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三地委】艰苦岁月

作者:张捷勋

1945年日寇投降前,为了开辟闽、浙、赣地区,中央决定建立赣东北工作团。汪金祥、叶长庚分任正副团长,我当时任工作团党组成员、第一队队长。我们从延安出发南下,行至麻田,接中央电报,令我团停止南下,立即挺进东北。我团遂折向东北。这时国民党已占领秦皇岛,几经周折、辗转到锦州,乘火车于11月7日到达沈阳。我到东北局报到后,组织上分配我到辽宁保安司令部工作。让我接管由一个土匪队伍改编的独立旅任副旅长。到职前需征得这个土匪旅长的同意。但是,当这个旅长同意我们派干部时,我刚要启程,这个旅在抚顺营盘就叛变了。于是组织又决定我到本溪保安司令部任副司令员。我于1945年11月25日到达本溪,找到李力果,两天后即到职。

我到本溪时,本溪的党政军机关已经组建就绪,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保安司令部驻在市中心靠山的一座日本大旅馆里。市委书记李力果兼任司令员、政委,市委副书记杨春茂同志兼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宋传贵(我到后不久即调离)、参谋长李飞。保安司令部机关约有六、七十人,设司令部、政治部。司令部辖保安大队四个连和一个工人大队。1945年底,李力果同志向我、宋传贵、李飞等人传达市委决定:市保安大队扩编为保安团,辖6个连700余人,其中一个エ人大队,一个回民大队。扩编后的保安司令部机关增大,人数达100多人。司令部设作战、侦察、通讯、管理、供给、卫生等科,政治部设秘书、组织、宣传、保卫、群运、总务等。

本溪保安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主要任务是:负责警卫党政机关的安全,守卫重要厂矿仓库、军用设施、铁路、公路、桥梁,负责监狱的看守,维持社会治安,保卫市委、市府的工作队在市区和郊区开展反奸清算、建党、建政、征粮、扩军等工作。当时本溪地区敌伪残余反动势力及小股土匪活动猖獗,经常杀害我党政军人员,乃至苏军士兵,抢劫仓库物资,破坏工厂设备、电话线路、桥梁等。当时苏联红军曾要求我们保证苏军士兵安全。针对当时情况,市委决定:坚决打击社会上这股反动势力。在市委统一领导下,保安司令部配合市公安局发动群众,对敌开展攻势,抓了一批,杀了一批,社会秩序方得安定下来。

1946年春,东北形势急转直下,战争的阴云密布,东北蒋军不断向我解放区进犯,战事重重,在此形势下,市委作了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安排,准备打仗,确定在小市至田师傅之间的蜂蜜砬子建立我之后方。运去了大量武器弹药、服装布匹、药物和粮食,建立起修械所、被服厂和医院。这座后方医院,大约有300多医护人员,其中日本人占很大一部分。

在开展上述斗争的同时,保安司令部和所属部队自身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据1945年12月底统计,保安司令部和所属部队共有党员150多名,多数是关内来的老党员。保安大队建立了临时党总支、工人大队一、二连建立了临时支部,其他连队和司令部机关,建立了党小组。到1946年1月初,司令部建立了党委,书记李力果(兼),副书记张捷勋、陈广文,委员有李飞、丁铁石。保安团也建立了团党委,刘希斌同志任书记,各连队均建立了支部,党员也有很大发展。到1946年4月末,有党员380多名。在党组织的健全、党员发展的形势下,准备召开党代表大会,后因形势变化,未能如愿。这个时期,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了加强,连队政工干部已配齐,政治工作制度已经建立,政治教育有了计划,每周二、五上政治课,星期六党日活动;同时军事训练、纪律教育也抓得很紧,一度出现的纪律松弛现象得到了纠正。为了提高部队连排干部政治军事素质,司令部还成立了干部教导队,训练了一期连排干部120余名,这样,使这支刚刚建立不久的队伍,迅速正规化起来。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工作才使这支队伍在我军撤离本溪时,很稳定,后来成为三分区的基干二团。

1946年4月份,国民党东北蒋军大举进犯本溪,本溪保卫战在我三、四纵队组织下,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支援本溪保卫战,本溪保安团除全力维护社会治安、配合主力构筑工事、配地方筹粮筹草、组织担架运输外,还派出一个机枪连,一个步兵连,担任连山关及辽阳方面的警戒侦察任务,保证主力部队顺利进入阵地。这个时期,真是日夜奔忙,特别是在市区和郊区构筑工事,争分夺秒抢时间,仅用了8天时间,构筑完毕,并且在每一工事里都储存了供主力使用10天左右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等。

