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变迁
题外话:这段日子在读“二十四史”,又在教关于“亲情之间”的课文,享闲暇时光,爱自我反思。兴致所至写下这篇回忆录,也是家庭的变迁史,仅限圈内阅读,望勿外传!
家与住房联在一起,家与亲情密不可分。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家庭变迁史,它映衬着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化。清晰记得五十几年人生中,经历的几次家的变迁。
1 少年坎坷
童年的家地处偏僻。住家的四周几乎被农田包围。与村庄间隔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越过水渠往东可见村庄民居。幼时的家虽不复存在,可地点位置犹记,屋及简陋陈设难忘。
1962年,母亲与姐姐都遭下放回原籍。老家原来的住房已不见踪影,即使有也不属于自家了!没有住处怎么办?在当地一些能工巧匠协助下,在生产队的养猪场附近搭建了两间屋,就成了我们家的住房。第二年即1963年,我就在那里出世了。
童年印迹还记得一些。房间里有一对开门的衣柜,这要算家中贵重的家具了。柜门上曾写有父亲的手迹“勤俭持家,诚实待人”。也是父亲崇尚的家风吧!
房屋北面有一池塘,池塘的北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也就是今328国道的前身。从家里出发,经过一条曲径小道再沿公路向东走约500米,就抵达当时村庄里最繁华人气最旺的“街市",那儿有汽车站,还有不少个体商铺。
还记得六七岁时,有一年除夕的下午,我从自家门口沿那条曲径小道一直打扫到公路边。那时就想明天过年了,让来客踏上干净的路面来自家。路人看到一个小孩在吃力扫地,忍不住夸上两句,我越干越欢,忙得浑身衣服都湿了。
十岁的生日就是在那过的,家人连同来客也就一桌人,生日晚宴在月光下进行。堂姐的大儿子长我约六岁,那天刚好从东台到这,看到他的模样,我当时就觉得应叫他哥,在堂姐的再三要求下,这个比我年长的外甥极不情愿地叫了声”小舅舅“!
也就在那个家里,经历了两件大事。七岁那年,比我长17岁唯一的姐姐远嫁他乡,姐姐出嫁后,家里少了一个人,那时我真感到好孤独;八岁那年,父亲蒙冤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时遭批斗、受管制。多少年来,我们家毫无政治地位,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
童年的坎坷是难以抹去的记忆,也铸就了自己的不良个性。记得社员出工或休息时,短时间家里聚集不少人,听他们聊天说笑话。偶尔得到父母同意,也会走出家门,越过水渠到村子里去找同伴玩耍,但时间不能过久。偶有同伴到野地打猪草与我为伴,甚是快乐。
儿时的心愿就是想搬家,能与乡亲们为邻,好与同龄人为伴。这个愿望终于在1974年即我十一岁变成了现实。大队决定沿水渠西侧开挖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处于河道边缘的我家,严重受影响而被迫搬迁。生产队把位于村庄中部的仓库腾出来,作为我家的临时住所,约莫过了半年时间,在一户人家的房屋后面,队里划出一块宅基地给我家砌房子。
七十年代的条件艰苦,时间也紧迫,砌房之事只能草率而就。匠人、小工也就是几个乡亲和家人。没有水泥,更没有钢筋,墙壁是用石灰加泥土粘合;砖头缺乏,就用土块或石块凑合;没有瓦盖,只得用麦草替代。大约一个月时间,新屋建成了。我们从临时住所搬到“新家”。
“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更窘困”。这是那个岁月我们家的真实写照!记得在学校里当不了红小兵(以后程少先队员);集体活动没有发言权,还时常受人欺侮;记得十一二岁时,摆地摊卖蔬菜换点钱;记得有人上门买8只鸡蛋,换得五角钱,妈妈给了我交学费;记得不止一次姐姐随信夹上五角、一元的纸币,以补贴家用······
在这个家,印象更深的是1977年,为缓解家庭的生活困难,母亲被迫离开我们去给人家去当保姆。那一年是我和父亲共同生活日子,原本对父亲的误解也逐渐消除,我认识到他的人品高洁和学识深厚,更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1978年,是我们家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历经九年多蒙冤受屈的父亲终获平反,恢复工作并补发了部分工资。后利用补发的两千多元工资,于1980年在原地翻建了三间瓦房。这在当时还是时尚够一流的,快四十年时间了,如今它已是破旧不堪的一座危房!
