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郁结、肾气虚,心态调整很重要!李玉宾医案分析

李玉宾《中医临证带教班1期》第8课病案一

病案一:雷某,女,61岁,
 
  我们先望诊开始……
  
  首先要看神气,神气最能反映出核心问题,本质问题,你扫一眼,不用盯着看。阿姨的神气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光彩,神气晦暗,或者说就是一股比较暗,比较浊,比较结的一股神气,这么一个气场。
 
  但是呢你再看一下,看神气主要是看眼神,看面色这种神气,这个神气和这个整体的感觉它是不协调的。
 
  刚才小孙说的很好,老人容易发福,瘦老头比较多见,瘦老太太比较少见,这就是男为阳,女为阴,有所不同。本来这个年龄,应该比较富态,但是没有这个感觉,这是其一,这就是不太正常的地方。其二,这个年龄的老人,一般来说,心会比较淡一些,刻意打扮自己的相对会比较少,但是阿姨给我们的感觉穿得很讲究,很体面,甚至说很有光彩。她是心态还比较年轻,穿得神采飞扬,但是她真正的神气给我们的感觉完全相反,神采是晦暗的,这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这个老人的内心就是那种很好强,或者说很好面子,再深一点就是有一点固执,坚持己见,她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她不是那种什么事都闷着头,跟别人不说话,去做很多事的那种固执。她是心里怎么想的,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可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承担一些事情,喜欢做一些事情,这样就把自己搞的很辛苦,很累,但是又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去。
  
  一个人年龄慢慢大了,就慢慢转成收藏,秋收冬藏,这个年龄是属于水气,慢慢应该收藏。水是至柔,应该很柔和,不要再去争什么,这个老太太给人的感觉还处在热火朝天,还要去争取抢的那个阶段,跟这个年龄完全不相符。
 
  那么这种心态,跟她身体的承受能力,或者说处理问题的年龄已经不相符,已经不能够协调,她必然会碰到很多处理不了的问题,必然会遇到很多的纠结,她自己转不过弯,她可能从年轻时候就是这种性格,很要强,而且又很固执,不知道后退,不知道退缩。
  
  这种纠结,久而久之,必然耗伤内在的阴精,老是往外散,老想着去做点什么,老是耗散。另一方面,过于往外,一旦达不成,就是一个纠结,纠结多了,郁结就很重。郁结又重,正气阴精又亏,最后必然就是精气亏损,浊气内滞,所以她的脉象都不用摸,肯定是弦,硬,滞,结,有点空涩,必然是这么个脉象,你不用去摸,以后大家可以去体会,她的脉象应该以郁结为主。
  
  从外在表现来说,包括面色比较晦暗,头发比较稀疏,耳朵听力有点差,都是肾精亏损的表现,正气亏损。其实,郁结是第一位的,虚是第二位的,治疗的时候,一定是先破郁结为主,郁结不破,肾气就不能恢复,当然最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调整,这个年龄不能再往前冲了,一定要静下来,放松,不要把自己当个年轻人使唤,这一点回去要好好跟她沟通一下。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看到很多表象,它的根源在哪?肯定都在心态上,心性上,然后引起气机上的一些郁结,导致身体上的各种表现,气血阴阳的亏损。治疗的话,如果上来只是一看,阴亏了,从补肾的角度来治,这是下下策,补不进去的,可能会缓解,连通路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如果从疏肝解郁的角度来治,就稍微进了一步,这就看到了问题比较内在的东西。更进一步来讲,她的个性,脾气,秉性,这是要好好沟通一下的。
 
  其实从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她的心态来,包括嘴型都比较紧,一般老太太都很慈祥,慢慢的一个嘴型,这个嘴型感觉都比较紧,绷得很紧。为什么?她一直把自己当年轻人,拼命往前冲的那种,实际上她冲不动了,没有底气,没有动力去冲了,只有徒劳的消耗。所以最重要的是先把心态放下,该享福享福,该休息休息,儿女自有儿女福,是吧。
 
  现在大家过来试着摸一下脉,我还没摸,看看是不是这个脉,来摸一下。
 
  咱们讲摸脉,脉贵柔和,就一气一定要柔和,柔和才是一个长久之道。所以为什么道德经讲,老子一直强调说刚强则死,柔弱则生。
 
  就是人的光彩,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看就是那种很柔和的光,有的人带着一股肃杀之气,比较凉,比较犀利;有的人的光彩比较阴暗,比较沉,是不一样的。老太太的光彩,有点暗,又带着一点杀气,这就是刚强之脉,刚强之气,心不够柔软,太要强了。
 
  大家摸的脉象跟刚才我们估计的脉象差别大不大?
 
  问:你说的滞是不是就是它不太流动,堵在心内,不太均匀?
 
