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陨石怎样辨别(简单实用)
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降落过程中融化的液质冷却后的产物。玻璃陨石的母石为淡绿色和黑色两种,因此,玻璃陨石的降落都是与母石共同进行的。
玻璃陨石的组成成分比较多,在同一区域内分布十分近似,甚至完全相同,但在不同区域差别却很大。一般的化学组成变化范围为:SiO2为48~85%;Al2O3为8~18%;FeO为1.4~11%;Ni为0.4~28%;CaO为0.3~10%;Na2O为0.3~3.9%;K2O为1.3~3.8%;TiO2为0.3~1.1%。玻璃陨石的折光率为1.48~1.62。我国的陆玻璃陨石的密度为2.3~3.0克/厘米。当然,这些都是目前已知的数据,某些地方的玻璃陨石也许会达到更高的数值。
与国外相反,中国玻璃陨石几乎从末被首饰界关注,也没成为陨石猎人主要搜寻品种,中国的玻璃陨石要么是躺在山上默默无闻,要么就是拿在藏友手上无从售起。想想前几年宝石市场兴起过一阵的冰翠(人造玻璃)都有市场,奈何玻璃陨石却无法在我国首饰市场引起关注。这是很不正常现象,但是随着近几年的陨石热,有部分藏友已经开始了陨石饰品的加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玻璃陨石在首饰界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玻璃陨石是一种天然玻璃物质。由于外观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但两者的成分、结构都不同。中国古代称之为雷公墨。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曾有记载。玻璃陨石内常含有气泡空腔,大小由几微米至几毫米,个别可达几厘米。还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锆石和陨石中常见的铁镍金属等包体。一般认为,玻璃陨石是巨大的陨石或彗核撞击地球,使地球表层岩石熔融高速溅出坑外急速冷却而成。也有人认为,玻璃陨石是从宇宙空间降落到地球大气层的玻璃雨。关于玻璃陨石的成因,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玻璃陨石拥有多种形态,有常见的片状,哑铃状,水滴状,蛋型等等。片状是最多的(通常这种都用来给镶嵌吊坠用),因为玻璃陨石在下坠过程中,中 心温度很高,表面冷却后便一片片剥离,陨石便越来越小,直到坠落地面后的核,(核在玻璃陨石中相对少很多)核如果落到水中受到聚冷,会保持原本的形态,这时候核多呈哑铃状,水滴状,如果坠落在软土或沙中,会形成蛋球型,有时候坠落在水中岩石中甚至会变成一朵溅开的水花状态,这种形态比较少见。
玻璃陨石内常有气泡空腔,大小由几微米至几毫米,个别可达几厘米;有的还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锆石和陨石中常见的铁镍金属。
玻璃陨石表面出现大量不规则的沟槽,熔融状凹坑,气泡爆裂后的残形(照片1、捷克玻璃陨石,表面呈显沟槽,熔融状凹坑,气泡爆裂后的残形,玻璃内分布着0.001-0.5mm的气态等园状包体)、雷州半岛上的雷公墨玻璃陨石,呈黑、黑褐色,一般大小为5cm,也有大至10余cm,外形圆饼状、水滴状、薄管状蚕状树皮状,有的内部充满着圆形、拉长形的气态包体 (照片2、雷公墨玻璃陨石中拉长形的气态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