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变迁

题外话:这段日子在读“二十四史”,又在教关于“亲情之间”的课文,享闲暇时光,爱自我反思。兴致所至写下这篇回忆录,也是家庭的变迁史,仅限圈内阅读,望勿外传!

家与住房联在一起,家与亲情密不可分。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家庭变迁史,它映衬着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化。清晰记得五十几年人生中,经历的几次家的变迁。

1  少年坎坷

童年的家地处偏僻。住家的四周几乎被农田包围。与村庄间隔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越过水渠往东可见村庄民居。幼时的家虽不复存在,可地点位置犹记,屋及简陋陈设难忘。

1962年,母亲与姐姐都遭下放回原籍。老家原来的住房已不见踪影,即使有也不属于自家了!没有住处怎么办?在当地一些能工巧匠协助下,在生产队的养猪场附近搭建了两间屋,就成了我们家的住房。第二年即1963年,我就在那里出世了。

童年印迹还记得一些。房间里有一对开门的衣柜,这要算家中贵重的家具了。柜门上曾写有父亲的手迹“勤俭持家,诚实待人”。也是父亲崇尚的家风吧!

房屋北面有一池塘,池塘的北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也就是今328国道的前身。从家里出发,经过一条曲径小道再沿公路向东走约500米,就抵达当时村庄里最繁华人气最旺的“街市",那儿有汽车站,还有不少个体商铺。

还记得六七岁时,有一年除夕的下午,我从自家门口沿那条曲径小道一直打扫到公路边。那时就想明天过年了,让来客踏上干净的路面来自家。路人看到一个小孩在吃力扫地,忍不住夸上两句,我越干越欢,忙得浑身衣服都湿了。

十岁的生日就是在那过的,家人连同来客也就一桌人,生日晚宴在月光下进行。堂姐的大儿子长我约六岁,那天刚好从东台到这,看到他的模样,我当时就觉得应叫他哥,在堂姐的再三要求下,这个比我年长的外甥极不情愿地叫了声”小舅舅“!

也就在那个家里,经历了两件大事。七岁那年,比我长17岁唯一的姐姐远嫁他乡,姐姐出嫁后,家里少了一个人,那时我真感到好孤独;八岁那年,父亲蒙冤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时遭批斗、受管制。多少年来,我们家毫无政治地位,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

童年的坎坷是难以抹去的记忆,也铸就了自己的不良个性。记得社员出工或休息时,短时间家里聚集不少人,听他们聊天说笑话。偶尔得到父母同意,也会走出家门,越过水渠到村子里去找同伴玩耍,但时间不能过久。偶有同伴到野地打猪草与我为伴,甚是快乐。

儿时的心愿就是想搬家,能与乡亲们为邻,好与同龄人为伴。这个愿望终于在1974年即我十一岁变成了现实。大队决定沿水渠西侧开挖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处于河道边缘的我家,严重受影响而被迫搬迁。生产队把位于村庄中部的仓库腾出来,作为我家的临时住所,约莫过了半年时间,在一户人家的房屋后面,队里划出一块宅基地给我家砌房子。

七十年代的条件艰苦,时间也紧迫,砌房之事只能草率而就。匠人、小工也就是几个乡亲和家人。没有水泥,更没有钢筋,墙壁是用石灰加泥土粘合;砖头缺乏,就用土块或石块凑合;没有瓦盖,只得用麦草替代。大约一个月时间,新屋建成了。我们从临时住所搬到“新家”。

“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更窘困”。这是那个岁月我们家的真实写照!记得在学校里当不了红小兵(以后程少先队员);集体活动没有发言权,还时常受人欺侮;记得十一二岁时,摆地摊卖蔬菜换点钱;记得有人上门买8只鸡蛋,换得五角钱,妈妈给了我交学费;记得不止一次姐姐随信夹上五角、一元的纸币,以补贴家用······

在这个家,印象更深的是1977年,为缓解家庭的生活困难,母亲被迫离开我们去给人家去当保姆。那一年是我和父亲共同生活日子,原本对父亲的误解也逐渐消除,我认识到他的人品高洁和学识深厚,更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1978年,是我们家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历经九年多蒙冤受屈的父亲终获平反,恢复工作并补发了部分工资。后利用补发的两千多元工资,于1980年在原地翻建了三间瓦房。这在当时还是时尚够一流的,快四十年时间了,如今它已是破旧不堪的一座危房!

