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沙地行吟(一)
命中注定,我与沙地纠缠不清。
生在大西南的我,冥冥之中自有命运之神的安排。先是在太原上大学,后又在内蒙工作。这样一路向北,走进了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
起初,我分不清沙地和沙漠。后来才知道,沙地属于半干旱的气候,介于沙漠和草原之间,也有黄沙,能长些植物,但是植物矮小,分布稀少。沙漠则长不了什么植物,放眼望去满是黄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时代学习的古代民歌,使我对大草原产生了无限的想象,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产生了亲切之情。
国庆过后,汽车慢慢向北驶去。在山地与草原接壤地带,树林越来越少,越来越低,路上的行人车辆越来越少。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突突的跳动。
我们此行的终点,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克什克腾旗在蒙古语中是“亲兵卫队”的意思,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封赐部队的封号,有“北京后花园”之美誉。
沙地北面有达里诺尔湖,但并不能使这里变得湿润。水倒在地上,就渗到地表深处了。整个沙土层,就像一层筛子,根本不能涵养水分。
放眼望去,沙地上稀稀拉拉分布着一些耐旱耐寒植物,低矮、干枯、有气无力。地上还没有道路,汽车在沙地上慢慢行走,车轮被沙土淹没了大半,车后扬起滚滚黄尘。
下了车,微风徐来,有点冰凉。内蒙的同事说,在这个月份,天气算是比较好的了。后来,我才领会到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感叹背后,承载了人类几千年的生命体验,承载着对恶劣环境的诸多无奈。
沙地上,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刚出校门的我,对这个陌生而富有挑战的地方,多少有些好感,也有些犹豫,心里颇纠结了几天,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现在想来,我当时高估了自己的勇气,也低估了环境的恶劣。后来有朋友问起我在内蒙的情况,便调侃道:“自我流放三千里!”
与沙地匆匆一唔之后,因为厂区还没有建成,我们便一直在外实习。从河北唐山到河南义马,从云南沾益到山西屯留,转战于大江南北,换了三四个地方。实习生活简单枯燥,时间倒是宽裕,实习之余可以在驻地附近逛逛,聊作一次次免费的生活体验!
同学们听说后都很羡慕,我亦确实觉得很幸运,生活还是与大学差不多,只是自由少了,能领受一路的山水,也不觉辛苦。
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中,我在不知不觉度过了毕业后两年的美好时光。现在想来,也不知该做何感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