

1. 18岁前婚育及多产的女性;

2.本人性伴侣较多的人群;

3.伴侣有较多性伴侣的人群 ;

4.有不结性生活史的人群;

5.明确有生殖器湿疣病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史的女性。

初次性生活的3年应开始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

对于非高危人群而言,一年做一次常规体检,是必须的。

常规血液检查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内,还可以被释放到血清或者尿液、胸腹水等,临床医生可通过这些物质的免疫特性来判断并鉴别肿瘤。对于大部分的肿瘤而言,体检查肿瘤标志物水平都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不过,偶尔一次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患癌,连续的指标变化才有临床意义。切记,肿瘤标志物升高≠癌。因为,人体健康的组织跟细胞也有可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通过肿瘤标志物来检查其实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如果仅某一次体检发现指标升高,无需过于恐慌,可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实际情况,比如CT、PET-CT等。

影像学检查

CT

除了备孕、怀孕等其他特殊情况,建议每年做一次全身CT检查。通过CT检查可以看看自己的身体器官是否存在肿瘤或者结节,如果有某些异常情况出现,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甲状腺、乳腺彩超

甲状腺、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一年做一次彩超,可以帮助及早发现甲状腺、乳腺疾病。

胃镜、肠镜

在临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非常高,而这些部位的病变,通常较为隐匿,没有特异性症状,大部分临床统一表现为“肚子疼”。如果怀疑患有消化道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肠镜,可以帮助尽早了解身体状况,早发现、早治疗。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恶性肿瘤不可怕,预防是第一位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高危因素,同时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大家远离肿瘤。

更多文章点击这里

  肿瘤全程管理,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晚期肿瘤长期生存,维持治疗是关键!

EGFR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ALK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ROS1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MET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HER2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BRAF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BRCA靶点介绍、相关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MSI相关介绍、治疗药物及临床研究

免疫治疗最全、最实用科普

免疫治疗的十万个为什么

免疫治疗太贵,怎么办?

 非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

 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