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千古一绝的德化白瓷(馆藏精品)
白瓷的出现时机及烧制难度大,让它失了先机。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真正使白瓷茶具名扬天下的,是唐代。著 名的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诗称赞大邑窑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在诗里,杜甫认为白瓷“轻且坚”、“胜霜雪”,可见当时白瓷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白瓷的世界里,匠人不依靠一切色彩加饰,便创造出轻柔流畅的造型,让人感觉到清澈、素雅的纯净之美。
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中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德化白釉瓷釉纯净、温润如玉,釉色白如凝脂,上品在光照下隐现出肉红或乳白的色调,以白中微显肉红色为贵,称为孩儿红。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 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微微泛青,德化白瓷比二者更纯净。这种差别与原料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即使在明一朝,这种白也有着微妙变化。明初德化窑白瓷器的釉色为白中含极淡肉色,明中期为白中微带奶油黄 色,明末为奶油白色,到清初,白瓷器的釉色为白中闪青。
德化白瓷纹饰装饰,大多采用堆贴技法,尤以炉、杯、洗、人物、罐、瓶等居多,堆贴花装饰与器物造型的巧妙配合,显示出德化窑装饰技艺的高超。如堆贴狮首、象头等双耳香炉、花瓶以及梅花罐,梅花椭形杯等。尤其是堆贴梅花椭形杯,其口沿外侈,外壁的一边贴有数朵盛开的梅花,枝叶挺拔,富有生机;一边贴梅枝及花萼,衬托着几片叶子;杯底有一梅花枝杆成架形附着,既起装饰作用,义当杯的足架;足架与杯底虽略有空隙,但却融为一体,显得朴实庄重。贴螭壶,壶体直筒状,小平口,子母盖,盖面贴拱身昂首螭为钮,壶腹中部饰结带两道,一只四爪螭贴壶壁,转首向外仰望,张口吐舌作流;另一螭头下俯,翘尾作鋬,姿态牛动,造型奇妙。双螭耳三兽足炉,炉肩部贴饰12个变形夔纹,近底周壁模印瓣形回纹,炉底承三兽面蹄足,通体施白釉,极为莹润,做工精细,造型既新颖又古朴典雅。螭龙烛台,烛台上端盘状,犹如一片盛开的荷叶,盘下圆柱连着分立的三兽面足,绕柱间堆贴蟠龙,通体施乳白釉,莹润细腻,造型奇特,为同时代窑口中所仅见。这一时期的堆贴装饰纹样与晶莹润泽的釉色,十分协调和谐,各种花卉塑造得生机勃勃,秀丽多姿。
"中国白"[1] 的艺术品位,首先在于它的胎釉浑然一体的玉质效果。玉是中国的特产,以玉琢成的器物,标志了政治等级、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的财富。东汉许慎《说文》载:"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白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中华民族对玉器推崇的风尚,促使瓷器的发展,极力追求玉器的质感效果。越窑青瓷有"似玉之瓯",汝窑品质如玉凝脂,定窑"花瓷琢红玉",耀州窑青瓷"精比琢玉",景德镇窑青白瓷号称"假玉器",甜白瓷"苇缜如玉",纵观这些类玉之瓷,虽然工艺精湛,颇具玉器风采,但其胎骨或灰黑粗糙,表里不一,令人遗憾。"中国白"以乳白釉为主流,胎骨细柔坚致,晶莹透亮,此类质地是其他窑口所不具备的。整体温润圆融,不是白玉胜似白玉,美妙的胎釉质感逼似"玉之五德",从而把追求玉器质感的制瓷工艺推向巅 峰。
福建德化是颇负盛名的地方窑。它的釉色白如凝脂,德化白瓷又称象牙白。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 名的制品,明代时就有著 名艺人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等人。德化白瓷早于明清时期就以其特有“象牙白”、“中国白”闻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