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仪赵氏南渡与九峰赵氏源流

浚仪赵氏的由来。我知道了我们的堂号可为'浚仪堂’,但仍使用“天水堂”。浚仪是河南开封的古称(广义为开封、巩义、洛阳),是宋太祖三兄弟出生,赵氏先祖发祥地。我们赵姓少有用“浚仪堂”堂号,但也是“赵氏南渡”开启的地方。我们的那种尊崇、自豪之情该怎么流露,“赵氏南渡”绝不是什么堂号之名。既然流传至今,必有他深深的含义;........。我们九峰赵氏亦是如此。

根据史书记载,赵姓的祖先是造父。造父因善于车马,深得周穆王的赏识,又因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带周穆王回京,周穆王就赐赵城 (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给他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子孙便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

西周末年,造父的后人叔带侍奉晋文侯。骊姬之乱时,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重耳归国后即是晋文公。赵衰随侍有功,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也都是晋国重臣。晋出公时期,晋国的权力被知伯瑶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前454年,知伯瑶率韩康子与魏桓子围攻赵襄子的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赵襄子成功地坚守了城池,并最终使韩、魏二家倒戈将知伯瑶杀死,是为三家灭知。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知氏的领地。赵襄子死后,经赵桓子、赵献子、赵烈侯的经营,到前437年晋幽公继位时,对赵、魏、韩已毫无约束力了。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晋烈公17年),赵 烈侯 、韩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威烈王立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时代由此开始。

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赵姓后人分为两系:一系是代王赵嘉的后人,被封天水郡即天水赵氏;另一系是幽缪王赵迁的后人,先是被流徙至房陵(今湖北房县),到了西汉时又迁居到涿郡(今河北省保定涿州市),这即是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其间,汉宣帝时的名臣、京兆尹赵广汉就出自涿郡赵氏。赵广汉曾任颍川太守,他的一支旁系子孙又衍生出颍川赵氏一系来。所以说涿郡赵氏与颍川赵氏很有关联。赵广汉后人赵朓,曾任唐朝的永清、文安、幽都县令;赵朓独子赵珽累官至御史中丞;赵珽的儿子赵敬在后梁时任营、蓟、涿三州刺史。后梁被后唐所灭,赵敬死于战乱,其子赵弘殷为避祸逃难到洛阳郊外的夹马营,被乡绅杜爽招为赘婿。赵弘殷“少时骁勇异常,擅长骑马、弓箭”,后来做了后汉的护圣军都指挥使,他就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本有五子,但长子赵光济、五子赵光赞均早薨,次子即是赵匡胤,三子是赵光义、四子是赵光美。

赵匡胤受周世宗柴荣临终托孤,辅佐幼主恭帝柴宗训,后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是为宋太祖。宋朝建立后,柴氏后人并未遭不测,而是获得了厚待。赵匡胤先后消灭了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国。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在北征契丹的途中猝崩。后世有“烛影斧声”的说法,普遍猜测赵匡胤是被其弟赵光义所弑。赵匡胤次子赵德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自杀而死,四子赵德芳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朝野皆认为死因与太宗赵光义有关。北宋的帝系从此在太宗赵光义一系传承。

靖康元年(1126年), 金兵 灭辽后南下。靖康二年 (1127年)3月20日汴梁沦陷,北宋灭亡。赵宋皇室、文武官员、京城百姓遭受灭顶之灾,被一起掳掠至北方即史书上所谓“北狩” ,史称靖康之耻。赵宋皇室备受凌辱,皇子为奴、皇女入洗衣院为娼,供金人奴役淫乐,还有的被贱卖到蒙古,朝鲜等地。宋徽宗与宋钦宗都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浚仪赵氏先后开始建炎南渡。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作者赵英雄。

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后在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即是南宋的高宗。高宗在1141年称臣求和,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宋高宗唯一的儿子早夭,南渡后经海上漂泊惊吓而不能生育,经和群臣商议后,高宗立赵德芳六世孙赵昚为储君,史称宋孝宗。于是宋室天下经186年又回到了宋太祖一系。此后赵德芳七世孙为宋光宗、八世孙为宋宁宗、又赵德昭九世孙为宋理宗、十世孙为宋度宗、十一世孙为宋末三幼主。

宋在联蒙灭金后不久,就因唇亡齿寒遭到蒙古的进攻。1276年崖山战败,陆秀夫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海面浮尸十余万。至此,赵宋在统治了中国319年后终于失去了政权。

