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糖尿病该怎样治,看专家怎么说
点击蓝字
特约专家、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任医师 魏开敏
肝源性糖尿病见于各类慢性肝病,发生率约为10%。肝源性糖尿病是以慢性肝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很少有糖尿病的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之典型症状,大多是在测查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临床资料显示,肝源性糖尿病可干扰肝组织的修复,加重慢性肝病病情,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旦确定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应给予相应治疗,即兼顾慢性肝病与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由于肝源性糖尿病本身的特殊性,故而在治疗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以肝病本身的给药治疗为主
肝源性糖尿病的轻重与肝病损害程度呈正比,即肝病加重时血糖升高显著,反之,肝病缓解后血糖可随之下降。所以,人们要认识到肝病是因,糖尿病是果,把肝病治疗放在首位,兼顾糖尿病治疗,不可颠倒。针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仍然是以保肝、解毒、抗炎、抑制肝炎病毒及减轻肝纤维化为基本治疗原则,需要特别注意2点:①避免静脉输注大量葡萄糖及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以防止诱导血糖升高;②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胰岛素抵抗,故而对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要加强抗病毒治疗。
积极控制血糖达标
肝源性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稍高于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9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控制在9~12毫摩尔/升,睡前血糖控制在7~1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9%。这样既可以防止发生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又可以避免引起低血糖风险。
以胰岛素为基本降糖药
常用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可引起肝损害,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加重腹胀,血氨增高,因此,原则上应禁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而以胰岛素短暂使用为宜。一般选用短效胰岛素于餐前皮下注射,避免使用长效胰岛素,血糖得到控制后及时减少用量或给药次数,随着肝病好转及血糖稳定,应停止胰岛素注射。
专家建议将诺和锐30(门冬胰岛素30)作为肝源性糖尿病的首选胰岛素。该药既可降低餐后血糖,又可降低空腹血糖,并能减少低血糖风险,能持续、平稳地控制血糖。
注意饮食疗法的合理性
肝源性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原则与普通糖尿病相似,要点为:①热量要保证,以促进肝组织修复,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平日膳食摄入量,特别是用胰岛素期间更要保证热量的足够供应。②少食含单糖较多的食物,如各类糕点,含糖饮料,避免食用动物脂肪,不吃罐头食品和油炸食品。③宜进食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禽肉、鱼、蛋、奶,每日摄入50~80克。医学专家特别推荐牛奶,每日喝上250~500毫升。④多吃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但要避免食用含渣或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韭菜、芹菜、生梨、山楂等。
选择适宜项目开展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促进葡萄糖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因运动对肝功能存在双相性,运动量过大或过强有造成转氨酶升高的风险。所以,肝源性糖尿病要避免高强度或运动量大的项目,而以有氧运动为适宜项目,如步行、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要注意肝功能监测,如果肝功能异常要减少或停止活动,注意休息。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正确看待肝源性糖尿病,充分认识该病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只要遵医嘱兼顾两者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预后。不要因增加胰岛素用药而使得心理负担加重。日常生活中要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克服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治疗。
文字:《医药星期三》
图片:网络
编辑:彭海波 曾旻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本报全国邮发,邮发代号47-66。
【来源:健康杏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