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丰 || 活在文学梦里的有缘人 ——致嘉年华及《嘉年华时光》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嘉年华时光,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活在文学梦里的有缘人

——致嘉年华及《嘉年华时光》

作者 | 刘志丰(陕西)

因为一个梦,迷醉一片文学圣土! 

  我与<嘉年华时光>结缘,始于2016年6月份,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好友彭书青推荐的一篇文章,内容是什么,现己记不清了,当时只感到标题很新颖,就点了链接,浏览了<嘉年华时光>网页,我感到此平台上刊登的文章质量都很高,版面也很美观,具有专业水准,就随手按上面的操作提示,点击了关注,添加了订阅号,也正是由于彭书青的缘故,我才得以接触此平台,从此便与<嘉年华时光>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从关注了<嘉年华时光>微刊,应主编的邀请,我加入了<写作嘉年华>微信群,从此就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登陆<嘉年华时光>,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阅览平台上刊发的全部文章,兴致高涨时顺便再点几个赞、感觉写的不错的留几处言,告诉所有作者,我己阅知了;

  工作之中里偷闲又点击下,有时在群里聊的热火朝天,谈写作、谈观点、谈看法,谝的不亦说乎,忘了自己是谁,还真自以为是~把自己当皇帝了;晚上睡觉前,以最快的速度再次浏览下,看是否有内容更新…这一天过的,爽!爽啊!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嘉年华时光>办的那么好,每天更新的那么及时,比政府网站都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我更对<嘉年华时光>创办人充满好奇,猜想她肯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懂网站管理,非常敬业,具有较强的编辑、文字处理能力的人。

  随后看了她2015年5月7日在<嘉年华时光>周末见上刊发的《我是如何从“易水寒”成为如今的“嘉年华”?》、2016年3月20 日刊发的《我为什么写作?》和2016年4月10日刊发的《他们都会在,只是不再相遇,不会重逢》等3篇文章,才慢慢地对“嘉年华”及她所创办的<嘉年华时光>有所了解,知道她是一个80后的女子,叫聂光玲,陕西省镇安县人,喜欢读书,爱好写作,做过编辑,现供职于烟草行业。2014年至今,她发表50余篇作品累计10万余字,散见于烟草行业期刊以及《三秦广播电视报》、《天竺山》、凯风网、农民致富网等报刊杂志和自媒体。她参加过各种征文大赛,获过奖并有作品入选全国征文作品集,是一位很有资历的人。

  看了她的事迹,让我这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人感到汗颜,萧然启敬。就像她在《我是如何从“易水寒”成为如今的“嘉年华”?》里所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嘉年华,那些时光,或明媚,或难忘,或记录,或张扬,只要你觉得好,便是最好的年华,亦是最美的时光!”。“不论是办公室里的专注,还是本职工作的进步;又或是周末小长假业余活动的精彩,抑或是写作路上的惊喜,所有这些,都将变成你一路珍藏的最好时光。”

  可以看得出,她是在鼓励自己,同时又是在鼓励一路同行、有着文学梦的有缘人。后来我在微信上和她单独聊过好多次,她很健谈,我们谈到文学创作,也谈过<嘉年华时光>创新推广事宜,但至今只闻其言未见其人,尽管商丹相距百里之遥,我们还是熟悉的陌生人,说起来真有点遗憾。

  对于封笔多年的我,每天在<嘉年华时光>上看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好文章,心里也痒痒的,有时蠢蠢欲动,我真的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整天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些行业报道、调研报告、人物采访之类的东面了,都快40岁的人了,应当在干好本职工作和家务之余的空闲时间里,多做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是<嘉年华时光>点燃了我的梦想,于是我又重操旧业开始写作了,写些游记、散文、小说、纪实文学、随笔之类的东西,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存在QQ空间里,因为我以前不太上线,也很少添加新好友,习惯于加友的前提是看TA的空间。

  几年里,有许多人由近而远,也有许多人由远而近。有的人一直陪伴我一路同行,有的人相伴了一程又互道了别离,有的人却只是擦肩的缘分。直到现在,我已经基本不上线聊天了,进空间只为了写点儿文字,读点儿文章,网友似乎愈来愈多,只是我再也没精力和朋友们说笑玩闹了,有时偶尔冒个泡,让他们知道我还活着。而留守在我身边的朋友们,却没有因为我的怠慢和疏离而离开我,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文字,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梦想--文学梦,能在文字里相聚、畅叙、取暖,我是最幸福的,已很知足。

  虽然我们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但一篇文章就能缩短彼此的距离。2016年7月13日我在<嘉年华时光>上看到王莹写的《等待有缘人》,文章里竞然写到了我,我很激动,我真的没想到,我这已被世界遗忘的小人物竞然还有人关注,我和王莹只是在工作中往来过,但没深交,我只是尽了做人应该作的事,竞比她评价的这么好。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像她在《等待有缘人》里写到:“我们因为文字而相遇,因为文字而结缘。”,作为她萍水相逢的朋友,总感到该为她写些啥。我很乐意为王莹动笔,以《与卓越同行》为题,写点不成形的文字。她的人生历练虽不长,却留下许多引人深思的地方。这其中没有什么人生大道理,只有一个女孩努力成长的故事。放下笔,很快投给了<嘉年华时光>的邮箱,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2016年7月25 日我的初作《 与卓越同行》在<嘉年华时光>上发表了,社会反响良好,聂光玲主编也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表示祝贺,我很感谢她。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微信刊物上发表文章,别提我当时是多么的激动了,文中当事人夏兰草(王莹)也在文章下留言:“这真的是一份惊喜,太感动了。

