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经典|《飞向太空》:再见索拉里斯

笔者结缘电影还得从高考完之后的夏天说起,没啥事可做便让懂电影的好哥们推荐一些好片打发时间(虽然现在我仍不太喜欢这种给别人列片单的活儿)。发来一个片单,具体的名单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尼古拉斯·凯奇最后的巅峰之作《战争之王》,还有《2001太空漫游》。

在那个网速还停留在100kb每秒的年代,下载的每部影片都是珍贵的。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点开了《2001太空漫游》,对于一个当时阅片量不到200的电影小白来说,那是一个漫长且懵比的下午。看不懂,于是一个晚上都在查资料、翻影评以及又看了一遍《2001》,一道全新的电影之门缓缓打开。在看《2001》影评时,另一部影片被无数次提及拿出来作对比——《飞向太空》。怀着敬畏之情,我第一次看了塔可夫斯基的作品,《飞向太空》的观影体验并不比《2001》好太多,长镜头、慢节奏带来的困意与坐立不安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好在《飞向太空》“说”的比《2001》要多,自认为至少看懂了点剧情。此后我补完了库布里克的所有作品,膜拜于库氏神教门下。而塔可夫斯基,成为了心中另一座高不可攀的巅峰,在连续沉睡于《镜子》、《潜行者》、《安德烈·卢布廖夫》之后。

多年过去了,脱离了朋友推荐、豆瓣TOP 250、“你一生不得不看的XXX部影片”等形式的片单,笔者已在妖孽独特的观影品味上越走越远。在库布里克之后,又先后拜于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杨·史云梅耶等大师门下,而塔可夫斯基仍旧高高地杵在那里,未敢更接近一步。这次再见索拉里斯,是自那之后第一次接近塔可夫斯基。

库布里克的镜头好似高高架在上空,以上帝的高姿态俯瞰着整个人类的行为活动。而塔可夫斯基的视角则要低得多,更似一个放大镜,透视人的内心。两个截然不同的姿态构建了两部同样伟大的科幻电影,《2001》很硬,《飞向太空》很软。

《飞向太空》开篇,男主人公心理学家克里斯·凯尔文静静地伫立在森林之中,湖水、树木、风声、鸟声,一切都安静的、绿色的。故事推进的十分缓慢,一场与飞行员亨利·波顿不快乐的会面之后,凯尔文烧掉了自己的一些私人物品飞向了太空索拉里斯星球。没有华丽壮观的发射器升空,没有炫目的太空旅行场景,这些都不是塔可夫斯基所要展现的,凯尔文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查在索拉里斯上方的航空站中发生的奇异现象。太空站是残破简陋的,一个狼藉的实验室,克里斯得知朋友吉巴里安博士已经自杀,空间站上仅存两人科学家斯罗特和生物学家萨特瑞斯。

一切的肇因源于索拉里斯星上那片未知神秘的雾气海洋,雾海能够映射人的思想,并有有微中子构成具象化的思想实体。入梦之后,克里斯构建的实体来到了克里斯面前——克里斯已故的妻子哈莉。哈莉是不是人?这个问题构成了影片最大的冲突,空间站上的三位科学家展开了激烈的碰撞。

心理学家克里斯是认同哈莉的,虽然这不是她的妻子,但有着和妻子一样的身体、声音、疼痛感甚至是对他的爱,哈莉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空间站上另两位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把这些每天都会到来的思想实体称之为“客人”,萨特瑞斯是个彻底的科学至上者,每天对“客人”进行各种实验,他对哈莉十分并不友好。斯罗特处在两人立场的中间位置,摇摆怀疑,充满矛盾。

人类是什么?塔可夫斯基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太空站上三位科学家,也抛给了每个看影片的观众,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阐释。影片高潮出现在斯罗特图书馆的生日庆祝上,萨特瑞斯斥责哈莉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复制品”,“人类对真理无止尽的探索中,却将自己的恐惧归咎于知识本身”。哈莉反击,“但是我,正在转变成人类。”斯罗特微醺中说道:“这种情况下,天才和庸才没有区别,我们对征服宇宙没有兴趣,我们想把宇宙扩展到宇宙边缘,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世界,我们也不需要其他的世界,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我们一直为此努力,却从未成功。我们陷入愚蠢的人类困境,为了他害怕的目标而挣扎,为了他不需要的世界而费尽心力。人类只需要人类。”