母亲生前曾告诫我,这个住宅可是块宝地,你不要轻易丢了!它原是祖上的后花园。我们家搬到这儿以后,经历了几件大喜事:先是1978年,父亲恢复公职;继而1981年,19岁的我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87至1988年,我结婚生子,家里人丁兴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2  居宿舍 

1989年,为照顾小家庭,我从塘头中学调往二姜中学任教。说实话,婚恋之前,只知有二姜这个乡镇,从未去过。结婚之后,特别是1989年以后,这里成了自己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来二姜工作一直住在爱人的粮管所宿舍。刚开始的两年因儿子丢在父母那边照看,每晚总要有一人回家带孩子睡觉,后来儿子来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我们一家三口就以粮管所宿舍为家,在那生活了十四年。仅在休息日、节假日,我和儿子一定得回老家的。

进入90年代以后,计划经济渐被市场经济取代,粮管所失去往日的繁荣,人员也逐步精简。这样住房倒是更加充裕了,我们从原先住的两间房屋,逐步扩充到四间。忘不了几任粮管所负责人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小家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让我这个非系统内人员一住就是十余年。

从幼时的孤独生活到如今的大院里的多人生活,让我慢慢习惯并适应,性格也悄悄发生改变。粮管所里职工一起聚餐,也常邀我参加。妻子的同事郭女士擅作烹饪,与我们一家分享美食也是常事。

回想儿子读小学的一段日子,中午都到岳母家吃饭。岳家距离中、小学都较近,为了照应失明的岳母,为了岳父安心上班,也为了我们父子二人免于家校间的奔波,而让同样上班的妻子匆忙赶来做饭烧菜。平添了几份忙碌,增加了往返劳累。

在客居粮管所宿舍的十几年里,我正值青春年少,凭着执着和坚守、勤奋和进取,工作上取得了瞩目的业绩。1990年首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3年代表学校对片内十余所学校近三十人举行数学公开课;1995年发表第一篇数学专题论文;1996年取得中级职称;1998年加入党组织;1999年评为大桥片中青年教学骨干;多年任教毕业班数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学校的发展进步,为个人的事业成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赢得了校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和普遍好评。

曾出现调往城区的机会,也常有被领导青睐的时候,但自己没有积极争取和把握,如今更多同龄人与后生们功成名就,我无怨无悔当一名普通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

遗憾的事也难以释怀。儿子以小学毕业第二名的成绩升入我校,经过三年初中学习,竟然沦为中等。作为父亲又是教师,我一直问心有愧!

入学前母亲劝我不要把儿子放在自己班上,以免造成自己工作上的被动。倒不是抱怨儿子的任课老师,本想与儿子一同经历初中三年的奋斗,可学校安排我的工作似乎“有意作对”!儿子上初一、二时,我教初三;等他上初三时,我教初一。儿子中考失利,让我悔恨不已!

去年2016年底,粮管所已经被拍卖,我们曾经居住十几年的宿舍,支持并见证了一个少年成长的家,即将被她新主人抛弃而夷为平地。

3  置业兴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房地产市场已开始启动并日益红火。凭我们的经济收入无力购房,压根儿也想不到进城买商品房。可这样久居宿舍也不是长久之计,再说房屋陈旧需修缮维护,也梦想今生拥有自己的栖息之地。

是2000年的撤乡并镇带来一个机遇。原二姜税务所已撤消,其时人去楼空。地点位于马路边,房龄不长且面积挺大。闲置快两年了,听说将出售,当地好几个老板跃跃欲试准备拿下。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向税务所工作的姐夫打听,很快听到了他的积极回音!

2003年,随着购房合同的签署、购房款的交清,我们成了“税务所”房屋的主人。此后又托亲戚经过一系列手续取得了法律上的认可!

毕竟是公房又两年多没人居住,尽管外表看像一栋别墅,可进入其中却发现零乱破损,尤其是墙壁外表脱落严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先做打扫清理,继而整修电路、水路,将旧墙壁铲除,做重新粉刷,又将屋面修缮改造、门窗更新,经过半年时间的修整,终于让她的旧颜焕发新姿!

2003年底我们撤离粮管所宿舍,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凝结半生心血而购置的房屋,我们倍加珍惜与呵护!

