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变开门案:阉党、东林党等大打口水战,最终受害者是曹化淳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于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然而好戏才刚刚开始,因为舆论战争再一次爆发了。

  开门案的主角们

  甲申之变的开门案指的是李自成在这一年攻入京师的时候,传言是有人从内部打开城门才导致农民起义军很顺利地涌入京城。所以开门的乱臣贼子受到人们的痛恨与谴责,但至于是谁开的门,大家吵翻天了。

  比较出名的有以下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冯梦龙的《甲申纪事》,十八日上午,太监王相尧打开彰义门,导致外城失守。

  第二种说法出自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兵部尚书张缙彦开正阳门,驸马朱纯臣开齐化门(朝阳门),直接投降;而后不知道谁打开了顺成、齐化、东直三门,导致京师完全失守。

  第三种说法出自李逊之的《崇祯纪略》,太监张永裕打开齐化门(朝阳门),导致京师失守。

  第四种说法则是“奸民”说,因为没提到重要人物,故而价值不大,不受注意。

  第五种说法则是最多的,说的是开门者是曹化淳,《明史纪事本末》、《明史流贼传》、《国榷》、《明通鉴》明确提到。此外《明季北略》也有提到,但不是重点。

  第四种没有讨论价值,我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其他四种说法。

  “王相尧说”

  太监王相尧确实是一个小人物,史料记载实在太少,很难挖到什么有用的料。不过《甲申纪事》的作者冯梦龙身上的料却蛮多的,晚年是个反清斗士,但也是明朝不得志的文人,五十多岁才考上贡生。因为年纪大了,没当几年官就退了。所以冯梦龙大部分时间都在写小说,“三言两拍”里面的“三言”就是他写的。

  从冯梦龙的经历来看,没机会也没时间参与明末党争,应该是个中立文人。但是说冯梦龙中立也好像不准确,比如被营销号疯传的“崇祯后悔杀了魏忠贤并且厚葬了魏忠贤”谣言,就是从他的《燕都日记》演变而来的。不过冯梦龙的《燕都日记》原文是太监曹化淳说的这句话,并且是曹化淳建议崇祯重新厚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众所周知曹化淳原本是王安的人,而王安是被魏忠贤害死的,且曹化淳本人也是被魏忠贤发配到南京待罪的,怎么可能给死敌说好话呢?这个曹化淳不仅是魏忠贤的死敌,还是东林党人的太监盟友,崇祯上台后清算阉党的工作主要就是曹化淳负责,可见他没有任何动机给魏忠贤翻案。

  《燕都日记》是冯梦龙死前两年写的,当时已经是70岁高龄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上这些都是他道听途说的,包括开门案“王相尧说”,可信度很低。不过冯梦龙应该不是阉党余孽,因为他在污蔑曹化淳的时候,末尾评价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冯梦龙仅仅只是胡说八道而已。(不过也有很多人因此认为冯梦龙是阉党粉丝。)

  哦,对了,冯梦龙是小说家,冯梦龙是小说家,冯梦龙是小说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故而我认为开门案“王相尧说”不太可信。

  “张缙彦、朱纯臣说”

  提出这一说的计六奇倒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学家,《明季北略》保存了很多明史的宝贵原始资料,十分难能可贵。

  兵部尚书张缙彦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在甲申之变前一个月的时候就瞒报军情,导致崇祯错失了号召天下勤王的好时机。张缙彦这人也没有气节,李自成攻入京师之后,就跟大学士魏藻德领着百官恭恭敬敬地迎接农民起义军。后来满清来了,他就逃到家乡从福王那里骗来官职。多尔衮平定江南之后,先是隐匿起来,然后又投降了。所以张缙彦可是货真价实的骑墙派,完全有给李自成开门的动机。

  至于驸马朱纯臣,有史料记载说李自成攻入京师的时候,崇祯下诏将太子朱慈烺托付给他。按理说如果是朱纯臣开的门,崇祯不太可能下这种反常的诏书。而且朱纯臣是被李自成处死的,跟开门的逻辑上存在一定冲突,真假有点难辨。

  值得一提的是,计六奇虽然是历史学家,但是跟明朝的文人一样有通病,记录的很多史料细节不严谨,改天要好好跟大家谈一谈他的问题。

  “张永裕说”

  这一说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张永裕本身也不出名,不过提出者李逊之却是分析的关键。

  李逊之的父亲叫李应升,在天启年间担任御史一职——是货真价实的东林党人。明朝灭亡后,李应升也自称“江左遗民”,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李逊之的身份定位,就是东林党人。

  李逊之跟魏忠贤可是有血海深仇的,因为他的父亲李应升害死的,年仅三十四岁。虽然李逊之的生卒年不详,但大概估计他父亲死的那一年应该在16岁左右或者以下。可想而知李逊之一定是恨死阉党了,对太监肯定是深恶痛绝。

  太监张永裕是不是阉党余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太监不是东林党的人,而且李逊之提出的“张永裕说”代表着东林党人的意志。只不过李逊之写的史书有点一言难尽,自称是看不惯野史太多太乱所以亲自编写,但他自己编的东西,又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感觉看着跟野史没区别。

  “曹化淳说”

  甲申之变发生的三月份,太监曹化淳并不在京师。而且曹化淳当时55岁左右,并在六年前因为疾病而辞官隐退——要知道曹化淳可是崇祯最信任与重用的太监,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隐退了,说明是真的有很重的病。

