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打赢了,钱却拿不回来”不如向老赖提起刑事自诉

“官司打赢了,钱却拿不回来”不如向老赖提起刑事自诉

点击蓝字关注☞ 法官读库 昨天

最近遇到了一个刑事自诉案件,罪名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如何用刑事手段来追回欠款。

在法院打官司,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做“官司打赢了,钱却拿不回来。”说的就是现在的执行状况,这种赢了官司拿不回钱的情况有些是因为被执行人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这种谁都没有办法,毕竟你再有本事,也变不出来钱。但是更多的情况则是被执行人通过隐瞒转移财产甚至是无偿低价转让财产故意不去履行生效判决,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能而不为,就是“老赖”。

之前微博上引起热议的“赵先生事件”,让大家看到了执行案件中的诸多无奈。其实如果事实真的像赵先生视频中说的那样,被执行人黄淑芬不仅仅是拖延、逃避生效判决,而是在判决生效后月入数万,买车买房的话,那么其极有可能已经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定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仅仅刑期不低,而且该罪的自诉率极高,申请执行人在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直接向法院起诉。

90%的律师表示,大部分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都能通过倒逼手段追回欠款。要知道,刑事手段的严厉性是民事手段不可比拟的。前者涉及到坐牢,而坐牢对于公职人员来说意味着丢掉饭碗,即便对于非公职人员来说,一是看守所或者监狱的生活环境真心不好,二是一旦被判处刑罚,对于子女的上学就业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从法院的角度来说,一是法院在此类案件中,一般都会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自诉人可以将撤诉作为履行生效判决的重要砝码。二是诸多法院因为结案率考核等诸多原因,碰到刑事自诉案件,一般都愿意劝自诉人撤诉,尤其是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法院内部会向执行局施压,让其加速执行,以达到劝自诉人撤诉。

在法律范围内,对付老赖的最终手段,基本就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了。那么此罪有哪些特点?

一、自诉率极高: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收集到的判决,此类案件的自诉率基本是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该类案件,是当事人在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情况下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刑事自诉案件不收取诉讼费,立案登记制都会让该类案件立案门槛很低。

二、和解率较高:相当一部分的案件,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老赖们都及时的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以此换取自诉人的撤诉。

三、因证据不足撤诉率较高:部分案件,自诉人在提起自诉时并不了解该罪名,以至于并未准备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在法院审理阶段,遇到证据不足的时候,只能采取撤诉的方式。

此类案件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就是两个,一是在程序上需要注意,提起自诉的前提是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或者检察机关不予起诉。因此向公安机关控告是前提,公诉不能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自诉。二是该类案件的核心证明内容是被告人有执行能力,这一块主要涉及到两个司法解释:一是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二是2015年最高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应该来说这两个司法解释把入罪的范围放的挺宽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查看。我仅仅举出部分例子,如案件生效后购买房产、兴建房屋、购买汽车、收取房租、不迁出房屋、低价转让财产等等,甚至在有些案件中购买高铁商务座、一等座,没有按时报告财产状况这些都作为了犯罪情节,更为重要的是司法判决中认定了执行能力不代表能够全部执行完毕,只要有部分执行能力也应该积极履行。应该来说,这些生效判决把这个罪名的适用范围扩张的很广泛。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此类案件的适用,也考量着自诉人证据收集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个人觉得本来是律师作用最该凸显的地方,不过很遗憾,也许是工作地点的原因,我并没有见到过在证据收集上特别优秀的律师,一方面和我国的司法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必须说部分律师收了律师费后有些不负责任,只是单纯的参与庭审,对于庭前的证据收集并不用心。其实在证据收集的方面,要注意和法院执行机关的衔接,学会使用执行机关在执行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律师要学会前期介入,协助执行机关及时对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的相关证据进行调查取证。如银行流水、工资明细、经营状况等等,即便这些账户上在查封的时候没有钱,但是只要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生效之后,有资金在该账户上往来过,起码就能达到初步的证明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