人类需要人类,人类连自己都没有足够认识之前,何从探寻真理与未知?塔可夫斯基借斯罗特之口道出了他的反思与回应。库布里克的《2001》中,人类(或者说地球上的生物)不断尝试去探索那块黑石板,《飞向太空》则借索拉里斯雾海质问人类存在的本质,一内一外,两位大师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思。一如片中反复聚焦的那幅名画—— 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乌鸦静静地待在枝头,俯视村庄里人类的一举一动。

哈莉自杀,又重新构建,克里斯崩溃生病卧床。期间,他看见了无数的哈莉、第二任妻子、家中的狗,甚至还与已故的母亲对话,无法辨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一觉醒来,一切似乎又恢复了正常,索拉里斯不再制造“客人”,克里斯可以重返地球了,湖水、树木、风声、鸟声,克里斯跪倒在家门前,抱着父亲痛苦。镜头拉远,家其实在索拉里斯雾海中的孤岛之上,影片落幕。我再次被这个开放式的结尾深深打动与折服。

再见索拉里斯,相较于第一次观看时,我不同了,看到的《索拉里斯》也已经不同了。从一个三观未全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我,到现在的我,看《飞向太空》同时,我也在回顾我自己。再见索拉里斯,许多年后我们还会再见。

(0)

相关推荐

  • 别人在月亮上看你,你在电影里看月亮

    尼尔·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的静止画面 图源NASA 今天是"人类月球日",52年前,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千百年来诗词歌赋里遥望的那轮明月.此后,人类科技有了飞跃般的进步,从脚下穿的跑 ...

  • 今日荐书|495

    <黑暗时代>作者:马丁·J.多尔蒂评分:评分人数:内容简介所谓黑暗时代,是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新的封建欧洲出现之间的过渡时期,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1066年诺曼征服.这个名字饱含人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宇宙是人类的一面镜子,科学的终点指向人伦

    当你仰望星空时,星空也在俯视你 纵观大部分科幻作品,似乎都是人类用自身的尺度,去构造一个所谓外星文明,然后把外星智慧生物叫做"外星人".可是,凭什么就一定是"人" ...

  • 荐书丨No.701

    温馨提示 今天推荐的图书,在文末都附上了京东和当当的购买链接,需要购买纸质书的书友可以戳文末的"好书推荐"里的链接直接购买,支持一下出版社,支持一下小编! Ps.微信改版啦,如果不 ...

  • 仅凭这一本书,他就是科幻文学不可被遗忘的名字

    改编自莱姆<索拉里斯星>的电影<飞向太空>,剧照源于塔可夫斯基版本 本文首发于<VITSA 看天下>,转载需联系编辑或作者. 如果没有斯坦尼斯瓦夫·莱姆,20世纪的 ...

  • 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照片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4月4日 - 1986年12月29日出生于俄罗斯)被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 - 2007年7月30日)誉为"发明一种新语言的人" ...

  • 推荐几本周排行前10的 新书给大家

    设为 星 标 更快获得资源 哈咯,大家好鸭.我是宾宾一个兴趣使然的读书人.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不错的书籍哦~ 每日小惊喜 <别想摆脱书> 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都消失了,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 ...

  • 睡前轻音乐 |《索拉里斯星》

    睡前一曲轻音乐,让幸福从这里开始,疲惫在这里结束. 索拉里斯星 昨夜派对(L.N Party) - 短篇与玫瑰的八毫米 遇见你的那一刻就是大爆炸的开始,每一个粒子都离开我朝你飞奔而去: 在那个最小的瞬 ...

  • 吴岩:论认知解谜类型的科幻电影(下)

    四十二史 科幻出品 吴岩:论认知解谜类型的科幻电影(下) 作者:吴岩 二.<2001:太空漫游>与<飞向太空>的解谜类型空间营造 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观摩影片<200 ...

  • 荐书丨No.716

    <黑暗时代:帝国的崩溃与欧洲的新生> 作者:马丁·J. 多尔蒂 -------------------- 内容简介 所谓黑暗时代,是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新的封建欧洲出现之间的过渡时期,始于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