我们划出三间作为卧室,楼下居中一间为最佳冬暖夏凉,自然给父母住;楼下偏小的那间房给儿子;我们俩则居于楼上。父母去世后,那房间一度给岳父母居住过。前年又把它作了一番装修,作为儿子儿媳在家中的居室。

2004年,在这里举办了母亲的八十岁寿宴;自2004年起,在这里让父母舒心地与儿孙团聚,一起度过了近十个春节;2011年和2013年,在这里先后办完了父、母的丧事;2014至2015年,在这里与岳父母共同生活了约一年的时间;2016年,在这里为儿子举办了婚礼;2017年,在这里迎来了新一代小生命的诞生。

地处马路边,临近“闹市区”,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孩子大舅的协助下,2004年和2009年,我们先后两次兴建门市房。虽说建筑都安排在暑期进行,可是施工进展难料,后续完善复杂,困难往往超过预期,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妻子毫无怨言地为此付出了更多辛劳。

有人说,经历过砌房之后,吃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那时我忽有一种想法,“没有砌房经历的人生是欠缺的,不经过艰苦磨砺的人是难以长大的”。适时做出的英明举措,艰辛奋斗的劳动结晶,已为子孙留下一笔永久的财富!

曾有朋友建议对这一地块作大胆的变通,如将它作为商用,将会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收益,可惜其时我们没有这个头脑也缺乏这个胆识,已错失了这一时机!

年近花甲,想到普通的人生尚能有所作为,置业兴家,胜似父辈,告慰祖先,也聊以慰藉了!难以忘怀在这个家的创建和完善过程中,众多亲戚朋友给予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

目前这座房子及院落,惟我独守。既尝孤独寂寞之感,也品欣慰愉悦之情。

4  城里买房

2013年儿子已稳定在县城就业,客居寄居只是权宜之计,再说临近结婚成家的年龄,父母也有责任为他购置一套住房。

2013年上半年去了多少次县城,不知看了多少房子。有毛坯的,有二手的,也有在建的户型图,就是为了选择合适的住房。买房可是一生中少有的大事,而且花费近百万,所以特别慎重反复权衡,与人商量请人参谋更不用说。

终于当年7月,看重一套装修不久的二手房。该户型结构、采光条件、位置地点等都觉得理想,特别是室内的陈设布置也很雅致,看罢我很满意。可是房主开价八十八万,当时我俩所有的工资和积蓄只够一半,那另一半如何凑齐?多亏孩子他舅的话让我吃了定心丸,才让我敢做这平生最大一笔买卖!

早闻住房公积金贷款,可这样的贷款也需要抵押,经与房主商量先过户,再以这个房产做抵押,然后办理贷款手续。

接下来的8月份好几天都是早出晚归。炎炎夏日在县城里的“三点之间”穿梭。去建行营业厅,跑行政服务中心、奔公积金管理中心。当时心里就想“有钱真好,无须如此折腾自己了!”

直至当年国庆节前夕,办结了全部手续,付清了房款,取得了进门钥匙,儿子很快入住新居。

购得商品房以后,儿子的婚事也很快落实。2016年初,儿子结婚成家,第二年即今年初孙子出世。

孙子活泼可爱,给我们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希望从祖辈父辈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教训,一家人同心协力,用心培育,有所建树,大有可为。期待二十年后他为我们家创造辉煌灿烂!

如今,这个的家成为人气最旺的,妻子也加入到儿子的三口之家。她退休后转身担负起照料哺育孙子的义务,我也常去凑热闹。幸亏当时有远见,买下的近百平两居室的房子。儿子儿媳倒觉得嫌小了,愿他们守业置业创业兴业,愿儿孙一代胜似上辈人!

无聊追忆往昔事,

家庭变迁个人史。

何惧朋友看笑话,

铭记家史为励志。

(0)

相关推荐

  • 黄陂坪上

    在我的印象中,黄陂粮管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迁至欧家附近的坪上,坪上就成了黄陂粮管所的代名词.在很长一段时间,相邻的村庄--欧家和张家还未东扩北展,黄陂粮管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地趴在这块高地上 ...

  • 6/阳宅形家风水外六事之树木

    前面几节我们讲了形家风水的几种情况,然而在写文字的时候有时候会被系统判定私有违规,所以有些东西我只能一带而过,好了言归正传! 这节课所讲的内容相对比较实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树木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 ...

