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的尽头,都是搞贷款?
万万没想到,P2P清退大潮后,各类常用APP杀出重围,借贷广告轮番轰炸消费者。现在借钱就这么容易?
无论是点外卖、打车、查看导航,还是打开修图软件,都会问你需不需要贷款,甚至看个视频或者用输入法打字,在中间都会插入借钱相关的广告。
近年来,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厂商,几乎都推出了旗下金融借贷产品,从给商户贷款到给个人消费者贷款,从场景明确的电商,到无明确场景的APP流量入口,短短几年,国内互联网厂商纷纷入局。
此前,有网友整理了一个当下推出各类互联网信贷产品的互联网公司合集:
图片来源:电商报
互联网巨头们近年来全面开启了金融变现之路,纷纷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贷款、理财、保险。其中,贷款是最核心的产品。
而在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的监管背景下,互联网巨头获取牌照的进展在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美团、小米、滴滴、携程等互联网公司几乎均囊括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等多个金融牌照,并推出各类消费贷产品,而信用支付产品,正是这些平台最新的发力方向。
一般来说,自己有金融牌照的,会直接上线自家产品;而不想自己组建金融团队的,就给别人家的金融产品导流。
各类借贷广告也不断刺激年轻人超前消费。对于这个现象,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特别点名了一些现象:
比如片面宣传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以贷款手续简单诱惑消费者;引导过度消费、超前享受,吸引未成年人借钱后给明星打榜、集资、包场、送“粉丝应援礼”,“借贷追星”现象蔓延;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引流,套取客户信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当下我们的手机铺满了电商、内容、生活、短视频、音频、出行、工具等流量巨头APP,似乎只要我们使用智能手机,都会触摸到各类金融产品的触角。因此,树立理智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贷款尤为重要。
(编辑:崔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