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之李贽:论跨界达人,谁有我狂?

李贽,号卓吾先生,是活跃在明嘉靖、万历年间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给予了李贽高度评价,同时使得更多的人认识李贽。如果我们进一步挖掘李贽这个人,你会发现在近五百前的明代,李贽早就横跨文学、教育、文化交流、行为艺术等领域,可谓是明朝名气最大的跨界达人!

大明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明清小说的伯乐

大明朝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李贽不是最有才的,不是最有名气的,不是出书最多的,但绝对是影响最为深远的!

李贽最有名的著作当数《藏书》、《焚书》,蕴含其学术主张——"童心说",公然以"异端"的身份,向僵化的理学、吃人的礼教宣战。李贽的书可谓惊世骇俗,蕴含着惊人的魔力,受到广大读书人的喜爱。李贽的书籍,在明朝万历、天启年间两次遭到焚毁,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但是尽管遭到焚毁、禁印,李贽的书仍广为流传,甚至被传到了海外。

李贽在万历朝中后期,已经是思想界实质上的精神领袖,拥趸甚多,其中最有名的追星族便是有"公安三袁"赞誉的袁宏道三兄弟,他们是李贽实质上的嫡传弟子。袁氏兄弟主张"独抒性灵",学术核心"性灵说"便是继承李贽的"童心说",可谓是李贽骨灰级的粉丝!明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更将李贽的"真"进一步发挥为"真情",在著名戏剧《牡丹亭》里讴歌真情,留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著名戏文!清末今文学派的巨擘龚自珍,新文化运动的胡适,这些文坛巨子都深受到李贽深远的影响。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如先秦有诸子百家,两汉有骈文辞赋,盛唐有诗歌,两宋有宋词,元代有元曲,明清两代的文学高峰便是小说。但自明代中后期,文坛逐渐流行矫揉造作、辞藻华丽的"台阁体",明代小说未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被讥讽为街摊文学!李贽此时横空出世,提出只有蕴含真情实感的书才是好书,只有普通老百姓喜欢的才是好文学,努力将地位低下的明清小说抬升为主流文学。

李贽点评《水浒传》,指出全书明写"水浒一百零八将",实写"忠义"二字,是"古今至文",更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书!李贽之后,无数明清学者继续其遗志,如金圣叹评点《西游记》,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胭脂斋评点《红楼梦》。从此,小说不再是街摊文学,逐渐成为明清两代的文学主角。小说在当今社会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其发展形势方兴未艾。李贽,这个不写小说的人,可谓成就了这几百年来无数小说作者的饭碗!

李贽身为一名文学家,最有价值之处不在于华丽的诗文,而在于文章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并被被后世所继承。

大明的金牌特级教师:超前四百年的教育家

李贽除去二十多年的做官生涯外,日常以教书为业,并将其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真正领悟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

在中国古代,若论教书育人之最,第一首推当然是教师行业的祖孙爷——孔子,但孔子尚有男女不平等、歧视农业等缺憾。由此,现今无数受西方科学熏陶的国人,纷纷站起西方教育的队,大喊中国教育在古代就已经误入歧途!却不知在四百年前的明朝,早已有一位名叫李卓吾的老先生,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男女平等、快乐教育等诸多方面,其先进教育理念早就领先西方四个世纪,只是国人未能继承罢了!

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人才,什么是真正的人才?李贽批判那些埋头苦读八股文章,只为做官的读书人为"书奴",只有同时具有识、才、胆,即具有丰富知识、动手能力强、胆色过人的读书人,方为大明真正需要的人才,典型代表便是于谦、海瑞、王阳明。李贽老先生的人才标准不是一般的高,却是真知灼见。

李贽是个独特的老师,呼吁要为学生创提供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倡独立思考。他主张学生天然存在个性差异,因此要因材、因人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不必以科举做官为唯一选择。

古代男尊女卑,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学校根本不允许女子入学。但李贽认为男女生来平等,女子应当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破天荒地收取女弟子,开古代女子入学之先河,使得无数林黛玉、薛宝钗们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作为著名的反封建的斗士,李贽不教四书五经,不教三纲五常,不教科举考试,那么教授什么内容呢?李贽向学子讲授独门的"童心说",主张保养真心,日常所学只为求一个"真"字;摒弃假道学的"存天理,去人欲",高谈"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将晦涩难懂的儒家学问,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谈只有满足普通百姓的私欲和基本生活需要,才是最好的学问!

李贽终生讲学,以直白易懂的百姓日常为起手处,逐渐上升到反禁欲、反理学的哲学高度,深深贴合百姓的内心世界,受到年轻士子、普通百姓的热烈欢迎。每逢李贽讲学,台下慕名求学者人满为患,人人如痴如醉,以李贽为追星偶像的多达数千人。李贽的讲学在当时引发极大的轰动,放在今天,至少是国宝级的金牌特级教师。

李贽身为泰州学派三代弟子,继承了王艮讲学的优点,授课对象不仅仅是年轻的士子,主要是商人、小贩、农夫等普通百姓,成功地将孔夫子的士大夫阶层的精英教育,真正的下放到普通百姓的平民教育中去。古代教育视线外的平民老百姓,即"愚夫愚妇",在李贽眼中是国家最重要的砖瓦,不抛弃、不放弃,每位国民均可接受优质的教育,由教育而民强,民强而国强,其"民本"思想一直被清末、民国等教育家奉为圭臬!