  • ​【致我最爱的母亲】/ 畅冲

    致我最爱的母亲  --一封家书 畅冲               亲爱的母亲, 也许您想不到,儿子会给您写信.可是,这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已经酝酿了好久,因为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足以表达儿子对您的感恩之情 ...

  • 胡克林:钱江120的三重使命(3)漫漫相亲路|纪实

    胡克林:钱江120的三重使命(2)全家逼婚齐上阵|纪实 文/胡克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谨以此拙文怀念生我养我的父母大人 硕士博士抵不上人情练达.历经世事!很不幸,纯洁的爱情既不同情弱者,也不 ...

  • 村庄物语︱池家岗叙事:西湖,水稻,住房

       西湖沧桑 我的老家,是皖北颍河岸边一个叫池家岗的村子.村子不大,200来户人家,500多口人,种着不到600亩地. 村西面,有个西湖,方圆一百亩.其实那不是湖,湖底都是耕地,但池家岗人都叫它&q ...

  • 最珍贵的遇见与回忆

    来源: 秋天红了   作者:青荷 父亲颜焕光摄于1954年 一个心愿深深埋藏50年 父亲1925年出生于湖南衡山(现衡东县),1948年考入广州大学.内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参加了由王强毅司令员.罗湘 ...

  • 【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心安里的变迁/余罗生

    站在八一桥上,望着下面两旁栉次邻比的高楼大厦,多少银行扎根在此,金融一条街真的是名不虚传.抚今追昔,心安里变了,真的变化得太快了,联想翩翩,不由想起当年带着儿子站在桥上看火车的一些陈年往事-- 现在的 ...

  • 资坵往事:泡麻溪畔洋面厂

    资坵往事:泡麻溪畔洋面厂

  • 北京贾家花园变迁史,昔日豪门花园何处寻

    位于南三环附近的建邦华府,此处原是豪门花园旧址,在小区及周边已完全找不见花园遗存,只可见每栋楼楼牌写有贾家花园几号院几号楼字样,这是贾家花园唯一现存的印记. 贾家花园牌楼 贾家花园最早的起源于金,当时 ...

  • 贾翠英:白家口变迁记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煤城薛家湾变迁记

    先来讲述一个神话故事: 亿万年前的鄂尔多斯高原古木参天,巨波浩荡.一天,东海龙王敖广化成一位飘逸潇洒的书生,来到鄂尔多斯古海东部一个名叫龙王沟的地方,采摘延年益寿的名贵灵药.敖广行进在一条密林幽谷,忽 ...

  • 散文天地|家的变迁记 作​者:蕾慧子

    荷,于生命之初,温婉深情, 从容入世,清淡出尘- 红尘中,不如,坐一叶扁舟, 赏两岸的风景如画, 心事如荷,开出一朵恬淡静美的花. --最美月色在荷塘,最美文字在荷塘! 家的变迁记 --九九重阳节记 ...

  • 家国情怀满心间 ——《家的变迁》读后感

    我对于书,是很热爱的,所谓"开卷有益",我一直是这样认为,所以对于公开发行的书,我基本上是"来者不拒".而这些当中,我尤其喜欢农村题材奋斗的书或者描写家国情怀大 ...

  • 【征文选登三十五】韩淑霞:“家”的变迁

    "家"的变迁 文/韩淑霞 <说文解字>上说:"家,居也,从宀." "家"字的外部代表房子,意味着家首先是一个可以遮风避雨.让人安 ...

  • 小家的变迁(承知意)

    乡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假期里,我们回老家整理物品,老房子里有不少我从来没见过的旧物件--笨重的熊猫牌缝纫机是奶奶结婚时的陪嫁,14寸的虹美电视机是当年全村第一台彩电,我在这些旧物件里淘到了一个老旧的木 ...

  • 十六年家的变迁,难忘的记忆

    家,就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十六年来,我随父母几次搬家,每一个我和父母住过的地方,都有我深刻的回忆,都是我难以忘记的家. 父亲是普通的镇中学教师.在我小时候,他就用每个月领来的几百块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一 ...

  • 【写民族志】空间变迁与关系重构:微信绘制的土家村民家庭图景——对一个土家村落的民族志研究

    [作者简介]彭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罗翔宇,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YSKF1802)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