母亲生前曾告诫我,这个住宅可是块宝地,你不要轻易丢了!它原是祖上的后花园。我们家搬到这儿以后,经历了几件大喜事:先是1978年,父亲恢复公职;继而1981年,19岁的我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87至1988年,我结婚生子,家里人丁兴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2 寄居宿舍
1989年,为照顾小家庭,我从塘头中学调往二姜中学任教。说实话,婚恋之前,只知有二姜这个乡镇,从未去过。结婚之后,特别是1989年以后,这里成了自己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来二姜工作一直住在爱人的粮管所宿舍。刚开始的两年因儿子丢在父母那边照看,每晚总要有一人回家带孩子睡觉,后来儿子来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我们一家三口就以粮管所宿舍为家,在那生活了十四年。仅在休息日、节假日,我和儿子一定得回老家的。
进入90年代以后,计划经济渐被市场经济取代,粮管所失去往日的繁荣,人员也逐步精简。这样住房倒是更加充裕了,我们从原先住的两间房屋,逐步扩充到四间。忘不了几任粮管所负责人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小家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让我这个非系统内人员一住就是十余年。
从幼时的孤独生活到如今的大院里的多人生活,让我慢慢习惯并适应,性格也悄悄发生改变。粮管所里职工一起聚餐,也常邀我参加。妻子的同事郭女士擅作烹饪,与我们一家分享美食也是常事。
回想儿子读小学的一段日子,中午都到岳母家吃饭。岳家距离中、小学都较近,为了照应失明的岳母,为了岳父安心上班,也为了我们父子二人免于家校间的奔波,而让同样上班的妻子匆忙赶来做饭烧菜。平添了几份忙碌,增加了往返劳累。
在客居粮管所宿舍的十几年里,我正值青春年少,凭着执着和坚守、勤奋和进取,工作上取得了瞩目的业绩。1990年首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3年代表学校对片内十余所学校近三十人举行数学公开课;1995年发表第一篇数学专题论文;1996年取得中级职称;1998年加入党组织;1999年评为大桥片中青年教学骨干;多年任教毕业班数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学校的发展进步,为个人的事业成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赢得了校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和普遍好评。
曾出现调往城区的机会,也常有被领导青睐的时候,但自己没有积极争取和把握,如今更多同龄人与后生们功成名就,我无怨无悔当一名普通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
遗憾的事也难以释怀。儿子以小学毕业第二名的成绩升入我校,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竟然沦为中等。作为父亲又是教师,我一直问心有愧!
入学前母亲劝我不要把儿子放在自己班上,以免造成自己工作上的被动。倒不是抱怨儿子的任课老师,本想与儿子一同经历初中三年的奋斗,可学校安排我的工作似乎“有意作对”!儿子上初一、二时,我教初三;等他上初三时,我教初一。儿子中考失利,让我悔恨不已!
去年2016年底,粮管所已经被拍卖,我们曾经居住十几年的宿舍,支持并见证了一个少年成长的家,即将被她新主人抛弃而夷为平地。
3 置业兴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房地产市场已开始启动并日益红火。凭我们的经济收入无力购房,压根儿也想不到进城买商品房。可这样久居宿舍也不是长久之计,再说房屋陈旧需修缮维护,也梦想今生拥有自己的栖息之地。
是2000年的撤乡并镇带来一个机遇。原二姜税务所已撤消,其时人去楼空。地点位于马路边,房龄不长且面积挺大。闲置快两年了,听说将出售,当地好几个老板跃跃欲试准备拿下。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向税务所工作的姐夫打听,很快听到了他的积极回音!
2003年,随着购房合同的签署、购房款的交清,我们成了“税务所”房屋的主人。此后又托亲戚经过一系列手续取得了法律上的认可!
