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有儿子,为什么他侄子帝喾继了位?

作为一个《史记》的普通读者,也许只有被疫情封锁在书房里,才会有机会和耐心重读这本书,而且能够换一个理解模式重读它。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记录者,更是一个伟大的创作者。除了把《史记》作为一部历史,来探究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为,司马迁用他所占有的事实,创造了一个《史记》次元,从黄帝开始,打开了一个庞大的历史时空。

003

黄帝,在《史记》次元里的成为一个起点,他以武力在乱世击败了他的对手,包括炎帝和蚩尤这样的强大对手,征服了一个世界。

黄帝似乎也因此成为这个次元里历代君王们最期待成为的样子。他几乎可以被视作一个完美君王的范本,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

当他死后,他所征服——或者说创造的世界依旧在运行,按照一些现在也说不明白的运行模式。权力交接给他的后代,但是《史记》并没有记录黄帝对后世和他的接班人有指导性的安排,就像很多君王都会有临终指示一样。这给以后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治理场景。所以,在这个《史记》次元最初的那段时间,是不是意味着司马迁记录的不过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一次一次的政治实验。

不管领导权如何流转,你都会发现,最终总能从血缘关系追溯到黄帝身上。司马迁这么记述,保证了在这个次元里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按照在这一统一血统关系里权力接力棒交接的逻辑,在《五帝本纪》到底是在记录的权力交接方式到底算是正常的呢?还是反常的呢?哪一种规则是应该遵循的呢?还是另外还有其他的模式,司马迁没有说呢?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黄帝死后,从他手中接下权力接力棒的并非他的二十五个儿子之一,而是他的孙子。

是中间这一代人出了意外,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这种结果是黄帝本人的选择,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完成的呢?

总之,这中间一代人的人缺席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尽管这确实的一代留下了一些姓氏和名字,但他们的存在细若游丝,仅仅作为一个脆弱的连接,好让后来的人沿着血缘的线索一直向上追溯,最终可以通过他们,在黄帝那里找到自己的血缘之根。

黄帝的孙子颛顼做了黄帝的继承人,接下了他的权力接力棒。他的叔伯们淹没在《史记》次元里,命运如何并不重要。

我们或者一直都倾向于司马迁记录黄帝、颛顼、帝喾以及后来尧、舜、禹,是因为他们工作做的很好,而且在《五帝本纪》中,司马迁对他们都有正面的评价,字里行间里似乎还带着赞扬。

如果不是这样呢?他们只是被记录下来,而且记录的是一种反常状态呢?

颛顼是反常的,帝喾也是的,尧后来从他哥哥帝挚的接下权力的交接棒,后来又一反常态地将权力交给了舜,舜有权力的接力棒交给禹。直到启继承他父亲的权力,好像一切才算是合理而且正常的。

颛顼死后,下一棒的接力者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侄子帝喾。这在中国人理解的权力交接方式上是反常的。除非颛顼没有儿子。

但是,颛顼有个儿子叫穷蝉。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儿子呢?不知道。

司马迁还在记录帝喾继位的事情上,特意提了这一点。颛顼死后,他的侄子“帝喾立”,《史记》在这节骨眼上提了一句: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这一句出现得非常突兀,而且插在了帝喾继位这一事实的前面,像一场本来和谐的仪式中突然闯进一个不速之客。

在这场权力交接的“仪式”中,穷蝉有什么表现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迁没记录他做过什么,能力如何。可以理解为他是在一场古老的权力争夺战中失败的人物吗?

司马迁的记录有时简约但客观,他陈述一个事实:颛顼死。帝喾立。既没说颛顼传,也没说帝喾抢。

穷蝉这一支呢?这就是可以将司马迁视作一个伟大的创作者的原因之一。

司马迁像是有意用一个字一句话留下一个线索,这只是一个例子。因为到了舜这一代,作为穷蝉的后代,这一支才又翻了盘。

在后面叙述舜的故事的时候,有一句话承接着这段往事:

“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这句话隐含着一个意思,虽然穷蝉的父亲颛顼贵为天子,但他却一落千丈,成了庶人。

只在史记次元里读史记:

公孙轩辕,一个从历史乱局中走出来的人,有了新的名字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却让孙子接了班,合乎逻辑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