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看门识家”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上周五

小编和小伙伴们去了一场博览会

“2018中国山西

古村镇旅游博览会”

小编在逛哒的时候

看到了一个

在过去的山西农村

到处可见的木门

看到这个木门

懂行的人肯定知道少了什么

少了什么呢?

让小编和你一起读懂这扇门

……

请看

门楣上有两个凸起来的圆柱

每根长一尺左右

与地面平行

与门楣垂直

人们称之为“户对”

户对有木雕也有砖雕

由于其位于门户之上

且为双数

故而得名“户对”

户对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户对是这么回事

那门当一定也有特指

答案是“外是肯定的”

门当在大门前左右两侧

是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

鼓声宏阔威严

厉如雷霆

人们以其辟邪免灾

门当

根据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

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

因而门当户对常被并称

门当和户对并不是家家都有

而且上边雕刻的图案也不尽相同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对应的图案

并且

门当的大小

户对的多少

都是一种符号

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

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

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旧时大户人家有财不外露,一般很难打听到财产情况,儿女定亲之前,一般都暗暗派人到对方家的门前看一看,通过“门当”上雕刻的纹饰,就能了解对方家所从事的行当。如果石鼓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石鼓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从门当的形状上是可以分出官宦之家是文还是武的,如果门前的“门当”是一个方形上立一瑞兽,那这家就是文官,古代人们十年寒窗,有朝一日有幸登第,就会造新宅,文官一般在门口雕一对方形书箱和砚台,再在书箱上立一瑞兽,作镇宅之用。武官自然立一战鼓,于是就是鼓形(圆形)了。

户对为什么要用短圆柱形呢?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一般情况下,7-5品家的户对是一对,即两个。4-1品大员的户对是两对,即四个。

所以,门当户对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在今天,反而被人忽略了其原来的意思。

(0)

相关推荐

  • 梁园坐享林泉乐

    梁园坐享林泉乐 佛山梁园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它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华.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来到梁园大门前还不到开放时间,趁此机会熟悉一下须知.梁园 ...

  • 吴道台宅第 | 探寻吴门子弟成才密码

    沿古运河西岸南行,走过忙碌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见芳草如茵,青黛掩映,一座秀雅古院门映入视线,眼前为之一亮. 此处正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九十九间半"--吴道台宅第. 它是江南三大名宅之 ...

  • “门当”和“户对”

    在中国人对于婚姻的传统观念中,"门当户对"是常挂嘴边的一个概念,也是赖以遵循的择偶标准.那么"门当"."户对"到底是什么?长什么样呢?这里, ...

  • 【芝堰古建】光裕堂:门当户对有讲究

    光裕堂: 光裕堂于解放初,两边分给人家居住,现仅留中间二进.其大梁也略呈匾形,可能是元末明初建筑.此厅属中门派人所有. 光裕堂始建于明初,清乾隆重修,现存三间对合,明间阔4.6米,次间4.15米,通进 ...

  • 诗词鄂州——赏析宋代程洵《寒溪》

    寒溪 宋代:程洵 溪名偶与故乡同,恍觉家山在眼中. 定自今宵更愁绝,又飞清梦过江东. 程洵 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 孝宗淳熙十一年(11 ...

  • 内蒙古五原县农耕博物馆铜像

    内蒙古五原县农耕博物馆铜像

  • 回顾 | 东掌村第一期耕读夏令营:野营、农耕博物馆……

    编者按 本次夏令营为期10天,7月26日-8月4日.活动总策划为国学高级讲师张保根老师.疫情期间,本次夏令营主要服务东掌村6-12岁儿童,参与者为耕读大学种子班学员和志愿者老师,学员在参与活动中锻炼自 ...

  • 农耕博物馆丨萧墙难起祸,只因为在院前多了一道墙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四围的院落 牢固的锁聚着财运 明清时期 受晋商文化的影响 一个个闻名于世的大院 遍地开花 而民间院落的特色 也深受其影响 照壁 便是其中一个代表 在 ...

  • 农耕博物馆丨一瓢饮,醉往事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识别二维码 作者丨大康 在山西很多农村人家,依然会看得见一口水瓮,在水瓮的沿边上挂着一只水瓢.村里用的水瓢类型多样,绝大部分是塑料水瓢和铁水瓢,偶尔 ...

  • 农耕博物馆丨鏊子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作者:小江米 小时候 在村里 最爱妈妈做的煎饼 色泽金黄 口味酥软 香甜四溢 每每想起都会回味无穷 而制作煎饼的工具 是一个叫做鏊子的老物件 鏊子 ...

  • 农耕博物馆丨"耕而不耢,不如做暴”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科技引领未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农民的农事生产改善了很多 旧时光里 那些烈日下耕种的农人 如今已然变得佝偻 那些他们的"老伙伴" ...

  • 农耕博物馆——石碾声声,回忆阵阵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乡村是个寄放乡愁的地方 这里是很多人的故乡 因为这儿的一切记录了他们的成长 这一目院子的模样 实在有太多的故事 细细聆听,慢慢观赏 每一处都能让人涤 ...

  • 农耕博物馆(三)——天地之间有杆秤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歌词中的杆秤和秤砣 仿佛与我们隔了几个世纪 但是生活中又随处可见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 ...

  • 农耕博物馆(三)——论搓衣板的重要性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搓衣板 搓衣板源于何时,不可考.在搓农板大量使用之前,人们多用木杵捣衣.木杵,也称棒槌,古称"捶衣杵",俗称"打板&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