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57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欲不欲,而民自朴。

B    现代汉语

国家以社会民生为本,兵以出奇为用,民众以安居乐业为基。有思想文化的人,为什么可以洞察?因为社会闲散人等多了,说明民众穷困;闲散人等,口舌生非,国家就会混乱;闲散人等,胡思乱想,怪事就会频出;闲散人等,乱改法令,违法者就会增多。所以圣人常说:国家以民生为本,民众安居乐业;国家各司其职,民众安心生活;国家没有发生事端,民众就会富裕;管理国家就是依据社会民生大道,才会实现国泰民安。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国也。奇,诈也。天使诈伪之人,使用兵也。以无事无为之人使取天下,为之主。天下谓人主也。忌讳者,防禁也。令烦则奸生,禁多则下诈,相殆故贫。利器者,权也。民多权,则视者眩於目,听者惑於耳,上下不亲,故国家昏乱。

2王弼注:以道治国则国平,以正治国,则奇正起也,以无事则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国,则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国,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浅,民无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

3杜光庭注:理国以政,其述必彰。用兵以奇,其诈非道。不若无事以聚万方,其或多忌讳,广机权,纵淫工,明法令,去道殊远,而国益危。惟可以无事临人,去欲归静,兵革不用,奇诈不施,政令不烦,刑法几措。

4王安石注:正可以治一国而已,奇可以用五兵而已,惟其无事者,然后可以取天下。故曰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然而汤放,武伐,亦可以无事乎?曰;然。则则汤武者,顺乎天,应乎人,其放伐也,犹放伐一夫尔,未闻有事也。

5吕吉甫注: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其来久矣,则其所以治国用兵者固不同也。治国者,不可以不常且久者也,故以正而不以奇。正者,所以常且久也。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故有道者不处。兵而常且久,则是处之也,故以奇而不以正。奇者,应一时之变者也。以其故不能不有以为以正,故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也。治国而无所事智,则有事之不可以取天下也明矣,故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苏辙注:古之圣人柔远能迩,无意於用兵,唯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国为正,以用兵为奇。虽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唯体道者廓然无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7时雍注: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天下不可治也,故以正治国者,必以奇用兵。盖正复为奇,则有用兵之患,以福兮祸所伏也,孰知其极?是以圣人以无事取天下。无事则法地而好静,好静则法天而无为,无为则法道而无欲,无欲则天下自然归之。

8邵若愚注:以正治国,以奇音羁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音碁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王夫之注:天下有所不治,及其治之,非“正”不为功。以“正”正其不正,恶知正者之固将不正邪?故“正”必至于“奇”,而治国必至于“用兵”。夫无事者,正所正而我不治,则虽有欲为奇者,以无猜而自阻,我乃得坐而取之。彼多动多事者则不然,曰“治者物之当然,而用兵者我之不得已也”?

10林虞斋注:以正治国,言治国则必有政事。以奇用兵,用兵则必须诈术,二者皆为有心。无为而为,则可以得天下之心,故曰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有心之不可,而无心之为可?以此道也。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一,阐明个人修养之治外策略,一者国家,一者用兵,一者民众,国取正,兵取奇,民众取无事。任何思想文化的根本,以行用为本,不用则月高如捞月,用则风凉而添衣。思想文化的修为,学为始,用为终也。

2正,指事,甲骨文字形,上边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边足行,指向着目标和方向,不偏不斜走去,平正,不偏斜之义。 国正而民安,兵奇则国无忧,国,兵各司其命,天下当无事,治理国家之本也,后世明,则国泰民安,不明则乱,观历史上下千年,有几人明,有几人暗。

3治外则当用于国家,国正为本。忌讳之事,出自闲散人等,人各司其职,岂有多余之心;闲散人等多出,则暴敛之事多生,民故贫;闲散人等多,口舌纷乱,国故昏;闲散人等多,私欲纷起,怪事则起;闲散人等多,为名利而重,徒添虚名,故法令迭起,不知法,法不止,频出遂起;国正民安之治理国家之本,非正确认知不可,后世行名实之徒,何患于闲散人等,故国败落之缘由。

4国正为本,如何正?则国行之于形制,后各司其职,国家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国行之于文化教育,管理不殆,民众心安;国行之于器用,社会一切人等,知止而为;这就是治理国家,而不用费力取道治理的道理,就会实现国泰民安。

(0)

相关推荐

  • 古籍名句 |《商君书》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1.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 ...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福祸相倚光而不耀

    <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国篇第九章) 福祸相倚 光而不耀 (原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64—72)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直解:具有安定的局面,才能持久.没有出现迹象以前,容易制定策略:对于脆弱的人,很容易对他做出评判:由于微弱没有 ...

  • 五蠹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是韩非的代表性作品,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韩非的社会历史观和法治主张.指出了清除儒侠等五蠹之民的必要性,结构宏伟,气派宏大,是历来公认的代表作.蠹(dù),即蛀虫,这是比喻危害国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庄子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在宥天下就成了无为而治的代名词.道家为什么极力反对有为?他所指的有为具体而言是什么内容?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节点. ...

  • 韩非子050五蠹第四十九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一兽众,人民不胜禽一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