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小议曹魏禁卫武官制度

(一)曹魏时期领军将军/中领军「掌内军」,为禁卫长官(禁卫军首长)。领军所掌之内军即守卫宫城内的禁卫军,史载其下辖五校、中垒、武卫三营,但实际上因政局变迁而并非曹魏一代一直如此。领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曹魏一代中领军为制度常态,领军将军则少见。领军担任者主要为当权者之亲信,前期多为宗室曹氏及其姻亲夏侯氏等家族出身者,后期则为司马氏及其姻亲,表明掌握禁卫军权在当时政治中的重要性。曹魏可能有三次不设领军之职,而由护军代行其职,尤以魏末近十年间最为突出。

(二)曹魏时期护军将军/中护军「掌外军」,是仅次于领军将军/中领军的禁卫长官。护军所掌之外军即守卫京城的宫外禁卫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与领军一样,中护军亦为制度常态,而护军将军则少见。史载曹魏护军隶领军,但从史料中无丝毫反映看,其说颇为可疑。而且曹魏一代领、护军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司马氏利用护军力量消灭曹爽而专政,为保卫司马氏专权者,中护军地位大大加强。中护军甚至曾一度负责宫城内禁卫。曹魏后期,中护军可能取代中领军而统率宫城内外禁卫军。

(三)曹魏五校领有营兵,为负责宫内禁卫的实职禁卫武官。与汉代五校负责宫城周边之禁卫比,曹魏五校机要性有所增强。五校担任者,前期以帝室亲信特别是外戚为主,后期多为司马氏及其亲信。曹魏前期武卫将军掌殿内禁卫,是仅次于中领军的宫内禁卫长官。司马氏专政后,武卫将军地位被削弱,仅见一人担任其职。中垒将军在曹魏一朝极少见,其始设当在明帝时,于曹爽专政时被废,司马氏专政后恢复中垒营,又有中坚营,分别由中垒、中坚将军主之。曹魏还可见到后世属于禁卫「六军」的骁骑、游击将军,应属魏明帝加强禁卫时临时设置,并非一代定制。

(四)曹魏护军除掌外军外,还「主武官选」,其所主选之武官主要为牙门将、百人督之类低级武官,而非王朝整个武官系统。古今均有人认为领军亦主武官选,但其说难以为史料所证实。典志载曹魏禁卫武官的组织系统是: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护军隶领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黄初四年前仅有四校,中垒营始设于明帝时而一度被曹爽所毁,又曾临时设置中坚、骁骑、游击等将军,似亦应隶属于领军系统。护军隶领军之说并无任何史料左证,至少曹魏后期司马氏专政时领、护军地位相当,甚至中护军一度取代中领军,自然更为重要,不可能是护军隶领军。而且二者职掌也有明确的区别。曹魏时期可能已像后代一样,领、护军分掌内、外军,共同维护以宫殿-宫城-京师(后期相府在宫城外)安全保卫,二职虽密切相关,但并无隶属或主从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