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二条解密

《伤寒论》第二条解密

第二条: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

脉缓者,名为中风。

解密:❤️(一),文意。此条是对太阳病分辨的太阳伤风病。

发热:是病人的感觉症状—周身有洪热感,不是现代医学用体温表所测之温度增高。

汗出:即自汗,稍以活动就出汗;活动指两种:一是行为上的活动,二是心里上的活动。

恶风:即怕风,风一吹病情就加重。前三条都是问诊结论。

脉缓:缓,即无力之脉,属脉象种类中的虚脉,是浮脉类,脉速比平脉快,脉力比平脉小。此条是切诊结论。名为中风:是综合分析诊断结论;中”即伤之意;宗和诊断结论是太阳伤风病。

(二),诊断意。此条据“发热?汗出?恶

风?脉缓? 何以就诊断为太阳中风呢?依据辩证原理,伤风的前提是内伤在气;太阳经经气是五脏六腑正气的综合反映,那一脏腑出现内伤,都会影响太阳经气的消弱,降低太阳经抗邪的能力;如遇五运六气太过与不及,产生六淫,便会形成太阳外感病,简称太阳病。

那么,此条“气”伤在那一脏腑呢,仲景没有细列。只是概括了气伤的共同特点:其一脉缓;其二,汗出;其三,恶风。由于内伤在气,故脉搏无力而缓,阴液不固而汗,腠理打开而恶风。此时风邪正好乘虚而入。内伤在气,故伤风;气不固液,则汗出,故气盛阴弱。

在太阳经,气属卫,阴属营,故医学上常称营卫不合。而风邪属阳,与气想通,乘

虚而入又加剧了此种内伤情况。综上而析(依原理而辩),《论》将其最后综合诊断为太阳中风病。同时,又概括出本病的共同症状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但不是所有症状。因为,内伤不同,症状自有区别。

本条是证,只谈共同特点,不可能罗列细条。读书若细读《伤寒论》,就会看到差不多各经都有桂枝汤证,这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余再强调:凡外感病,内伤是前提。本条营卫不和,是患者因内伤而早有的事,风邪只是加剧程度,绝不是风邪所为。后人认为是太阳伤风造成营卫不和的,错了,错了一千多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