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松了可以紧,骨质松了怎么办?

导读一文带你了解骨质疏松的诊疗要点!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典型的临床症状。骨质疏松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日常生活中较难察觉,当骨折发生时已可诊断为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
(一)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困难。

(二)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三)骨折
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的诊断

常用的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
(一)脆性骨折
是骨质疏松的最终表现,发生过脆性骨折即可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二)骨密度测定
骨矿密度(GMD)简称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1、X线吸收法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其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证的诊断金标准。
2、参照标准
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 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三)超声及实验室检查
超声检查对骨质疏松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患者血或尿常规中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数值,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情、用药情况等综合判定。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通过检查发现骨量减少并伴有轻度骨质疏松症表现的患者。
(一)抗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可明显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发生的危险。国内已有阿仑膦酸盐制剂。其他双膦酸盐如羟乙基双膦酸盐(Etidronate)也可探索性地应用(周期用药)。
应用时应根据各种制剂的特点,严格遵照正确的用药方法(如阿仑膦酸钠应在早晨空腹时以200ml 清水送服,进药后30分钟内不能平卧和进食),极少数病人发生药物返流或食道溃疡。故有食道炎、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道炎者慎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阿仑磷酸钠有10mg/片,(每日一次)和70mg/片(每周一次)两种,后者服用更方便,对消化道刺激更小,有效且安全,因而有更好的依从性。
2、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可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二种: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显示每日200IU合成鲑鱼降钙素鼻喷剂, 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骨折发生率。
降钙素类药物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降钙素类制剂应用疗程要视病情及患者的其它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应用剂量为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5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日;鳗鱼降钙素20U/周,肌肉注射。应用降钙素,少数患者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妇女绝经前水平。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每日一片雷诺昔芬(Raloxifene,60mg),能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明显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该药只用于女性患者,其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对乳房和子宫内膜无不良作用,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它对血脂也有调节作用。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暂时不宜用。国外研究显示该药轻度增加静脉栓塞的危险性,故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4、雌激素类:此类药物只能用于女性患者。雌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补充疗法(ERT或HRT)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基于对激素补充治疗利与弊的全面评估,建议激素补充治疗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证: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
(2)禁忌证: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
(3)有子宫者应用雌激素时应配合适当剂量的孕激素制剂,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已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应只用雌激素,不加孕激素。
(4)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
(5)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6)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7)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二)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PTH):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小剂量 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此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一般剂量是20?g/d,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三)其他药物
活性维生素D: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均衡饮食,降低盐的摄入量,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
2、适当的户外活动,做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3、戒烟、戒酒适量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4、根据我国营养协会制定的成人每日该摄入标准,规范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3):281-309.
[2]《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工作组,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61-2579.
[3]陈镜,冯正平.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5):776-78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