南宋灭亡前夕,赵宋宗室随朝廷一路南下,到达潮汕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中绝大多数在崖山海战战场所在的广东四邑一带定居下来,如台山斗山镇浮石赵氏,新会古井镇霞路赵氏,新会三江赵氏,江门滘头赵氏及珠海斗门昆山赵氏。魏王系后人还有定居在福建省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赵家堡的,太祖系后人还有的定居在福建省华安县银塘村。

当初,太祖为自己这一系、三弟赵光义一系、四弟魏王赵光美一系,分别亲书玉牒14字,共是42字。另立遗嘱:“我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

太祖系的字辈是: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学)。

太宗赵光义系的字辈是: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赵光美系的字辈是: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古、光、登。

这三系子孙依此字辈起名循环不息,至今继大多数赵氏支系仍保留着此传统。

另外,三系字辈可以合成一诀:“若夫,元德允克、令德宜崇、师古希孟、时顺光宗、良友彦士、登汝必公、不惟世子、与善之从、伯仲叔季、承嗣由同。”意思是提醒三系后世子孙,不要仰仗权势而轻视同宗,甚至是傲慢无礼。如果有的亲戚家道败落了无依无靠,那富裕的亲戚就要去出手相助,不要让穷亲戚流离失所了。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吾祖扈从(随从)隆佑孟太后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于丰邑(指徐州丰县一带),南渡皇脉,遂家江右赣鄱之地(指江西这片红土地),实吾祖力克时坚!然则至今,子佺公支、伯靖公支、伯琥公支、令蒧公支、太宗士环公支、魏王彦商公支,少则八十, 南丰浚儀趙氏世系,几近散佚,族规族训,悉不所知!宗祠祭祀,不知其址!同宗同室, 昭穆 莫辩!远族寻亲,难稽其源!何谈宗族文化之传承?其况令人扼腕也!如若不做长久之计,则恐有失之虞!族属统绪将不传后世,如此则吾辈之罪也!

益阳九峰赵氏宋太祖四子德芳公后裔,子佺公支;十一世孟夏公时南宋理宗帝朝“湖广御史”。辑谱,首研古谱,研北南宋史记,联同宗古谱,南丰县志记,研南外宗古谱,访宋赵宗裔,令璀公—孟夏公—继祖公皆忠孝双全之望族。

至宋元鼎革,江山易主,赵氏家族出于保全气节,不受蒙元征召或灭亡,自第十二世起宣称隐居不仕,后裔迁居各地,村落四散;孟夏(字金相)公湖广御史任职荆州府时,携子由陆、侪、价、德隐居荆州松滋至元时,由侪(元时诗人)有述祖思亲诗;元朝末年战乱时离开,举家避难桃源;到明朝初年定居;由陆公子兴嗣兄弟同居桃原响水洞,由侪、价、德三公返回原籍,至今我们全国查找尚未找到三公后裔;后兴嗣公明朝初年携家继续迁往益阳始迁杉木村,后迁九峰落业;继祖生子仕荣、仕华、仕贵、仕富、仕禄。仕荣仕华二公世居益阳九峰,仕富仕贵迁安化善溪,仕禄转徙桃源,其子椿裕公复转三堂街黄泗渡世居;贵公子安於乐二年由安化二都之白竹坪卜筑迁武陵下午村。

仕荣(生于元至正十二年十月既公元1352年),仕华公生于元至正十四年甲午1354年,此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五月,朱元璋升任总管。七月,克滁州(朱元璋克滁,《明史·本纪》在至元十三年。《国初群雄事略》引《洪武实录》,“甲午七月克滁阳”。《国榷》亦在本年,但系于三月。),众至三万人,以李善长为掌书记。郭子兴受彭、赵压制离濠到滁。九月,元命丞相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镇压张士诚。十一月,元军围高邮。十二月,顺帝听哈麻谗,下诏解除脱脱兵权,诸军闻诏散去,高邮围解。哈麻为丞相,元政愈腐败。方国珍在十四、十五年中陆续攻下台州、温州、庆元(治今宁波)三郡。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仕富公生于元至正十六年三月(1356年);仕贵公生于元至正十九年四月(1359年),明初官常德卫千总(正六品武官)。

本文参考书:

1、赵氏源流;

2、北南宋史记;

3、南丰赵氏谱及赵氏流源;

4、南丰县志;

5、西原赵氏流源;

6、南外宗天源族谱;

7、南外宗天源族谱陈泗东序(一九九一年四月)

8、九峰赵氏1—八修族谱;

9、明史记。

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