5月3日,奉上级指示,我军主动撤离本溪。在这样一次大转移中,保安团保卫了市党政机关和档案资料的转移,配合公安局安全的将犯人转移到目的地。

1946年的4月份,根据东北战局形势,省委决定建立安东第三军分区。所辖地区就是沈抚县、新宾县、本溪县。地委和分区的建立事先没有集会宣布,而是个别谈话通知的。王ー伦、李力果二位同志找我在李力果办公室谈的话。一伦同志向我讲了南满形势,为什么要组建三分区,怎样组建以及我的任职等。我记得三分区由抚顺保安司令部、本溪保安司令部、沈抚保安团联合组建,没有以哪个地区为基础问题。沈抚保安团是张志超同志,本溪保安团是刘希斌同志,抚顺保安团是徐荣有同志,本溪保安团编为三分区基干二团,当时团长李飞,副团长刘希斌。不久,李飞当分区参谋长,刘希斌继任二团团长。我带本溪保安司令部少数干部到三分区任副司令员。司令员是王振祥同志,政治委员王一伦同志(兼),第二政委焦若愚同志。王屏同志是后到三分区的,他开始当政治部主任,后提为副政委。当时的三个团活动区域是:二团在新宾、三团在抚顺、一团由分区直属。

在三分区组建后,将近半年时间,部队得以整训,进行武装剿匪,创造建立根据地条件,配合地方干部发动群众,实行二▪五减租和农村的建党建政工作,到1946年10月份,形势大变,国民党向我大举进攻。三分区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三地委坚持敌后的斗争信心是坚定的,但在如何坚持敌后上面是有争论和斗争的。我记得最深刻的是两次大争论:第一次是在开始敌后斗争时,在新宾的大南沟的地委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在分散与集中的问题上,斗争很激烈。有的领导同志主张,在敌后斗争只能大分散,不大分散就不易站脚,保存实力。王一伦、李涛、李飞等同志则反对大分散。认为在敌后搞大分散就不易形成拳头,就没有力量,部队也很难掌握。后来没有大分散,仅将机关进行了精简。第二次大争论是在新宾县苇子峪的西厢小堡召开的地委会议上。这次的争论焦点是在新桓公路以西坚持斗争还是跳到路东的红庙子一带游击,特别是有人提出离开这块地区往清原方面转移,最后决定坚持原地区。两次争论,反映了两种思想的斗争。坚持敌后信心不足的思想从中隐约可见。

1946年12月底,敌人对我三分区敌后游击根据地进行分割包围,四处扫荡,形势极为紧张。为了粉碎敌人的分割包围,地委决定王一伦、李涛、王振祥等同志率领基干一团跳到新宾县红庙子、四道河子、八道沟一线活动。我和李飞同志率分区警卫营两个连在大南沟、苇子峪、平顶山和小堡一带配合基干三团坚持斗争。在敌人四处安设据点、到处都有地方反动武装的情况下,我们在敌人中间穿插游击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情报问题。情况不清、情报不准,我们不仅难以活动而且要吃大亏的。那时候我们的侦察员也活动不开,单靠侦察员是不行的,要靠地方党组织和群众提供情报。为了要准确地了解,我们的参谋长李飞同志有一大发明,偷听人的电话是他的拿手好戏。这里还有个生动有趣的斗争故事:1947年1月下旬的一天,正是靠近年关,群众忙于筹备年货,准备过春节。这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积雪很深,部队很艰难地趟着大雪,由大南沟转移到抚顺县的马圈子。部队一住下,忙于烤衣服。而我们的参谋长李飞同志不顾衣湿劳累,急急忙忙操起“旧业”来。他把电话机接到敌人的电话线路上,聚精会神地偷听起敌人的电话来。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夜晚,偷听了几个小时不见敌人通话。直到夜里十一点多钟,从敌电话中得知敌驻桓仁的领导机关给敌驻清河城之二〇七师下令:“据报员报告,匪抚顺工作组七、八个人在湾柳河催粮。你们要派一个加强排于明天拂晓前将其包围,务求全歼”。驻清河城之敌也将派出兵力、作战计划作了回话。我们掌握了这一切之后,李飞和我立即研究,决定李飞同志率分区警卫营两个连担任伏击,基干三团派一个连作预备队,提前到预定地点埋伏。拂晓时,敌人果然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我之伏击圈。我伏击部队,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打得敌人乱不成军,失去抵抗能力,不到半小时结束战斗。俘敌副排长以下27名,毙敌5名,伤敌8名。缴获六〇炮一门,轻机枪三挺,冲锋枪和步枪十余支。这次战斗对敌人震动很大,对老百姓也是很大的鼓舞。

1947年的3、4月份,随着后斗争的形势变化,三分区考虑到对敌斗争的需要,设想把活动区域再扩大一些,尽力往沈抚铁方面发展,同时又感到基干一团是大团,活动不灵便,因此,决定将一团分成一、四两个团。这是分区领导集体讨论决定的,并经地委讨论通过,报请省军区批准的。无论从当时或现在看,这个决定是适应当时后斗争需要的,是正确的。