毕竟是公房又两年多没人居住,尽管外表看像一栋别墅,可进入其中却发现零乱破损,尤其是墙壁外表脱落严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先做打扫清理,继而整修电路、水路,将旧墙壁铲除,做重新粉刷,又将屋面修缮改造、门窗更新,经过半年时间的修整,终于让她的旧颜焕发新姿!
2003年底我们撤离粮管所宿舍,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凝结半生心血而购置的房屋,我们倍加珍惜与呵护!
我们划出三间作为卧室,楼下居中一间为最佳冬暖夏凉,自然给父母住;楼下偏小的那间房给儿子;我们俩则居于楼上。父母去世后,那房间一度给岳父母居住过。前年又把它作了一番装修,作为儿子儿媳在家中的居室。
2004年,在这里举办了母亲的八十岁寿宴;自2004年起,在这里让父母舒心地与儿孙团聚,一起度过了近十个春节;2011年和2013年,在这里先后办完了父、母的丧事;2014至2015年,在这里与岳父母共同生活了约一年的时间;2016年,在这里为儿子举办了婚礼;2017年,在这里迎来了新一代小生命的诞生。
地处马路边,临近“闹市区”,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孩子大舅的协助下,2004年和2009年,我们先后两次兴建门市房。虽说建筑都安排在暑期进行,可是施工进展难料,后续完善复杂,困难往往超过预期,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妻子毫无怨言地为此付出了更多辛劳。
有人说,经历过砌房之后,吃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那时我忽有一种想法,“没有砌房经历的人生是欠缺的,不经过艰苦磨砺的人是难以长大的”。适时做出的英明举措,艰辛奋斗的劳动结晶,已为子孙留下一笔永久的财富!
曾有朋友建议对这一地块作大胆的变通,如将它作为商用,将会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收益,可惜其时我们没有这个头脑也缺乏这个胆识,已错失了这一时机!
年近花甲,想到普通的人生尚能有所作为,置业兴家,胜似父辈,告慰祖先,也聊以慰藉了!难以忘怀在这个家的创建和完善过程中,众多亲戚朋友给予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
目前这座房子及院落,惟我独守。既尝孤独寂寞之感,也品欣慰愉悦之情。
4 城里买房
2013年儿子已稳定在县城就业,客居寄居只是权宜之计,再说临近结婚成家的年龄,父母也有责任为他购置一套住房。
2013年上半年去了多少次县城,不知看了多少房子。有毛坯的,有二手的,也有在建的户型图,就是为了选择合适的住房。买房可是一生中少有的大事,而且花费近百万,所以特别慎重反复权衡,与人商量请人参谋更不用说。
终于当年7月,看重一套装修不久的二手房。该户型结构、采光条件、位置地点等都觉得理想,特别是室内的陈设布置也很雅致,看罢我很满意。可是房主开价八十八万,当时我俩所有的工资和积蓄只够一半,那另一半如何凑齐?多亏孩子他舅的话让我吃了定心丸,才让我敢做这平生最大一笔买卖!
早闻住房公积金贷款,可这样的贷款也需要抵押,经与房主商量先过户,再以这个房产做抵押,然后办理贷款手续。
接下来的8月份好几天都是早出晚归。炎炎夏日在县城里的“三点之间”穿梭。去建行营业厅,跑行政服务中心、奔公积金管理中心。当时心里就想“有钱真好,无须如此折腾自己了!”
直至当年国庆节前夕,办结了全部手续,付清了房款,取得了进门钥匙,儿子很快入住新居。
购得商品房以后,儿子的婚事也很快落实。2016年初,儿子结婚成家,第二年即今年初孙子出世。
孙子活泼可爱,给我们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希望从祖辈父辈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教训,一家人同心协力,用心培育,有所建树,大有可为。期待二十年后他为我们家创造辉煌灿烂!
如今,这个的家成为人气最旺的,妻子也加入到儿子的三口之家。她退休后转身担负起照料哺育孙子的义务,我也常去凑热闹。幸亏当时有远见,买下的近百平两居室的房子。儿子儿媳倒觉得嫌小了,愿他们守业置业创业兴业,愿儿孙一代胜似上辈人!
无聊追忆往昔事,
家庭变迁个人史。
何惧朋友看笑话,
铭记家史为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