  文学是一片纯净的天空,让我们有缘相聚。从尊重到了解,从欣赏到鼓励,两个萍水相逢的人,不约而同的拿起笔,遵从内心,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后来我接二连三地在<嘉年华时光>上发表了《父亲是那耕田的牛》、《我的母亲》、《秋游老林沟》、《怀念毛里岗》、《遥远的村庄》、《怀念在大学,那段难忘的时光》和最近参与了<嘉年华时光>向全国征集“一人一城一故事”的征文活动,我写的《守候爱情》于2016年10月9日在<嘉年华时光>上刊登了,使我妻子看到后非常感动。

  我想我的这些文字能得以重见天日,是与聂光玲主编的肯定和推介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要感谢她,一个很诚恳很敬业很执着的人。

  在和<嘉年华时光>结缘的日子里,聂光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那篇《父亲是那耕田的牛》的稿子,写好后本来想发在<嘉年华时光>上的,结果让<丹中在线>(商洛文苑)抢先了,我在微信里留言,聊了我的想法,聂光玲主编很快回复并热心帮助,我通过王莹和<丹中在线>(商洛文苑)主编刘力老师取得联系,谈妥后,文章很快在<嘉年华时光>上转发了,圆了我的心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好友彭书青、王莹连续不断在<嘉年华时光>上发表文章,尤其是彭书青的游记《登塔云山》、随笔《怀念东龙山》和王莹的《距离,最后却成为怀念》、《写给父亲的一首诗》、《牵着你的手,慢慢走》等系列亲情篇,读罢,有一种涌入心田触动灵魂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我自叹不如。

  深受<嘉年华时光>及“写作嘉年华”的群启发,我与王莹、书青创建了戏称“天下最小”的群,因群里只有我们3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在讨论群名时,就叫“三人行”,又征得他俩同意,在单位班子一直排名靠后的我,终于当上了“一把手”~群主,哈哈,我可以对他俩“发号施令”了。我们的群是专门搞文学创作和品尝、讨论新作品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每当避开浮躁的尘世,躲在书房里,耕耘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搅动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然后在<嘉年华时光>里淡定地舒展着自己。每当沉醉在<嘉年华时光>里的时候,我都会清空思绪,放飞心灵,与文学作一次最亲密的融合,一切宠辱皆忘,感觉自己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

  非常感谢追寻着文学梦的聂光玲,是她出于对文字的满腔热爱和敬畏,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办了<嘉年华时光>微信公众平台,给我们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她自己兢兢业业,孜孜追求,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独处陋室,精心排版,及时编发文章,还要上班、出差以及照顾家庭和孩子,做家务,这是一个80后女子的最难能可贵之处,表现出她对文学梦的坚定执着。

  每当我投稿之后不管结果如何,我享受的是一种分享的过程、一种创作的过程和一种交流的过程,因为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真实的人生经历,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疑虑和担心的,可以任人评说。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不同,我不会去勉强别人认可我的观点,也不求得到什么名利,只求心灵回归自然。但我是最幸运的,每次聂光玲主编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发,在此,我非常感谢她及她所办的<嘉年华时光>。

  虽然生活中的一次次挫折都会消磨人的意志,减退人的激情,使人在漫无边际的郁闷中消耗着生命和光阴。但<嘉年华时光>让我们看到希望,感觉所有的消极思想都毫无意义,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重新编织自己的文学梦想。

  一直以来,我都想为“嘉年华(聂光玲)”及她所办的<嘉年华时光>写点什么,思索了许久,但一直不知从何处入手,当正准备着笔时,一抬头猛然间发现洛南乡党张碧峰于2016年10月10 日在<嘉年华时光>上刊发了标题为《在蛰伏中享受我们的“嘉年华”》的文章,使我也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碧峰文章在刊头。”的感觉,碧峰的文章写的很好,也算得上是给<嘉年华时光>作宣言吧,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在此我非常感谢“嘉年华(聂光玲)”主编的默默付出,也非常感谢她创办的<嘉年华时光>为我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圆了我们的文学梦。自从2016年3月份光玲创办<嘉年华时光>至今(2016.10)已运营了7个月,在这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的文字爱好者,这是和聂光玲主编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

  而今,<嘉年华时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快速拓展。但愿“嘉年华”这个80后的平凡女子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不断开拓创新,以品行赢天下;

  愿<嘉年华时光>越办越好,早日成为世界文字爱好者的第一摇篮,但愿“写作嘉年华”群全体成员在“帮主”聂光玲的引领下,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多出精品,把《嘉年华时光》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的平台。

  想来想去,还是用页面上的推介词“嘉年华时光,文字爱好者的摇篮”作结束语吧!以上也算是我为“嘉年华(聂光玲)”及<嘉年华时光>摇旗呐喊吧!!

2016年10月11日午夜于丹凤红枫茶楼

2016年10月12日第一次修改稿

2016年10月13日第二次修改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志丰

刘志丰,陕西丹凤人,在政府机关工作,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创作,发表散文、小说、游记、记实文学300余篇,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及微信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