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九龙井”造假揭秘
在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太极殿东北角三米处,有一口古井,它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九龙井。
相传,老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天上飞下九条青龙,在半空中围成一圈一齐吐水,为他净身。九条龙完成使命后便飞到空中,盘旋一阵,忽地扑下来,一头钻到老子家周边地底下不见了。
就在九龙落地之后的地方,平地里出现下九个窟窿,九个窟窿变成九眼水井,打圈八眼,中间一眼,一共九眼,清澈见底,能照出人影。据说中间井里水一动,其它八眼井水也一齐晃动,叮铃叮咚的十分好听。
有人要问了,九龙井不是九口吗,咋现在还剩下一口呢?这事说来话长。其实这井不是老子出生时出现的,而是后来人挖的。
一、九龙井的来历
在东晋之前,史书上从未有过老子出生地有九井的记载,九龙井的来历源自道教传说。
西晋时期,道教为抗衡佛教,出现了一本奇书叫《老子化胡经》,第一次出现了老子诞生时“九龙吐水,灌洗其形,化为九井”的记载,是道教借用的释迦摩尼诞生说。
依汉传佛教记载,佛陀以迦毗罗卫国太子的身份诞生于蓝毗尼因婆罗树下,遂向四方各行七步,步步金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一时,娑婆世界从金刚际上至阿迦尼吒天六种震动,所有众生依水、依地、 依于虚空,在五道者悉得醒悟,并感最胜大龙王现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敦煌绢画: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到了东晋,为了把《老子化胡经》中所描述的老子出生时的神话做实,以进一步抗衡佛教,一些有心的道士就在老子出生地挖了九口井。
这个事大概发生在公元376~396之间,东晋的伏滔在《北征记》里第一次出现了“老子庙有九井且水相通”的说法,此后,南朝刘宋时期的郭缘生、北魏郦道元也开始有了记载。这个时候,离老子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
按照朝代更换顺序往下走。经过乱七八糟的魏晋南北朝后,到隋唐,人们又依据二百年前道士所掘的九井来定位老子出生地,于是,老子庙自然就成为老子的出生地了。如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就记载“亳州太清宫有九井”。
到了北宋,欧阳修《集古录》均记载太清宫有九井,贾善翔《犹龙传》记载:“龙出之地,因成九井,于今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也”。
到了南宋,曾慥在《类说》一书中记载:亳州“九龙井,井前有升仙槐、老君炼丹井,北虚无堂”。
到了元初,在《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记载,因受兵祸和水患的影响,太清宫“但数千年九龙井仅存耳。”
到了明代,《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在开封府井泉系列中记载:“九龙井在鹿邑县东皋乡,世传老子诞生之地,其侧又有东西二炼丹井”。
至此,明代以前史书除《赖乡记外》,都一致记载今鹿邑太清宫前宫有九龙井。
而谭戒甫先生于民国时期考证的《水经注》老子庙布局图,则清晰标注出九龙井位置就在当时的老子庙—今太极殿东侧。
谭戒甫先生于民国时期考证的《水经注》老子庙布局图,显示九龙井位置亦在当时的老子庙—今太极殿东侧。
前后对比各种史料,可知九井确非老子出生时的产物,乃是后人所为。唐前史书称九井、道教文献称九龙之瑞井,宋、金时期称九井和九龙井,元代以后仅称九龙井。
说这么多,也是提醒一下大家:所谓的九龙井不是老子一出生时就出现的,这中间也根本没有一丝关于九龙井在涡阳的记载。所以大家若再遇到有人瞪着眼说:九龙井就是老子诞生时出现的,只要有九龙井就是老子出生地——这不单是神话,而是笑话了。
道理很简单:在老子去世千年后,出现了九龙沐身的传说,然后为他看家的道士为了证明这个神话,又巩固抬高祖师的身份,在老子老家周围打了九口井用来举证。
可笑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涡阳为了争抢老子故里,在天静宫周围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胡乱找了几口井,以此证明他们那就是老子出生地,着实滑天下之大稽。
二、消失的古井
坦率的说,鹿邑太清宫内的九龙井现存的只有一口,而且还是近几年才发现的,那么其它几口都去哪了?又是啥时消失的?