  十月份的时候,曹化淳才赶赴京师帮忙料理崇祯帝的后事。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做了汉奸的阉党余孽杨博、杨时茂参了曹化淳一本,污蔑他在三月份的时候打开城门,导致李自成攻破京师,并且建议死刑。

  曹化淳吓得直哆嗦,也十分气愤,对于这种谣言自然是要反驳一番。好在顺治帝明辨是非,特意给曹化淳下旨辟谣。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完全没有可能开门的老实人曹化淳,反而变成大家口中的真正的开门者,背负骂名一直延续到现在。本来顺治帝都特地下旨给他辟谣了,结果后来修《明史》的时候还是采纳了这一说。可能是修明史的文人成分比较复杂吧,混入了阉党余孽所以在史书里继续抹黑曹化淳;但也可能是因为曹化淳太老实了,好欺负,加上阉党余孽传得最凶,那群不严谨的史官直接笑纳了。

  金庸先生甚至不加考证就直接在小说《碧血剑》中将其设置成大反派,私通多尔衮、暗中拥立诚王谋反、开门迎接李自成,可以说是黑到了极致。

  曹化淳被无数影视剧设定成负面的小人形象,变成了比肩魏忠贤的祸国殃民的太监,甚至他的兄弟曹化雨也被当成了“雨化田”的原型。

可以说“曹化淳说”流传最广,曹化淳是开门案口水战最终的受害者。看来阉党余孽的口水战战斗力,一点也不比东林党余孽差。

  四种说法总结

  我认为“王相尧说”可信度不高,毕竟小说家冯梦龙有胡说八道的先例;“张缙彦、朱纯臣说”中张缙彦动机较大可能性也比较大,朱纯臣可能性应该比较小;“张永裕说”应该是东林党攻击阉党而产生的,“曹化淳说”则是阉党攻击东林党而硬给造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张永裕说”是孤证;“曹化淳说”可以很明确肯定是假的,曹化淳平白无故蒙冤了几百年,是最惨的。不过他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阉党跟东林党口水战的一部分,他们从天启闹到崇祯,再到南明,一直没有消停过。

  但可以肯定的是,开门案中阉党与东林党是口水战的主力,主流舆论主要是围绕他们展开的。曹化淳成最终受害者,说明开门案口水战中是阉党余孽胜出了。

  另外还有一点,从冯梦龙对曹化淳的抹黑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攻击曹化淳的人非常多,影响了很多中立派的判断。这主要是因为阉党的成分比较复杂,齐楚浙昆宣秦各个派系都有人,也包括一部分东林党叛徒,数量十分庞大。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

  明末阉党、东林党互相攻击、互相抹黑,早都不是新鲜事了, 尤其是天启上台之后。很多事情往往会出现两种或者多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关键是很多虚假信息还被记入了正史中,这无疑给历史学家还原历史真相造成了困扰。

  明末的历史很乱,原因在此。

(0)

相关推荐

  •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江犹唱后庭花 ▷菩提之恶花 其实崇祯皇帝自挂煤山歪脖树上,有点冤. 上次组队去南京特意去了城市东部的西安门,也就是南京明故宫皇城西门.明故宫始建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明洪武八年才放弃凤阳营造中都城的计划 ...

  • 曹化淳:咱家救过钱谦益、教过顺治,但咱家真没开门、投靠魏忠贤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487,阅读时间:约12分钟 曹化淳曹公公是崇祯年间最著名的公公之一,明朝灭亡时很多段子都有他,甚至连<碧血剑>都要他COSPLAY一把曹吉祥.他也是最 ...

  • 东林党和阉党疯狂争斗始末揭秘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86,<明朝史话>连载11,欢迎收看. 嘉靖.万历以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不过,嘉靖朝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虽 ...

  • 东林党未必都是好人,阉党也未必都是坏人

    东林成党,是从把持言路开始. 后来被视为东林的刘 一燝尝言:"任天下事者,惟六官.言路张,则六官无实政.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路得绳其愆,言官陈事,政府得裁其是,则天下治." ...

  • 东林党:清谈实误国,东林难辞咎|魏忠贤|阉党

    清谈实误国,东林难辞咎 对于东林党我自从知道这个词便崇敬有加,一想起那被残害的杨涟.左光斗一众,一想起那抗清的张苍水,夏家父子,那泪珠儿直在眼眶中打转.但及至后来,看那在满清马前跪了一地的东林党,便又 ...

  • 明末舆论战争(二):移宫案东林党打败李选侍,魏忠贤黄雀在后

    皇帝还没死,大臣跟妃子就先斗起来. 泰昌帝病重令东林党人头疼 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泰昌帝.岂料朱常洛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病危了!这可 ...

  • 红丸案背后有隐情,东林党内部分成两派,分歧导致党争问题大爆发

    前言: 早期与中期的东林党也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是分派系的,我们可以从红丸案中发现到很多隐情. 红丸案始末 公元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这一年可是多事之秋,所有东林党人急得起跳. 先是万历 ...

  • 明朝历史人物——顾宪成(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

    顾宪成(1550-1612),明代名士,无锡(属今江苏)人,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革职还乡,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往往讽议朝政 ...

  • 东林党(明朝官僚政治集团)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 ...

  • 元明简史第五回||东林党是亡明的罪魁祸首吗

    百年yesuo,回看千年. 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 [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 ...

  • 大名鼎鼎的东林党领袖,竟是这位常州老儒生的门徒?

     常图寻宝Ⅲ  "东林党之父"的精神遗产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人政治团体,针砭时弊,勇斗宦党,对明末政局和社会有着深远影响.大家应该记得,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五人墓碑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