  答:滞就是那种就是堆在一块走不动了,堵的比较厉害那种感觉。滞结嘛,脉比较沉,比较有力。
  
  她这个涩象,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她这个气郁相对来说更明显更重一些,气郁把阴亏给压住了。你去这个仔细体会的话,沉取尺脉那一块还是比较明显,涩一点,其他的地方涩象不是很明显,这就是郁结目前正在风头上,郁结的还比较重,所以她的脉象表现出偏阳性的一个特征。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摸脉时这个郁结有一点按不住,感觉往外出是吧,而且很吃力,一会儿你的手就有点麻的感觉,她的气是很浊的,很不清透,不干净。那么气的郁结,气有余就是火,对她来说就是体内的一把火,脉很急对吧,这就是风象,风动火着,所以她看起来不够滋润,看着比较枯燥,火气一直在里面消耗,消耗阴气。
  
  那么这种阴精亏损,没有涩的那种感觉,脉象上表现的不是很明显,舌苔上也不是很明显。舌苔为什么不明显,因为气行则水行,气行则津液跟着走,它气走的很慢,津液在里面也能跟着走一点,显得这个舌头还没有这么枯燥。舌头还很薄,但实际上她肯定是容易干,容易渴,肯定会有这个感觉。
 
  脉诊给我们一个更直接的判断,能对她目前脉气流通的状态了解得更清晰一些,她现在是很紧,走的很急,跟她体内有大的郁结是相吻合的,等于说是里面的路太窄。所以当务之急,首先是破气,破郁结,先把通路给她稍微通开,然后再慢慢的把阴气养一养,把心气开一开。
  
  象这种纠结,这种郁结都属于阴证,如果从五行的角度来讲算是一种金气之象,寒凉郁结,火可以克金,所以要用开达,火气开散,用开导这个柔散的力量,去纠正她,去改善她。

那么这种力量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药物,药物的疏散温达温通,不要觉得这个脉很急很有力,都快化火了,为什么还要温通。不是说要用多么热的药,而是讲这股气,她郁结的根源,就好比心气拧在这儿,纠结在这儿,她不知道灵动,不知道柔和地去变通。这就是一股僵硬,冰凉之象,你看这个东西一受热,热胀冷缩,一受热就软了,要用这种温散的药,慢慢的把她这股气化一化,软一软,让她变得柔和灵动。并不是用很强的温通的药去疏通,而是用稍微温热,疏散的药,让她这个心气稍微化一化,不在这么僵了,是这个意思。
 
  从用药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选少量的肉桂,类似这种开心气的,或者是桃仁也可以,桃仁也是开心气的,或者说它能够化解淤浊之气,从而能让正气自己打开,这是从治本的角度来说,那么治标的话,破结化瘀的药那是另外的。
  
  从更本质的角度来讲,她自己心里要把这个心结打开。好比说人这一股气,正常情况下,这么大一团气,你的心态如果比较柔和,不松不紧,它自由的运转,有出有入,你的精神的耗散就是出,饮食休息就是入,它始终处在一个比较柔和周流的状态。
 
  这个老太太相当于是很纠结,“咵”一下收成一个小疙瘩一样,收的很紧,小疙瘩一样,然后呢她的压力比较大,自来水的压力大喷的比较远,她有很多的想法,可以干这个,可以干那个,想法很多,结果把自己给消耗了。所以要把这个心态解开,放松,慢慢的心态一解开,心量大了,这个气跟着就软了,就柔和了,这比用药快的多。所以这个开心结是最快的,这需要有一个人她能听的进话的,劝劝。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跟他的心态密切相关,古人有句话“什么人得什么病”,就是这样。所以真正的好大夫并不是只开点药,把身体上的问题解决一下,能够调心,这是最好的。
  
  人往往就是因为放不下的东西太多,把自己给拴住了,有时候在医院里碰到这样的病人,很严重,医生说我们已经尽力了,真没办法了,你回家吧。到这个时候,有的人很能就吓死了,有的人反而想开了,反正就这样了,管它呢,啥也不管了,反而放开了,这种人,后来发现这个病慢慢好了。
 
  所以,只要你真的能放下,好多病真的自然就好了。我自己也有这种体会,有时候难免碰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觉得很不高兴,一不高兴就觉得气马上就郁上了,感觉气在那儿不动了,堵在那儿了,等一会儿气也过了,然后又想开了,你又觉得那个气“咵”就散开了,马上就让你轻松了。就是这种变化,你只要能体会的到,一次这样的变化,就能证明所有的病,从道理上来讲,只要能想得开,都可以自己好。
 
  两侧的关脉主肝胆,主脾胃,虽然我们说左肝右脾,实际上两关脉同时都可以反应肝胆脾胃的情况。她的脉这么满,木气郁在里头,木克土,克的很厉害,都有一点动象了,这种脉象很危险。这种脉象就好像一个人在屋里快憋疯了,想跳楼了,就是那种感觉。所以她心脑血管的风险比较高,这种动象不是单纯的脉动如豆,主痰盛,她这个并不是痰,也可以认为是气机郁结这种顽痰,实际上是气机郁结很重的一种表现。
 
  我们摸脉,只要摸到这种脉很紧,按不动的那种感觉,一定是气机郁结很重,一定是有顽痰。但是现在没法破痰,治病由浅到深,先把气分通开,下一步里面痰浊瘀血慢慢就出来了,痰浊瘀血再一破,虚证就出来了,然后再开始慢慢往里补,现在只能先把气通开。
 
  所以你想想,她多大的一股心气能把气憋住,我一直麻到胳膊肘以上,很厉害,她心气的郁结很重,里面快着火了。像她这个脉象,如果说胆子大一点,我们这个方子里面,可以把枳壳,陈皮这些药的量翻翻,甚至三倍的量,彻底回家拉肚子,两三天可能就把大部分郁结解决的差不多。但是城里人相对来说体质还是差一些,所以就慢慢来吧,不要回去搞得老太太受不了,我在乡下干过这事,老人拉得起不来床,但是好的很快。这个必须先破后补,没办法,已经快板结了。

主讲:李玉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师从民间中医任启松老先生,深入学习以《四圣心源》为主的经典中医理论体系。擅长从象的角度研究中医,指导临床。察象辨证,从象用药,诸象结合,疗效彰著。著作《临证辨象》,校对《四圣心源》等书籍,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皆有自己的心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