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背后的血性邵阳人
在湖南,有一句老话: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为什么?在历史在湖南发生的发生的战争中,尤其是城市攻防战中,长沙基本上是一攻即破,而宝庆府基本上固若金汤,很少被攻破。
这个宝庆,就是我的家乡邵阳的古称。
首先来看几个经典战例。
让宝庆府一战成名的是,石达开围攻宝庆(邵阳)。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有军事才华的将领,曾在鄱阳湖大战中逼得曾国藩差点跳水自杀。在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率军出走,从江浙江西一路突进到湖南,直奔邵阳而来。石达开的意图是,裹挟邵阳彪悍的壮丁,搜刮邵阳的物产,进一步壮大自己。然后仿照当年刘备诸葛亮入蜀的战略,攻占湖北,再从三峡进入四川,以四川为基地,割据一方后再图发展。
然而,宝庆府(邵阳)却成了石达开的梦碎之地。
(邵阳古城墙)
石达开来势汹汹,且严密部署,20万大军围绕邵阳城展开,三面包围宝庆府(另一面是资江),十余里范围内,全是太平军,一眼望不到边。我老家邵东的野鸡坪镇有个地方叫石屯营,就是因为石达开屯兵那里而得名,现在还遗留有石达开为鼓舞士气而搭的戏台。
而当时的防守方,湖南境内湘军领导人左宗棠,手头只有新招募不久的新兵4万人,面对太平20万悍卒压力可想而知。于是,左宗棠选其中比较健壮的3万新兵驻守宝庆城内,其余由赵焕联、周宽世、田兴恕等部湘军精锐七、八千人在城外游击,相互呼应。按照曾国藩叮嘱,左宗棠又把城外的居民全部迁到城内,城外物质全部运进城,房屋全部烧掉,城内3万新军凭险固守不出。
就是这个“宝里宝气”说明了邵阳人的血性,我来逐个数一数有血性的邵阳名人。
宋朝时,抗金名将杨再兴,邵阳城步人,在小商河率两百人大战金兵数万人,杀死敌军三千多人后,身中数百箭,被射成刺猬而亡。金军气愤之下焚烧其尸体,结果捡出箭镞竟然达两升之多。
明朝开国大将 蓝玉,邵阳城步人,追逐蒙古残余势力,一直追击到今天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最后把元朝剩下的贵族基本上一网打尽。
陈天华,邵阳新化人,近代革命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投海殉国,时年31岁。
匡互生,邵阳邵东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五四”运动。
这样有血性的名人数不胜数,就是普通人也带着宝古佬与生俱来的血性。
日本鬼子侵华时,路过邵阳,居然沿途也被宝庆境内农民在各自乡村用砍刀、锄头打死不少。据邵阳县志载:白仓镇团结村村民王铁蛋见日军大部队开过,有一日本兵在田矿边拉屎,他便悄悄靠近用锄头奋力挖向日兵头部,致其当场毙命;黄塘乡双杏村村民蒋仲毛见一日本兵在自己耕地里挖红薯吃,他用毛镰将其砍昏缚住剥皮致死。注意,是剥皮啊,邵阳人凶悍啊!
邵阳人凶悍,就我读大学时还有个笑话,北方的澡堂都是挤在一起淋浴。有一次女生澡堂发生了争吵,一个文编系的女生大喊一声:跟我吵,我湖南邵阳的!只听“哐当,哐当”脸盆掉地之声不绝于耳,其他女生皆落荒而逃,可见邵阳的凶名远播。
当时, 留给国人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之一是邵阳人的狠,有句坊间俗语,说"外省人怕湖南人,湖南人怕邵阳人",一语画出了邵阳人的狠样,他们凶悍,下手非常痛快,没有丝毫犹豫。八十年代时盛传的割脚筋、手筋的行为震惊了全国,后来被严打,这种恶劣行为才消失。
外面人都说邵阳人霸蛮,但是在凶狠和血性的背后,宝古佬精神特别能吃苦,也非常重情重义,这点不用解释,友情和义气本来就只能存在于“霸蛮人”身上。有一句话对今天的邵阳人概括的好:
邵阳人,守得住城,斗得了狠,讲的了情义,恩怨分明,做的了生意,吃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