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前一天是什么节?“腊七不驱傩,来年多病患”,是什么意思?

时光如梭,转眼就到了腊月初三,再过五天就是腊八节,也是24节气中的大寒。很多人都知道腊八节喝腊八粥,但是你知道腊八节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有句俗语叫做:“腊七不驱傩,来年多病患”,什么意思呢?

腊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呢?

腊月初七是民间传统的“驱傩日”,在这一天,人们就会在钢盆中放一些水,等水结冰后再把冰块敲碎吃掉,说是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过之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了。而这只是“驱傩日”众多活动中最常见的一中而已。

什么是驱傩?

其实“驱傩”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又称为“跳傩”,早在三千年前就有这种习俗了。也就是在腊月初七这一天,人们戴着柳木制作的面具,把自己扮演成驱除瘟疫的神,也就是傩神,然后开始跳舞,当然这种舞蹈简单粗矿,只有几个动作而已,其作用就是驱除疾病和瘟疫,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相传“傩神”就是神农氏,也就是“炎帝”,因为炎帝是神话传说中的太阳,而太阳的别称又是“火离”。古人认为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怕火和阳光,所以太阳可以驱赶一切不好的东西,其实这一点还是有道理的,比如洗过的衣服在太阳底下暴晒之后,就会杀死很多细菌。

不过民间也有说“关羽”是“傩神”,因为关羽在麦城战死后,身首异处,他便提着脑袋四处告状,后来就告到了太上老君之处,在老君的开导下,关羽大彻大悟,被封为“关帝圣君”。由于关羽一身正气神勇无敌,而且极重义气,所以在“驱傩”习俗中,就把关羽封为“傩神”。

当然关羽被封神之后,身份可就多了,在以前的北方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关帝庙,每到腊月初七这一天或者关公生日、唱戏之前等,人们都会把关羽的泥塑像从庙里抬出来,然后抬着关羽像在村里和田间游走,意思是借关羽的威风,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驱赶走,这也是民间“驱傩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以前农村开始唱戏的时候,人们也是先拜关公后开戏,因为关公也是“戏神”。

当然“驱傩日”最重要的还是“跳傩舞”,就像一些影视剧中的巫师一样,人们戴着柳木面具,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围着火堆跳舞,其主要目的就是驱赶疫病,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在以前的农耕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技术落后,因此“驱傩”也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习俗。

腊七不驱傩,来年多病患

很多人都听过“六畜日”的说法,意思就是从正月初一开始,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在《占书》中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意思就是初七天气好,来年人就好。

而腊月初七是一年中最后一个人日,所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驱赶不好的东西,有些地方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长寿的意思。古人认为在这一天没有驱傩,不好的东西就会累加到新的一年。所以就有了“腊七不驱傩,来年多病患”的说法。

这只是古人在落后的生活条件下,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也只能祈福了。至于有没有用,或许只是求一份心安罢了。对于这种习俗,您且一看就拉倒了,不必太当真。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