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570-日本并非产马大国,为何却能在二战时,向战场投入三十万匹战马

在我们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新式武器的使用以及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场面。

而这一时期,骑兵这一战场上的主力兵种似乎已经彻底过时了,比如波兰骑兵迎战德国坦克的故事就是经典案例。

上图——战马

但其实在亚洲战场上,骑兵依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兵种,由于当时中国的道路建设还不全面,机动化部队很难进行大范围机动,骑兵相对步兵的速度优势让他们依然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侵华日军对于这一点也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整个二战期间,其共在战场上投入了约三十万匹军马。

不过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其疆域十分有限而且国内多是山地,并不适合大规模放牧,那么日本的军马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其品质甚至超越了中国的蒙古战马呢?

上图——二战时的日军骑兵联队

一、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战马改革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岛内曾经历过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在那段时间中日本国内战争不断,但是由于国内多山地的环境,让步兵成为了作战的主力,只有少数强大的诸侯才能拥有骑兵部队,这让日本方面并不是十分重视战马的培育。

上图——矮脚马

古时日本的战马多为本土出产的矮脚马,有些马匹的高度甚至只有1.3米,这些马的运动能力和运输能力都十分有限,并不能适应大范围的骑兵机动作战。

虽然日本当时也曾经从中国等地购入过蒙古马,但那些马多数都成为了日本贵族的私人财产,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培育。

它们在和日本本土马杂交之后,其性状也越来越趋近于矮脚马,这让日本始终不能保有大量适合作战的马匹。

上图——明治天皇画像

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开始将目光投放到全世界,他们认识到了骑兵作战的重要性并看到了日本本土马匹和其他优良马种的差距。

为此明治政府开始专门培育马匹,为了让日本战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们没有选择从中国进口蒙古马,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西洋马身上。

恰好在1867年的时候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送给日本政府26匹阿拉伯战马,这些战马身形高大,而且十分善于冲刺作战,日本便以它们为基础开始育种。

上图——阿拉伯马

但是由于战马数量太少,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难免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这让这批阿拉伯马出现了退化的现象,不过日本政府并没有重视这一现象,继续在国内大量培育这种阿拉伯马。

为了增加该种战马的产量,日本政府还曾经让其和本土矮脚马杂交,这样生出的新马匹高度下降得更加明显。

直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日本派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参加战斗,他们发现自己的战马比欧美各国普遍要矮接近20厘米,而且负重能力和奔跑能力也有很大不足,于是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决定培育全新品种的战马,以便在之后的战斗中不会处于劣势。

二、东洋马的培育和生产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日本政府认为阿拉伯马并不是最好的战马,于是他们花费重金从西方国家购买了盎格鲁诺曼战马、顿河马等优秀马种,它们在最初到达日本的时候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育种计划屡屡受挫。

上图——盎格鲁诺曼战马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放弃育种工作,他们又让这些战马和之前的阿拉伯马杂交,终于培育出了适应日本本土环境的战马。

这些战马的平均高度能够达到1.6米,甚至比日本士兵的身高还要高,而且它们还拥有不错的驮运能力,日本政府正式将这种新型战马作为军队的标准战马,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东洋马”了。

上图——骑着东洋马的日本骑兵

为了更好地培育新型战马提升数量,日本政府下令让农民将原先豢养的本土矮脚马全部宰杀,之后帮助政府喂养战马,这让东洋马的数量显著提升。

不过由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路线,仅仅依靠原来的马农是不足以满足日军需求的,因此日本又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们多多饲养战马。

其中包括免费为战马配种以及一定的金钱奖励,这让日本战马的数量又有了明显提升,在他们入侵东北之前日本全国已经有了3.5万匹战马。

这些马匹在进入军队服役之后,显著提升了日军的运输能力,这让日军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得十分迅速。

上图——行进中的日军,物资由战马驮负

当时日本军方已经有了侵略全中国的计划,他们明白这些战马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们在伪满洲国地区建立了许多马场并在其中饲养东洋马,并且积极从全球采购优良马匹进行补充,这让日军的军马数量持续上升。

在二战期间,日军战马在战场上的消耗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为了保证前线的马匹供应,日本在国内劳动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依然维持着国内马场的正常运转。

在本土遭受美军空袭的时候,日本也对这些马场进行了妥善的保护,这让日军损失的马匹一直能够得到补充,在整个二战时期,日军投放到战场上的战马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匹。

三、马匹在亚洲战场上的重要作用

那么马匹在亚洲战场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我们知道在此时的欧洲战场,骑兵已经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毕竟和机械化军队相比,骑兵无论从作战能力还是运动能力上都明显处于下风。

上图——负责驮运重型装备的挽马

但是实际上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骑兵虽然退居二线,但战马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欧洲各国的军队中,都大量装备了挽马,这种马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体型极大能够帮助他们运送重型装备,是关键的后勤保障物资。

而在亚洲战场上,马匹的主要作用也是担当着重要的运力。日军在二战时期将陆军分为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指标便是战马的保有数量。

其中每个甲种师团能够拥有七千多匹战马。这些战马中的大多数都被送到了炮兵部队,帮助日军运送火炮零件,只有极少数会被拿来组建骑兵队。

不过我们依然不能小觑日军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在二战时期日军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而他们在亚洲战场上的战线又被拉得很长,这让他们需要一些机动部队来随时支援战场,高机动力的骑兵便扮演了这个角色。

虽然在一个甲种师团中,可能只有不到五百名骑兵,但是他们依然可以起到分割战场的作用。

在阵地战中,骑兵则多是扮演侦察兵的角色,他们提供的情报对日军的战术制订十分重要,这也让日军在战斗中多次占得先机。

上图——发起冲锋的日本骑兵队

而作为日军的对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也十分重视骑兵的培养,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所占领,这让中国军队的战马来源受限。

南方地区的百姓家中虽然也有马匹,但是其大多是不适合作战的本土马种,只能用来运送物资,不能扮演战马的角色。

而且这些马匹在运送能力上也和东洋马存在一定的差距,它们只能够运送一些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武器。

在抗日战争之前,我国也有几支骑兵部队,其中尤其以西北的马家军和蒙古骑兵师实力最为强劲,他们在和日军的作战中留下了辉煌的战绩,让日军十分头痛。

不过当时中国骑兵使用的战马是传统的蒙古战马,这种马匹相对于东洋马而言体型更小,耐久力更差,不过他们还是凭借战斗经验和日军进行周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上图——抗战时期的中国骑兵队

四、结语

从人类战争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后勤保障就是战争的重中之重,在没有汽车和火车的年代里,以战马为主的牲畜一直都是物资运输的主力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铁路和公路的运力远远高于牲畜,但是由于亚洲地区道路建设极为滞后,因此战马的角色依然重要。

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就意识到了本土马种和西方马匹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一直致力于马种的改良工作。

在培育出品质出众的东洋马之后,他们便在国内建设了大量的马场来饲养战马,这让日军在战前就拥有了可观的战马储备。

在战争开始之后,日本依然没有放松战马的培育工作,其不但在本土继续饲养东洋马,还在其占领的伪满等地建设马场,这保障了日军的马匹供应,这让他们在战场上占据了不小的优势。

不过即使面对这样的强敌,中国的骑兵队伍也始终坚持抵抗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这样的勇气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