据专家考证,九井可能毁于靖康之乱和金元重修的时候。据成书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的《类说》记载:亳州九龙井“井前有升仙槐、老君炼丹井,北虚无堂”。这里并没有说九龙井哪一口井的“井前”有升仙槐和炼丹井,九井不可能每口前面都有升仙槐和炼丹井的,因此,这时的九龙井经过靖康之乱后,很可能就仅剩一口了。
后来又由于黄河泛滥、水土流失等持续影响,至康熙年间,《古今图书集成》则云:归德府鹿邑县太清宫“旧有老子石像及九龙井……今石像、九井皆废”。
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鹿邑老百姓在太清宫太极殿东,也就是老子故宅东北一丈远的位置发现一口古井,但用到1958年,因太清公社建办公用房给填平了。
后来根据这个线索,在2006年,经考古探测进行发掘,九龙井重见天日。经考证,其井壁由宋砖堆砌,说明该井在宋代曾经修整过;井壁西南、东南各有1个空砖平行涵洞,这和传说的“九井水相通”记载完全吻合;井口用青石板覆盖,井头外表高浮雕九龙,与金《续修太清宫记碑》所言“井各有龙”相吻合。
鹿邑太清宫九龙井井头,外表高浮雕九龙
另外,在井东南方向又发现一块石碑,因未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尚未发掘,具体记载的是啥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无论从方位还是特征上看,这口井都和史书记载的相符合,是代表老子出生地的九井之一。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其余八井也一定能在不破坏现有地下遗址的前提下重见天日。
三、涡阳的九龙井又是什么东东?
说到这,相信涡阳的朋友早按捺不住了,他们会说:你们说来说去就有一口井,我们那的九龙井却是货真价实的有九口,这难道不是证明我们就是老子出生地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请大家一起先理清几个基本常识:
第一个问题,某地的九龙井为啥远离老子家?
史书明确记载,后人在老子出生地,也就是他的老宅上先建的祠,后立的庙。既然九龙井是后来的道士在老子出生处挖造的,九口井应紧靠老子的家。如下图鹿邑太清宫的九龙井,无论《水经注-老子庙》标注的,还是现今太极殿东侧的,都是紧挨着老子故宅(离殿基只有3米远)。
《水经注》老子庙九井与现今太清宫九龙井位置对照图
再看某地的“九龙井”,先不说天静宫是不是老子所谓的老宅,假设它们是的话,经测量两者相距所谓的九龙井128米。
这就奇怪了,东晋那些道士为啥不在老子故宅周边最近的地方凿井,反而舍近求远,跑到老子家东南100多米的角角去挖井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一片本来就是“古井聚集地”。
许多人不知道,当年明朝朱棣造反时,曾在涡阳天静宫一带屯兵多年,试想几万人的部队吃喝拉撒,加上当地居民生活,周围没有几百口井是应付不了日常饮水需要的。所以,几百年后在那个地方随手挖出来百十口井真心不是难事。
第二个疑问,九龙井应该是有序布局,还是随意分布呢?
“找井”井不是难事,但要找到古代按“规矩”挖的井就很难办到了。
“九龙井”虽然是按道教传说附会的,但开凿起码也要按照道教中的规矩——九宫禹步、河图洛书的规制来布局挖凿,绝对不可能胡乱在地上挖几口应付了事。
反观涡阳所谓“九龙井”杂乱无章的分布,哪有一点规矩可依,哪有一丝理数可言?
唯一的解释,那些所谓的“九龙井”不过是当地有心人为凑数而牵强附会的骚操作罢了。
可惜,如此低劣的手段竟然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信以为真了。这也难怪,毕竟老百姓哪会懂这些道理?于是涡阳管它什么九宫八卦风水布局,管它九口井是不是应该在它应有位置,管它是明朝的还是民国的,只要凑够数,好象就能证明它就是老子故里了。
只是:相对那些传说,鹿邑太清宫内遍地的古碑文物更是历史有力的见证者;涡阳古代本没有九井,现今却不明不白地冒出9眼滥竽充数,这些井挖的再多,也不能成为假老子故里的依据——无论让多么权威的人员出来站台背书“鉴定”也无济于事。
鹿邑太清宫即使现今仅剩一口井,仍不影响其老子故里二千多年来的历史地位。
唐玄宗-道德经亲注碑
宋真宗-先天太后之赞碑(三御碑)
宋真宗-大宋重修太清宫碑
古碑:金-续修太清宫碑
元-太清宫圣旨碑
元-太清宫执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