经过前一段敌后斗争,我分区指战员,衣服破烂不堪,弹药、医药严重不足。这个问题不解决,敌后斗争就会愈来愈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受王一伦同志委托,带领后勤部长李发一同志率一团一营两个连及二十多匹骡马去临江向陈云同志汇报敌后情况,要求补充布匹、弹药、医药。汇报后陈云同志对三分区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做了指示。他说,三地委是坚强的,能站得住,证明你们过去有很好的群众工作基础。三分区有些仗打得不错嘛!你们比×分区好,能坚持就不简单。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你们在军事上再主动、再积极一点,形势会更好的。今后的斗争你们不要总在那一小块作文章,要大胆地出去,往凤城、本溪、抚顺那边靠。要更好地发动群众,对一些人物要做好统战工作。对最坏人也要镇压,部队纪律也要抓好。这样,才能在敌后扎住根。我们带着陈云同志的指示,由临江转道朝鲜楚山县我三分区的后方,搞了布匹、弹药、医药。前后经过五十多天回到分区。这时形势已经开始好转,我南满部队夏季攻势已经开始,分区机关已经移到碱厂。1947年6月份,组织决定调我到四纵队工作。从此,我就离开了三分区。

在三分区敌后的斗争岁月,我深深感到我们三地委的领导是坚强的、团结的。没有这条,我们这块地区也不会坚持下来的。我们的地委书记王一伦同志是个肚量大、善于团结人的领导,很稳重,很有原则性,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也很坚定。虽然地委会上有争论、有斗争,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胜利了。此外,这个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工作基础,也有杨靖宇活动的基础。我们能够坚持下来,这个条件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在我们看到三分区胜利的同时,并不是说三分区完美无缺。在领导思想上,存在等形势变,寄希望于主力回插,考虑兵员难补充,伤员难安排等多一些。如果我们斗争更积极主动些,创造条件打击敌人,情况就会更好。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三分区那时是消极的、挨打的。主要是主动地、创造条件地打击敌人不够,失掉一些有利的机会。由于事情过去久远了,记忆、水平所限,我直言不讳地写出我的回忆片断。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0—1945.8)(二十)

    第三节    敌进我进,冀鲁边区在敌伪"拉网合围"中坚持斗争 [化整为零,坚持斗争].冀鲁边是由山东黄河以北的鲁北地区,与河北省.天津以南的津南地区组成.它控制津浦路,直接威胁天津 ...

  • 房亭河风云第28回:烽火百战钢铁战士 碧血千秋永世留芳 | 王以太

    在轰轰烈烈的邳睢铜革命历史上,在壮美英雄的房亭河畔,在威武不屈的红色王庄村中,一直传颂着一位勇敢坚毅的革命战士的名字,而且还曾以他的名字命名过爱民乡政府,他就是让王庄人引以骄傲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荣革命 ...

  • 永远的怀念一一父亲的"大学"

    原创:陈斌 军旅警营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中央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决定抽调陕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部分等组建抗大第一分校,挺进敌后就地培养干部.193 ...

  • 「辽东三地委」艰苦岁月

    「辽东三地委」艰苦岁月

  • 【辽东三地委】忆辽东沈抚本三角地区斗争(一)

    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了,消息传到我战斗的太行山根据地,像严冬后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军民奔走相告,精神振奋,热烈欢庆八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久,传来了党中央发布进军东北的命令和 ...

  • 【辽东三地委】忆辽东沈抚本三角地区斗争(五)

    五 1948年9月12日开始,我东北野战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到11月2日攻克沈阳,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三分区武装参加了这场战略决战.这支地方部队于10月30日解放了本溪,成为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 ...

  • 【辽东三地委】坚持抚顺地区斗争

    从1945年10月接收抚顺开始到坚持敌后斗争这段时间,形势是严峻的,斗争也是很尖锐.复杂的.当时的形势是:在没撤出抚顺之前,苏军对这个地区实行军事管制,我们自主权比较小,虽有正确政策和政治上优,但是不 ...

  • 【辽东三地委】坚持抚顺地区斗争(二)

    二.坚特三分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5年11月敌人占领沈阳后,市委分析了形势,认为抚顺地区苏军尚未撤退,国民党军队不能马上进占,但抚顺地处沈吉.沈吉铁路中间,是敌人必进之地,应做创立根据地的准备.为 ...

  • 【辽东三地委】抚、本、新战斗片断(一)

    (一) 向东北疾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美舰"密苏里"号上签了字.9月3日,我党宣告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这一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 ...

  • 【辽东三地委】抚、本、新战斗片断(二)

    成立抚顺军分区 1945年12月,在法库县城,陶铸同志代表省委召开了有李富春.陈郁.邓华.孔原.刘会农等同志参加的会议,我也在场.会议传达中央和东北局对东北工作方针,分析了形势,研究了撤出沈阳市后在该 ...

  • 【辽东三地委】抚、本、新战斗片断(三)

    永陵整编前后 至1946年5月底,敌人相继占领辽南各城镇后,按其"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急进北犯,先后占四平.长春.德惠,前锋已抵至松花江边.此时国民党军队深感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不足 ...

  • 【辽东三地委】抚、本、新战斗片断(四)

    坚持在抚.本.新地区 1946年冬,敌人占领安东.辑安.通化等地后,为巩固后方运输线,调回通化的一九五师和桓仁的二师大部分兵力杀回马枪,攻占了新宾县南北及平顶山以东的广大地区,配合新编二○七师及还乡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