李贽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大明王朝,无疑是离经叛道,并被卫道士口诛笔伐,但却在西方无数的小国家中生根发芽。英、法、德等欧洲强国,早在数百年前就毫不客气的"拿来"李贽的教育思想,并且获得的极大的成功!人口不足不足畏,只要通过教育让每个国民尽可能成为人才,何愁没有人才可用,何愁社会没有凝聚力,何愁国家不强大?这恐怕便是欧洲列强在教育上的成功之处,也是李贽思想最有价值之所在!

文化交流大使:我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勇气

李贽与传教士利玛窦两人的两回六次会面,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一次大碰撞与交流,李贽不愧是跨界的文化交流大使!

利玛窦在大明的遭遇,再次验证:万事都逃不过真香定律!来自意大利的神父利玛窦,是一位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更是一位身负西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利玛窦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了大明,以独特的西洋镜、自鸣钟、世界地图等科学器械为罕见的敲门砖,惊醒了晚明士大夫。此次,晚明士大夫仍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一方面攻讦谩骂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人文科学为歪理邪说;一方面将西方的物理、化学、地图测绘等自然科学归为奇技淫巧。但是耐不住万历皇帝对自鸣钟、钢琴、望远镜、三棱镜、《坤舆万国全图》等西方玩意的喜爱,不少士大夫开始发扬"拿来主义",却不敢"冒着里通外臣"的风险。

身为当时著名的"异端",李贽又岂会在意世人的非议,勇敢地向如同瘟疫一般的利玛窦伸出了援助之手。李贽调侃利玛窦是个外貌憨厚,内心伶俐的人精;利玛窦则夸奖李贽一片赤子心肠,是个难得的自由的读书人;李贽大谈"童心说",写诗《赠利西泰》;利玛窦畅言西方科学,回赠《交友论》;李贽不拘门户,儒道三教浑然一体,同时吸收了西方"人人平等"等理念,利玛窦衷心感谢李贽的牵桥搭线,才有后来的觐见皇帝,才有后来的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

李贽被赞誉晚明巨儒,利玛窦则身负西方科学,他们的交往均使得各自受益匪浅:李贽通过利玛窦,见西方科学兴起,见平等进取;利玛窦通过李贽,见华夏人杰出众,见锦绣华章!

行为艺术家:谁还没有点艺术细胞?

终大明王朝两百七十六年,文人墨客灿若群星,其中另类的行为艺术家比比皆是:如风流才子唐伯虎街头裸奔,华府点秋香;抗倭失败后的徐渭,疯癫自杀九次不成;大明官方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以怒怼嘉靖皇帝为每日的签到打卡,而李贽更是极具魏晋风度的大明行为艺术家。

明朝是个以宗族为血缘纽带的社会,礼教对科举中第的士人有极大的束缚:无论官职低微如县衙小吏,还是显贵如当朝内阁首辅,必须无条件接济宗族成员,无私为宗族奉献。李贽出身破落的海商家族,前半生无论是教书,还是做官,主要目的就是养活百余口的宗族。但李贽平生最不爱受人管束,讨厌束缚。李贽为摆脱宗族的束缚、追求自由,不惜辞官、剃度出家,声称为图夏天凉快,真是傲娇到极致,离经叛道到极致!

但李贽绝不是个假和尚,是个有官方度牒的正经出家人。李贽虽落发为僧,但却用心蓄养胡须,只为可以帅气的抚须而笑;他大谈佛理禅机,却不遵守清规戒律,以饮酒吃肉为乐;他在佛堂敲木鱼,却挂孔子像;他身为泰州门徒,却对儒学大加攻讦!

李贽嘲弄道貌岸然的假道学,声称宁愿和歌姬放浪形骸,也不愿见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李贽不顾非议,收取寡居的妇人为女弟子,主张男女生来平等,此等境界比贾宝玉之流不知高出几个境界!李贽极度痛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吃人的礼教,抨击逼迫寡妇守节不再嫁的恶习,主张女子生来享有婚姻、教育自由,指出拿女子的终生幸福来换取一座贞洁牌坊,是对女子最大的迫害!

李贽另类的行为艺术,使得朝廷中的士大夫大为恼怒,官员莫不以咒骂李贽为站队的投名状。可惜李卓吾是个骂人的高手,最擅长骂人的的御史、言官竟然骂不过这个泉州人!1602年,万历皇帝亲自下场,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下狱。入狱后的李贽拒不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大有把牢底坐穿的气势。此时,李贽门生故交满天下,倾慕者成千数万,只需闲坐囹圄,或许可能被友人营救出狱。但已对人间失望透顶的老顽童偏不,李贽在狱中以一把剃刀自我了断,永远离开了人世间,结束了悲壮而战斗不息的一生!

李贽生前,是一个很独特的另类、异端、狂人,死时却极悲壮、极潇洒,是当之无愧的行为艺术家。

结语

李贽有着文学家、教育达人、文化交流大使、行为艺术家等跨界身份,只是"异端"的外在表现,是李贽不得已的另类行为,是为吸引志同道合的同类,一起反抗世道的不公、黑暗。

李贽,是一个受尽磨难的斗士,被陪伴一生的老妻误解分离,被嗜利的宗族所仇视,被卫道士烧毁寺院、逐出麻城,被昔日的挚友耿定向攻击指责,被万历皇帝大怒下狱而死。李贽,是一片赤子童心的老顽童,是一位真正有教无类的好老师,是一个"此身负污名,以心挽天倾"的仁人志士,是一位以挽救国家危亡、改造社会为己任的读书人!

参考资料: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2、《明史》卷二百二十一《耿定向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时拾史事】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