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 《山阳人物纪实》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山阳人物纪实》

文|周知 

【巩全照】

  巩全照(1925——1961),丹凤县茶房人。

  1939年秋,即参加其叔父巩德芳组织的人民抗日武装,由中共地下党员陈寿益带到马栏和延安整训学习,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调山阳工作,先后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常委、副书记。

  1955年1月至1957年3月任山阳县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县长;1957年3月任中共山阳县委书记,1959年11月任县委第一书记,是当时陕西省最年轻的政府、县委一把手。

  巩全照来山阳任职后,因其资历深,有能力、有水平,雷厉风行,做事果断,为山阳人民办了不少好事,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其业绩有口皆碑,评价甚高。

  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后,开始还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后来由于受1958年大跃进左倾路线和超英赶美浮夸风的影响,渐渐放松学习,滋生出骄傲情绪,忘记了党的宗旨,脱离群众,养成了好大喜功,爱听吹捧话的官僚作风。

  1961年正月,漫川公社板庙农民聂文财杀妻烹食,案件侦破后震动全省,省委于1961年5月派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汉武带工作组进驻山阳,进一步调查事实真相。

  据统计,山阳县1959年至1961年上半年,因生活死亡15468人。

  当年的山阳问题虽与自然灾害有关,但主要是干部的“五风”(共产风、特殊风、命令风、浮夸风、瞎指挥风)问题,造成了“死人多、浮肿多、外流多”现象,导致群众生活困难,饿死人、人吃人等悲惨局面的出现。

  巩全照从省上开会回来,详看了全县各地的调查报告送阅件后,十分震惊,他没想到山阳问题如此严重,无法向上级和人民群众交待,内疚加恐惧,即于1961年7月11日早9时,在其住房持枪自杀。

【张奎】

  张奎(1917——1987),又名张庆奎,山阳县竹林关(现属丹凤县)人。

  191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阳县人民委员会一至六届(1954.7——1967.2)委员。

  抗战后期,国民党基层政权愈加腐败,巧立名目摊派各种苛捐杂税,致使民不聊生。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1945年3月,性格刚烈、富于反抗精神张奎联络当地贫苦青年,先后袭击国民党郧西、商南、山阳照川等地乡、保公所,夺取枪支弹药,成立了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

  1946年6月,由共产党领导的陕南游击第三大队成立,任命张奎为大队长,他率领队伍转战山阳、郧西等地袭扰敌人,游击队不断扩大。豫鄂陕边区三分区商山支队成立后,张奎又担任支队长职务。

  1947年8月至10月,晋冀鲁豫解放军四纵十二旅三十五、三十六团首次解放山阳县城,陕南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山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张奎担任县独立营营长;

  1947年11月至1949年6月,主力部队转外线作战,山阳县成为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地区,张奎领导的山阳县独立营除保存自己,还承担着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民主政权的重要责任。

  1949年10月1日,山阳县党政军领导和各界人士在县城禹王宫召开大会,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时宣布成立新独立团,任命张奎为团长。

  全国解放后,张奎先后担任山阳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7年病故,享年70岁。

【马志勇】

  马志勇(1902——1986),回族,漫川关街道人。其父马德华,以替人屠宰牛羊为业。

  民国12年(1923),豫匪“老洋人”犯陕,见德华有疱丁之艺,即强令其随行为匪,德华不从,被当场枪杀。其妻李金莲,勤劳刚强,辛苦培养四儿二女。长兄如父,志勇鼎力协助寡母抚育弟妹成人。

  民国21年(1932),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战略转移抵山阳,在漫川关以东郧岭地区被4万余国民党部队包围。

  双方战罢,国军俘虏二名受伤红军战士(回族),将他们活埋于街道对面红岩嘴下。待国军撤退,志勇率四弟马志胜对尸体重新安埋,树碑立记,并按伊斯兰葬礼请阿訇诵经超度。

  民国36年(1947)11月,陈赓太岳兵团首次解放山阳,年底,成立中共上关县委,漫川即为红白拉锯区。一日,国军追捕一名中共干部,志勇将其藏于柜中,柜盖摊上破棉絮,让一老太太假扮传染病患者躺在上面,掩护中共干部涉险过关,嗣后,专程护送其至湖北归队。

  马家于革命有功,堪称一门英豪。母亲多次为中共传递情报,四弟为农会会员,大妹夫马兴贵系农会主席,被国民党挖眼割鼻剥皮杀害。

  志勇为人正义豪情,在当地威望颇高,街坊邻里每有纠纷,无不请其主持调解。解放后,更不恃功倨傲,婉拒政府安置,坚持自食其力,终生以做皮货生意开清真食堂为业。

  从1954年到1967年,连续担任一至六届山阳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文革”中被诬陷“杀害革命干部”遭受迫害,三中全会后澄清事实予以平反,1986年去世,享年84岁。

【舒端初】

  舒端初(1892.3——1976.2),汉族,无党派民主人士,山阳县小河镇袁家沟口人。山阳县第二至六届(1959.11——1967.2)人民委员会委员。

  清光绪18年农历3月22日,舒端初出生在小河口袁家沟一个地主家庭,虽贵为少爷,但却并未养成纨绔子弟游手好闲恶习,私熟读书之余,跟着佣人们纺线织布,闲暇又自学草医。及至成年,不摆财主架子,每日与长工们同吃同劳动,农事无所不精。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山阳,陈东林等两名红军战士掉队,流落小河,无所依靠,被舒端初收留,名为长工,实际视若子侄。

  后来,这两位红军战士回归夏云飞领导的鄂陕四路游击师,随红二十五军出终南山到达陕北。

  1946年7月,中原军区干部陈正山率9人工作队从洛阳出发奔赴延安,行到山阳时其余8人已经牺牲,舒端初利用自己西乡(今小河全部及色河一部)联保主任身份,不仅收留陈正山,还把在商县战斗中掉队和受伤的解放军战士龙炳华、老牛、老雷、老阚等一并收留。

  其中老牛腿部受伤不能出门,舒端初将其藏在楼上,每天让佣人按时送饭,自己上山采草药为其疗伤,长达半年之久。

  陈正山在舒家隐藏近三年,归队前握着舒端初手说:“共产党是为穷人打江山的,现在马上就要取得天下了,你是财主,本是革命对象,却为革命做了很大贡献,以后虽不能保证你家产安全,但可以保证你人身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舒端初为革命作的贡献,1955年2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陕西省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舒端初作为特邀界委员荣幸参加,他的行政级别由省政府明文核定,工资待遇由省政协直接供给,并委以县农林水牧局副局长一职。

  因其地主成份,且担任过国民党西乡联保主任,而建国前支持革命属秘密行动,并不为众人所知,故在历次运动中迭遭迫害,曾携全家逃往周至县火龙山躲难一年有余,独子舒忠恩也于押送返乡途中以木工凿刺胸自杀身亡,其情甚惨。

  “文革”期间,幸有陈正山、陈东林、龙炳华等人纷纷致函山阳政府,证明舒乃有功于革命的开明乡绅,方使其保全性命。

  一生跌宕起伏的舒端初,于1976年正月初一去世,享年85岁。三中全会后给予彻底平反,遗骸由后人带到彬县安葬。

作者简介
 

周知

   周知,本名周玉英。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阳县文化馆专业创作干部。

  从1985年至今,已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延河》《飞天》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

(0)

相关推荐